分享

爱具体的人,并真实地活着

 上海阿华头 2024-05-21 发布于上海

美化中

小世界

作者:倮倮

我的世界是一个小世界

只有我的家人、街坊和朋友

我居住的街道和两旁的杧果树

每一片树叶,以及

每一片树叶的闪光

我身边时光的消逝是缓慢的

我对世界的爱也是缓慢的——

不追求永恒,不放弃瞬间

我相信时间的每一个褶皱里

都藏着一个辽阔的世界

我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微弱的光

并让微弱的光

消除内心的黑暗

顺便照亮我身边

那些需要照亮的人

——选自《世界看见我》,诗想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化中

-关于作者-

倮倮,本名罗子健,生于七十年代,诗人,代表作《世界看见我》。


美化中

生活无非是爱方圆两三米内的人

——读倮倮的诗《小世界》

这几年,我们似乎集体迷上了“旷野”。因为生活的巨大惯性,日子日复一日相似的重复,我们好像感觉自己成了卓别林镜头下,那一颗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被束缚、被困住。

于是,我们渴望出走,渴望摆脱社会时钟的巨大引力,去过一种丰富多彩而非贫瘠单一的生活。“旷野”应运而生,在“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的鼓动之下,人们将视野投向远方,试图去在不确定中寻找一种精彩生活的可能。


美化中

但似乎,这场集体的高热正在慢慢退烧。因为走到远方之后,我们才发现,或许自己只是再次验证了海子的话——“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理想的生活并没有如期而至,远方的旷野里其实也布满了赛道。

于是,我们再次想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箴言:“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远方的魔力慢慢下降,人们逐渐将目光拉回到附近,从CityWalk到公园二十分钟理论,“附近”开始流行,我们正练习从身边的小世界里寻找生活的快乐。


美化中

一如人类学家项飚的建议——重新建立丢失的“附近”,去关注身边真实的人,留意真实的一草一木。建立一个自我的、伸手可及的空间,自己可以抓得到,可以在里面喘息。

远方的世界当然也有它的辽阔和绚丽,但它确乎太遥远、太宏大,于普通人而言,它多数时候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身边的小世界是平凡的,但“我相信每一个时间的褶皱里/都藏着一个辽阔的世界”,平凡里也能捕捉到欢愉。

沐浴晨光,观赏夕阳,抬头看看每晚的月亮。真实地活着,静悄悄地做人,身体健康,良心清白,这样也很好。


美化中

哈尼克孜的《飞天舞》


美化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