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0告白日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21 发布于北京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爱情是他们的生活主题之一,更能够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因为契合年轻人的表达兴趣,“520告白日”这样的新兴节日逐渐在网络上形成热烈讨论和追捧,2001年,歌手范晓萱唱过一首《数字恋爱》,歌词里数字“520”喻成“我爱你”,首次将三个数字赋予爱的含义。2005年,音乐人吴玉龙的一首网络歌曲又将“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值网络在中国开始普及,网络聊天成为风靡的聊天方式,“520告白日”得以借力发展传播,其中也少不了商家洞悉年轻消费群体的浪漫情怀,为变现而借助造势宣传打造出的节日氛围。2024年520告白日,长沙千思“520告白地铁”专列浪漫发车,活动现场洋溢着青春与爱的浪漫气息,有各式各样“花式告白”。在“520告白日”这天,网友们大多会利用短信、即时信息,甚至是网络虚拟礼物作为告白手段。情侣之间过节的重要仪式是互赠礼物。各方媒体平台便会大力渲染节日的浪漫气氛,商家开展促销的活动,从而推动年轻群体为浪漫买单。[2][3]
“520告白日“助推了网络空间的“群体性欢乐”。[2]

名称含义

“520告白日”因为谐音酷似“我爱你”而成为除七夕、情人节以外的“网络情人节”。“520告白日”是数以亿计的网友们自发兴起的节日,从“造节”时间上看,是虚拟网络世界里第一个固定节日。[4]

历史沿革

节日背景

无论是在文艺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爱情都是常见的话题,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爱情也恰恰是他们的生活主题之一,更能够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因为契合大多数年轻人的表达兴趣,“520告白日”这样的新兴节日逐渐在网络上形成热烈讨论和追捧,年轻群体是网民主力军,既具有强大的参与度,又具有活跃的传播力,是网络讨论热度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当该群体认同追捧某一话题或节日,就更容易在互联网中形成热闹的表达氛围。“520告白日”的形成与互联网参与互动的特质紧密相关。[2]

节日发展

2001年,歌手范晓萱唱过一首《数字恋爱》,歌词里数字“520”喻成“我爱你”,首次将三个数字赋予爱的含义。2005年,音乐人吴玉龙的一首网络歌曲又将“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值网络在中国开始普及,网络聊天成为风靡的聊天方式,“520”等初代网络用语也得以借力传播,“520告白日”逐渐被人所熟知,其中也少不了商家洞悉年轻消费群体的浪漫情怀,为变现而借助造势宣传打造出的节日氛围。[2]

节日现状

2024年520告白日,节日氛围依旧浓厚。长沙千思“520告白地铁”专列浪漫发车,活动现场洋溢着青春与爱的浪漫气息,有各式各样“花式告白”,有人对自己的爱人深情告白,也有人对自己的父母说爱,还有人向身边的朋友致谢等。[3]

受众群体

由于“520告白日”属于网络节日,因此过节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1]

节日活动

在“520告白日”这天,网友们大多会利用短信、即时信息,甚至是网络虚拟礼物作为告白手段。情侣之间过节的重要仪式是互赠礼物。各方媒体平台便会大力渲染节日的浪漫气氛,商家开展促销的活动,从而推动年轻群体为浪漫买单。[2][1]

价值影响

年轻群体在参与互联网空间表达时,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娱乐化、轻松化的表达需求,“520”一词被挖掘出“我爱你”的含义,恰恰迎合了年轻人的表达偏好。如此,原本平淡无奇的数字组合“520”被赋予充满爱意的含义,既助推了网络空间的“群体性欢乐”,也让5月20日成功进化为“网络情人节”。[2]

相关节日

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大家协议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保证测量结果一致。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每年的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这是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定的,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此外,5月20日还是“世界白塞病关爱日”“中国宣传母乳喂养日”。[2]

相关事件

2024年“520告白日”前一天,昆明斗南把“浪漫云花”送往各地,斗南花卉市场内人声鼎沸,花商们一边忙着包扎花束,一边回应市民游客的问询。玫瑰、芍药等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鲜花深受消费者青睐,价格迎来上涨态势。[5]

参考资料

展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5月20日
service@baike.com
©2024 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