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婕影 || 父亲的车

 文鉴君 2024-05-21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樊婕影壮族,兴趣:唱歌,跳舞,阅读写作,摘抄,书法,撸猫撸狗。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23级预科教育学院。

父亲的车

离家北上求学,已经快一年了。每当出门乘车,总不由得想起父亲和他的车,思绪便飞得很远……


最初的记忆里,父亲骑的是爷爷给的一辆老电动车。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伙计,流转了两代人的人生,陪我们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那时的父亲已不算年轻,我年纪尚小,母亲卧病在床,时常待在医院。他骑着这辆老电动车,谋求生计,照顾母亲,接送孩子,任凭雨打风吹。那时不明白为何一天很少时间见到父亲,原来父亲是一直奔走在路上。


现在终于体会,任劳任怨,奔波在风雨里的,带着我们撑过那样艰难岁月的,是这辆电动车,更是我那不畏艰辛,不善言辞的父亲。



后来,那辆老电车或许完成了全部使命,退出了我们的人生轨迹,而父亲买来的一辆二手摩托车将继续它的使命。


或许是年纪稍大略懂了点事,之后的这一段岁月在脑海里的印记更加清晰。特别是父亲冬夜送我就医的那段记忆更是刻骨铭心。


那年我得了严重的皮肤病,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我在半夜腹痛难忍,夜不能寐,父亲焦急地守在一旁,未曾合眼。辗转反侧后父亲给我穿上厚厚带帽的棉袄,骑上了摩托车,送我去医院。我坐在后座,紧贴父亲的背后,摩托车在无人的路上行进的哒哒声在黑夜里格外刺耳,风像迎面而来的利箭,刮过我的脸颊,只觉寒气入骨,挡在我身前的父亲,一定更冷吧。


到医院打了吊针,药水换了一瓶又一瓶,躺在医院的椅子上,总算睡了下去。黑夜,被我痛苦的呻吟分成了一片一片。之后的记忆,便是我在回家的路上醒来,黎明初升,我紧贴在父亲身后,也不再感到苦痛,似乎是父亲把我从黑夜带到白日的。可父亲好像不知疲惫,将我送回家安顿好,又骑着摩托车去上班。我无言地站在家门口,看着父亲在冷风萧瑟中骑车离去的身影渐行渐远,心中很不是滋味……


此去经年,驾龄二十多年的父亲终于有了他自己的一辆小轿车。仍记得父亲开上轿车的那一刻,长年累月为生活奔波的他和母亲如同打了胜仗一般开心,我也沉浸在如此甚好的喜悦之中。


而今想来,更油然而生起对父亲母亲的敬佩,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却从不曾被打败,用来在人生路途上奔走的车换了一辆又一辆,终于拼搏到了属于我们的一辆小轿车。从城市到乡下老家的路途,终于不用拉扯行李赶大巴车,终于不用好几小时骑着摩托车开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从酷暑到严寒,终于不用头顶烈日,来回奔走;终于不用迎风刺骨,往返波折。


父亲开着小轿车,母亲坐在前座,靠在后座椅上的我望着车窗外,那起伏的山峦,像肆意游动的波浪,时近时远。偶尔路过熟悉的村落,便不由自主地细细想着曾经在这里生活的情景,感受着一阵阵风吹麦浪。在风雨飘摇的路上,终于得了一份安宁。


记忆蒙尘,越发恍惚;但藏在岁月里有关父亲的车的记忆,却在心底愈发晶莹动人。


从寒来暑往,到秋收冬藏,父亲的车曾经载着我穿过家乡的大街小巷,沐浴过温煦的晨阳,身披过溶溶的月光。父亲的车开得不徐不疾,很稳,坐在父亲的车上,总感觉踏实,心安。


如今在北京求学,虽然出门坐的不是父亲的车,而是大巴或地铁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但还是时常念起坐在父亲车后座时的温馨与甜蜜,那些温馨与甜蜜在记忆中已经凝聚成沉甸甸的父爱。这份沉甸甸的父爱一直载着我,从南方小城,到北国都市,翻过千山,越过万水,去往远方,远方……


父亲的车,载着的是他的人生,也是我的青春;父亲的车,载着的是母亲,从青丝到白发;载着的是我,从孩提到成人;载的是他的朴实和乐观,是他的责任和担当。父亲骑着他的车,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面包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为着我,为着母亲,为着这个家庭能够过上安稳与殷实一点的生活,父亲备尝艰辛,却始终用乐观朴实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


风雨几十年,把我们载到更好的人生路途,更远的远方的,是父亲的车,是父亲身上勤劳坚韧的品质。我的父亲,是我一生最为之敬佩和爱戴的人。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