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文推荐|“非粮化”治理视角下的耕地用途管制:应对逻辑与体系构建

 江南一鱼6jvvqc 2024-05-21 发布于江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我国土地用途管制以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管控为主,且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随着农村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农地流转造成的“非粮化”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021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强化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以“树立大食物观”赋予了粮食安全新的内涵。因此,研究“非粮化”治理既是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耕地用途管制的重点任务。亟需辨析其应对逻辑,探索构建“非粮化”视角下耕地用途管制的理论框架体系,以期为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袁源等于《自然资源学报》2024年第4期发表了《“非粮化”治理视角下的耕地用途管制:应对逻辑与体系构建》一文。该文对国家耕地“非粮化”治理工作的政策进行了回溯,通过厘清“非粮化”治理涉及到的多方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影响,揭示了“非粮化”治理面临的权益冲突、执行过严、指引不足等现实困境。由于“非粮化”现象的复杂性,新时期耕地用途管制的应对逻辑不能局限在“非粮化”治理就是粮食保障的认识,而要拓展到底线管控、动态发展和价值实现三个不同维度,深化对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户种粮收益、居民口粮自足与消费升级、耕地利用优先序与多功能性等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梳理构建耕地用途管制理论框架的四大原则——落实多层级规划目标、实施精细化分区管理、打造全生命周期流程和推行差别化规则体系,围绕管制基础、管制模式、管制环节和管制手段四个核心内容,构建了“非粮化”治理视角下耕地用途管制的理论框架体系。
引用格式如下:袁源, 王亚华, 徐萍. “非粮化”治理视角下的耕地用途管制:应对逻辑与体系构建. 自然资源学报,2024, 39(4): 942-959. [YUAN Y, WANG Y H, XU P. Cultivated land use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grain' governance: Response logic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4, 39(4): 942-959.]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袁  源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小城镇发展与城乡融合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土地学会文化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转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自然资源智库开放合作项目近10项,出版、参编《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等著作。发表CSCD/CSSCI/S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0余篇,获得2022年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

  王亚华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土地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外协项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外协项目、江苏自然资源智库开放合作项目、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中英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并参与了共建美好城乡、江苏土地利用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等书目的编写。获省部级、市厅级奖项10余项,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土地科技工作者”,2022年获首届全国空间规划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图片

  徐  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土空间规划,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2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