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鹅湖书院的存续看古代官员的重教兴学

 jxyslza 2024-05-21 发布于江西

古代的书院,其实就是高等民办教育机构,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集藏书与治学于一体。最近,我在研究铅山县鹅湖书院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铅山县志中从未记载的历史。
古代有一种书籍叫“类书”,顾名思义,就是按类别将知识分成若干的门类,便于查找,犹如现代的百科全书。古代比较著名的类书有《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前者是宋代由 李昉 、 李穆 、 徐铉 等学者奉敕编纂,看书名就知道,本是给皇帝准备的资料;后者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清代学者陈梦雷编纂完成初稿并缮成清本,雍正三年(1725年)蒋廷锡重新整理成书,雍正六年(1728年)以铜活字排印成书,是最接近现代书籍的古籍。这两部书都是官方的,民间还有一部类书也很有影响,这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鸿书》,又称《刘氏鸿书》,是安徽宣城刘仲达纂辑的一套类书,是书分二十四类,又分子目二百六十多,事实词章,相杂而载,每条皆注所出,资料比较可信。清朝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


《刘氏鸿书》有关页

《刘氏鸿书》第七十五卷记载:
天下四书院:应天府民曹诚即同文,旧居广舍百五十楹,聚书千余卷,以延学者。()真宗嘉之,赐名曰“应天府书院”。○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舘,以李()道爲洞主,掌其敎授。太平二年,知江州周述言(这句话疑有错漏字,白鹿洞是李渤隐居地,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不知这里“知江州”是否是指李渤,存疑。),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传送之○(北宋)开宝中,潭守朱洞首于岳麓创书院,以待学者,诏赐书院名(即岳麓书院)○唐元和间,衡州人李寛于石鼓创书院(《事文类聚》),国初赐勑额,号天下四书院。而铅山鹅湖书院居其一焉。书院为宋二陆及朱晦翁、吕东莱四公讲学之所,在宋奉勑所建者。至我明沦落。正德年,李梦阳督学江西,始重建于鹅湖山下,后复废壤。万历间,南昌太史刘日宁过铅山,重建一祠于鹅湖山下,然卑隘不称四先生春秋,血(疑为“恤”)食皆取办于民间,民甚苦之。邑太仆卿费尧年垂没之日,命男元禄捐新宅一所,为鹅湖书院捐租二百石,为四先生蒸尝之费,并作诸生讲课之资。



在《鸿书》中认定的“天下四书院”指的是:应天府书院(商丘)、岳麓书院(长沙)、石鼓书院(衡阳)、鹅湖书院(铅山)。在许多史籍中,庐山白鹿洞书院与铅山鹅湖书院齐名,但在《鸿书》中,白鹿洞是“学馆”,显然不认可是书院。《鸿书》是一部辑历史资料的收集分类的书,不会、也没有必要杜撰,原因就是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孙冕之子孙琛在白鹿洞建房十间,称为“白鹿洞之书堂”。当时的星子县主簿郭祥正为此写了一篇《白鹿洞书堂记》,这是白鹿洞书院的第一篇记文;皇祐六年(1054年)春,由于兵火,书堂被毁。白纸黑字,说明了在北宋期间及以往,没有所谓的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真正被复建和正名的首推南宋的朱熹,此时,鹅湖书院当不存在。但是,《鸿书》介绍鹅湖书院是不吝笔墨的。
《鸿书》认为鹅湖“书院为宋二陆及朱晦翁、吕东莱四公讲学之所,在宋奉敕所建者。”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四先生并没有在鹅湖书院讲学,而是借仁寿禅院(又称鹅湖寺)举行了大约三天的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南宋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祐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改称“鹅湖书院”。
《鸿书》提及的江西督学李梦阳的事迹,明朝嘉靖《江西通志》在鹅湖书院的条目中,全文登载了詹载采(乐平人,进士)的一篇“记”,文中写道:“(明)正德辛未(1511年),提学副使李梦阳命(铅山)知县秦礼,即故址重建。”这个“命”字很有份量。但是建学是需要钱的,书院属于民办性质,铅山的知县没有动用税金的权力,拿什么去建书院呢?古代无非就是募捐,还有就是给书院划拨一些田产,以收租的形式维持书院日常开支。
《江西通志》在另一篇附记《检讨汪伟记》中,关于李梦阳责成铅山县令秦礼重建(修)鹅湖书院的文字写得很详细。文中写道:
正德辛未十有一月,提学副使关西李公梦阳按(视察)县,抠衣谒欹(偏僻)险危峻,人迹殆绝,屋且坏。乃下寻故址,则鞠爲荆榛久矣。慨然兴怀,顾县尹秦礼曰:“先哲遗躅在是,奈何去之,而以奇险为哉?吾欲复旧观!如(何)?”秦侯曰:“此礼夙心也!”乃畚去毁砾,剪除宿秽,屋若干楹,仍扁曰“文宗书院”。

嘉靖《江西通志》有关页



不得不说,这位叫汪伟的检讨文章写得比进士出身的詹载采生动。李梦阳是省里官教育的官,到基层考察,来到铅山,鹅湖书院是必须去的。但此时的鹅湖书院在哪儿呢?本来由四贤祠到文宗书院,再改鹅湖书院,都在官道边上,交通堪称便利。但是,李梦阳居然要手里拽着官服,走过陡峭的山路,才找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房屋都破了。这难道是书院?我猜想,真正的书院已经不存在了,而读书的士子只好在荒芜的山上借几间房子读书。这个地方只能是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峰顶山上,那里有一个慈济禅院(峰顶寺)。李督学肯定不高兴,甚至有点愤慨。是,他们下山找到文宗书院的原址,已经被荆棘杂草湮埋很久了。李梦阳回头对陪同考察的铅山县令秦礼说:“先贤的遗踪还在这里,你为什么舍弃原来四贤祠,让学子在这样荒凉的地方读书?我要你恢复书院原来的样子,怎么样?”县令秦礼回答说:“我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想法啊!”于是,秦礼派人用畚箕装走了瓦砾,铲除了积存的污秽,清理了几间房子,仍然挂上了“文宗书院”的匾。

