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722号《奉天文刊:散文天地》作者:宋今声 又到杏圆累枝时

 奉天诗刊 2024-05-21 发布于辽宁

 


作者简介

 

宋今声  笔名沙岭樵。现为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完成中篇小说《野岗情缘》、《祸乱下河湾》和《村女传奇》三部,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

【又到杏圆累枝时



     几场春风夏雨后,园中杏树脱去梅花般的锦彩,换上盈盈绿装,枝头叶隙,密匝匝地结满了指甲大小的杏子。

     小时候,每年一到这个季节,爷爷就要用茧裂的手摘一捧生杏给我们,并说:“连仁儿吃了,败火。”望着爷爷那布满风霜的笑脸,吃着这苦渗渗、酸涩涩的生杏,我在想,杏子熟了不是更好吃吗?爷爷为啥摘生杏给我们吃呢?后来我长大了才理解,原来爷爷叫我们吃生杏,不是单单为了叫我们败春火、祛瘟气,更主要的是怕我们麦熟季节吃着黄澄澄、甜蜜蜜的杏子时,忘了它原来是苦的。

     爷爷故去多年了,但是,我们吃生杏的传统没有改变。春去夏来,园中杏圆累枝,我便采摘一些生杏同孩子们一道吃,重温先人的良苦用心和教诲希冀。大家一边吃着生杏,我一边给孩子们讲解甜源于苦,苦尽甜来,甜与苦的辩证关系。

     在享受甜蜜之后,能否忘了曾经有过艰苦的历史?这是衡量一个人操守图进的尺度。有的人从苦中走来,更加珍重得来甘甜之不易,用甜若苦,居安思危,戒奢避险,兢兢业业,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有的人得甜忘苦,见甜而趋,遇苦而避,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不知甜母本苦。如此,则尝甜怎能持久,就苦如何全心?

     世上许多事情,都必须经历辛苦而后方能取其甘甜,不经过艰苦勤奋的拼搏努力,而侥幸轻取成功,恐怕很难办到。君见否?杏子由苦变甜的过程,也是经过风吹雨打日晒的过程。无论风急雨骤,还是日暴霜摧,花儿应时而绽,果儿按序而孕,居枝而挂、粒粒相邻、沥苦含甜、奉献人间。

     从古到今,凡成其大事者,都不敢弃苦于身外,以苦为宝,以苦为乐,类似“卧薪尝胆”的古代故事不必细说,我们无数革命先辈、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荡尽奇艰异苦,建立丰功伟绩,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新时代,不能得甜而忘苦,而永远应当把勇于吃苦耐苦变成自己学习、工作和为人立世的美德。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半年刊)是奉天诗刊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奉天文刊

    主      编:寒  月

   执行主编:子  矜

   编      委:丽  娜

    根植民间|情系大地|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奉天文刊》欢迎您的参与加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