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权七言绝句《洛阳道中杂忆》六首之三赏析

 新用户0334swDy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搢绅风节数东京,文武经纶各擅名。

一事书生应愧杀,吏胥才尽中公卿。

                     注释

1. 搢绅:搢,插也;绅,带也。搢绅即插带,指的是古代士大夫的装束,这里用来代指士大夫阶层。
2. 风节:指人的品行和节操。
3. 数:计算,计量。
4. 东京:古代对洛阳的称呼,因为洛阳位于东方,故称东京。
5. 文武:指文臣和武将。
6. 经纶:比喻治国平天下之道。
7. 擅名:擅,独占;名,名声。擅名即独占名声,意指文武官员各有所长,各具声望。
8. 一事:一件事情。
9. 书生:指读书人,这里可能是指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学者。
10. 应愧杀:应该感到羞愧。杀,副词,表示程度深。
11. 吏胥: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12. 才尽:才能用尽。
13. 中公卿:指身居高位的大臣。中,居于;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

                    译文

       在古代的洛阳城,士大夫们因其高尚的品行和坚定的节操而广受尊敬。文臣凭借其治国策略和文学造诣,武将依靠其军事才能和战场功勋,各自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享有盛名。然而,有些读书人应当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因为即使是那些在官府中从事文书工作的小官吏,在耗尽他们的才能之后,也有可能晋升为显赫的高官。这句诗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实际政治能力和经验的重视,以及对那些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际政绩的学者的批评。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洛阳城士大夫阶层的描述,展现了文臣和武将各自在治国和军事方面的成就与名声。同时,诗人批评了那些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实际政治才能的读书人,指出即便是官府中的小吏,也有可能因其经验和能力而获得高官厚禄。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实际才能的重视。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文臣、武将的成就与读书人的无能进行对照,突显了实践经验和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诗中蕴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

展现了这座古老的都城在东汉时期的繁荣景象,包括传统的建筑、宫殿、寺庙和居民楼。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们身着汉代传统服饰,商贩和各种市场活动充满生机。城市坐落在洛河岸边,远处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和山脉,完美捕捉了一个繁荣的古代中国都市的精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