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米疫苗成肿瘤治疗热点,可抑制多种实体瘤

 新用户33138005 2024-05-21 发布于江西

“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技术,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效抑制肿瘤的术后复发,为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书航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书航

2023年,mRNA疫苗技术因促成高效的新冠疫苗研发而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肿瘤治疗领域,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展针对肿瘤特异性的mRNA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王书航教授介绍,术后复发和转移问题一直是恶性肿瘤治疗的痛点。肿瘤疫苗利用肿瘤抗原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杀伤。能有效作用于术后残留的病灶和远端转移的肿瘤细胞,有望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治疗的创新疗法。

在现阶段,肿瘤疫苗仍然存在难以实现系统性杀伤、术后复发等关键问题亟需解决,而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研究员团队根据肿瘤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巧妙利用纳米技术,构建了类细胞杂合膜肿瘤纳米疫苗体系,形成抗原(个体化的肿瘤细胞膜)、佐剂(细菌细胞膜)和递送系统(聚合物纳米内核)的“三合一”有机体,大小仅纳米级,因此又被称为“人工细胞肿瘤疫苗”或“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

王书航教授表示,与传统的mRNA疫苗、多肽疫苗等肿瘤疫苗相比,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技术具有更广的抗肿瘤谱,通过诱导全谱系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既可有效清手术后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也可在较长的时间内抑制肿瘤的术后复发,还可进一步治疗患者体内散在的多发和远端微小转移灶,为肿瘤患者的个性化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此外,王书航介绍,为探索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在晚期实体瘤中的临床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牵头发起了个体化肿瘤纳米疫苗(NV0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的I期临床研究。

李宁教授是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兼任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试验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技术首次人体转化应用,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及机制探究,罕见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及创新药临床试验模式和药物临床试验评价体系建设。以通讯作者在《柳叶刀肿瘤学》《肿瘤细胞》等发表论文60多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负责人。

责编:陈龙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