我很困惑,1453年重建的鹅湖书院,为什么1511年就要重建呢?即便60年前的建筑是豆腐渣工程,古代也不至于如此偷工减料吧?
秦礼这个县令也是代人受过,房子倒塌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在他的前几任已经就破败了。但是无钱维修,书院还有学子读书,功课不能耽误,只能借山上寺庙闲置的破房子暂且栖身了。
按《鸿书》的说法,在李梦阳重修文宗书院之后,50年后的万历期间,南昌太史刘日宁在鹅湖山下“重建一祠”,这里说的是建祠,也就是南宋时期建的“四贤祠”。
铅山人、明内阁首辅费宏的族孙、费完之嫡孙、进士出身的南京太仆寺卿的费尧年认为,这里毕竟是山野僻地,与四位先贤的身份地位不相符。书院的一切开支都来自民间,当地百姓也不堪负担。所以费尧年在他七十岁重病临终之时,交代他的儿子费元禄将一幢新宅和200石租农田捐给鹅湖书院,维持书院祭奠四先贤和讲席先生的束脩(薪资)。
我感慨的是,费尧年的这桩尊贤助教的义举,在清朝的《铅山县志》中却找不到一个字的记载。庆幸的是,我在费元禄的诗文集《甲秀园集》中找到了费元禄呈给各级官府的一篇文章《捐宅为鹅湖书院呈》,我读后深为感动。转载如下(原文浅显,除句读外,稍加注释)。


费元禄《甲秀园集》有关页

某(古人行文稿自称用“某”代,正式稿改名)呈
为遵父命,捐宅租,复书院,以崇正学、育人材事。
伏念元禄先大夫(已故父亲)费尧年,系嘉靖壬戍进士,原任南京太仆寺卿。虽在籍聴调,未经赴部,不幸于万历三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终于正寝,垂没之际,命元禄在前,祝(应为“嘱”)曰:
吾生平叨主恩,居官三十四年,林下退休十三年。今不幸将与汝等永诀,深愧无以报皇上及我祖宗父母之恩。昨虽捐俸数百金,建立圣庙数百金,建立家庙犹未报万分之一。吾城中构一新宅,颇极华丽、宏壮,生平俸金,半费于此。今思铅山城中(铅山故治永平镇),故有鹅湖书院为朱陆会讲之所,久已失其旧址。近岁虽于鹅湖山下建立四贤之祠,然祠宇湫隘,且道路僻远,无以妥先贤之灵,鸠(集中)四方之士,何以称(出名)中国,而授弟子室乎?吾没之后,汝可禀明院、道、郡、县,将此宅攺为书院,并捐租壹百石,为该学贫士灯油之资(书院给每个学员每年发十个月的膏火银,等于生活费);又可捐租壹百石于府学,以膳贫士;又可捐租壹百石于本家,置一义学,教督子弟,以昭书香。又,吾兄弟四人及诸伯叔未葬者,可量力少出俸金助之,以彰主恩。又寡婶在堂,可请至宅中供养,以终余年。他(其它)有薄田数亩,敝屋数间,尽可以供饘粥(zhān稀饭),以蔽风雨。汝兄弟可善守之,在徳不在物也(为人重要的是品德,不是财产)。
语毕,具衣冠北向再拜而卒。呜呼,痛哉!古人闻有舍宅为寺者矣,未闻有舍宅为书院者也;古人闻有置义田义学散金以饍贫者矣,未闻垂没之际,惓惓于行义之言,无一语及私者也!况先大夫生平居官勤慎,立心正直,不沽名,不立异,所在多有隐徳,至今浙人、闽人、粤人(费尧年曾在此三省为官)皆能言其事,真可谓存顺没宁、生死无愧者矣!愧元禄等才质驽钝,无能自立以显亲名,不孝之罪何痛!如之今敬述父遗命,奉呈台覧,倘台䑓俯念先大夫生平微行,破格表扬,或为题请,俾(等待)朝廷之上,知西江岩穴之下,亦有代国行义如先大夫者,其关系世道亦非浅鲜矣!在先大夫虽无徼名之心在,不肖实不敢隠先大夫之善,但元禄思先大夫既捐宅为讲院四贤之祀仪,并诸士㑹讲之资,计无所岀,元禄愿将已数岁廪资(费元禄科场不幸,学业止于廪生——秀才中享受官方生活补贴者)所置田租,合百石以助讲院公费,为此具呈,伏惟垂览,施行须至呈者。

费尧年为铅山作了不少好事,捐财兴学,只是他一生最后的贡献。一个封建官吏,能有此境界,并不稀奇。康熙年间的铅山县令施德涵,道光年间的铅山县令李淳,都为鹅湖书院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治版《铅山县志》说,李淳“下车伊始,锐然以培养人才自认”。清嘉庆年间广信知府王赓言非常重视鹅湖书院建设和复兴。在铅山,他极力倡导摸清鹅湖书院的家底,在嘉庆江南著名学者、鹅湖书院山长(院长)吴嵩梁的主持下,在乾隆年间《鹅湖书田志》的基础上,重新核查、勘测,增修了《鹅湖书田志》,王赓言多次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并为新志作序。这项工程的意义在于,它夯实了鹅湖书院的经济来源,落实了书院的田产和山林的经营管辖权,维系了书院的生存和发展。
向历朝历代为鹅湖书院的续存做出贡献的官员致敬!


第229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