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数据中心冷却塔能效等级认定的探讨

 yi321yi 2024-05-21 发布于上海

冷却塔是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中主要的散热设备,开式常与水冷式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及循环水泵等设备组成常见的冷水冷却架构,其散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冷水机组的运行效率及系统全年自然冷却工况的时长,闭式冷却塔在算力时代数据中心液冷系统中,也常与水泵,CDU组成冷板液冷系统的冷源。由于需要全年散热,数据中心用冷却塔通常按照自然冷却工况进行选型,并对夏季设计工况进行校核。

图片

冷却塔的能效等级认定,依据国家标准GB∕T7190.1-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7190.2-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GB∕T7190.3-2019机械通风冷却塔第3部分:闭式冷却塔》,虽然此规范为推荐性标准,但在冷却塔行业均参考此规范。

下面就以数据中心常用的开式冷却塔为例,对数据中心的冷却塔能效等级认定进行探讨。数据中心用冷却塔冷却水量一般不超过1000m³/h,分逆流塔和横流塔两种类型,适用于GB/T7190.1《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根据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及调研结果,将冷却塔的能效按耗电比分为5个等级,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的要求,1级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2级表示比较节电;3级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4级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5级是市场准入指标,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图片

用于判定数据中心常用开式冷却塔能效等级的现行标准为GB/T7190.1—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其中衡量冷却塔能效水平的指标为耗电比,即冷却塔风机电动机的输入有功功率与标准工况下冷却水流量的比值,能效等级分为1~5级,1级能效等级最优。此外由于数据中心常用冷却水设计温度较接近标准工况Ⅰ,因此根据实际工况选型后的冷却塔一般需换算至标准工况Ⅰ下的冷却水流量进行设备能效等级判定。

图片

要评价冷却塔的能效能力,就必须在一个标准的工况下,这样才能更具公平性,举个例子,男子举重比赛分为10个级别是55、61、67、73、81、89公斤级等多个级别,若是89公斤的人去参加55公斤级的比赛,就很不公平。图片

拿冷却塔来说,就等于是大马拉小车,变频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而电机的功率与转速成3次方的关系,所以变频运行。电机功率会低很多,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耗电比去评价冷塔的能效能效等级是不合理,且没有意义的。

图片

国标给出了冷塔进行能效等级评价的标准工况,无论是什么工况运行的冷塔,设计参数如何,都必须回到国标工况下,电机输入有功功率的情况下,实际的冷却能力去评价。

图片

换个角度说,冷塔这个设备,生产出来,他的能效等级就是固定的,就是在规范规定的名义工况下去评价,而不是同一台冷塔,在不同工况下,会有不同的能效等级,那能效等级的评价就没有意义。

根据GB/T7190.1—2018编委解释,考核产品能效应按照名义工况,耗电比应按照输入有功功率与标准冷却水流量之比,也就是说按照风机电机的输入功率和标准工况的冷却能力对应的水流量计算,虽然有时候数据中心按照冬季工况选型出来的冷塔,夏季的散热量会大大超出设计参数,会变频运行,但考核能效时按塔本身的名义工况冷却能力计算。

所以对于开式冷却塔能效等级的认定,需要校核所选塔型在名义工况下,根据电机的输入有功功率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去计算,而不应该在实际的运行工况下去考虑,冷塔的能效等级跟实际的运行工况无关,也跟地域和室外气象参数无关。

然而,虽然有规范规定的能效等级,业内却没有冷却塔能效等级的测试或者官方的检测机构,只能按照厂家给出的选型数据去计算认定,也只能认为厂家的选型软件正确无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给使用者和验收造成了很大困扰,随着液冷技术的发展和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应用,适合于数据中心运行实际的冷却塔能效等级认定和专业的冷塔检测机构的成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规范可依,也有据可追,才是规范制定的初衷,才能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

GB∕T7190.1-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

GB∕T7190.2-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GB∕T7190.3-2019机械通风冷却塔第3部分:闭式冷却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