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最受日本欢迎的唐代诗人,影响至今。三首《忆江南》传唱千年,成为赞美山川之美的经典

 蘅滋雅集 2024-05-21 发布于上海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为千古名作,传唱至今。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誉。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作在日本的传播非常广泛,受欢迎程度可谓火爆。每有新作,便被传抄至东瀛。他的作品是嵯峨天皇和醍醐天皇的最爱。如今留存于日本的史料中,与白居易相关的卷册高达九十九卷。这不仅是白居易的个人成就,更是大唐文明辉煌影响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写了三首《忆江南》,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自白居易的《忆江南》问世之后,这个词牌名成为了历代词人赞美各地山川之美和风土人情的首选,甚至连开头也模仿它。





《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释读】

江南的风景是多么的美好,
如此佳景我是非常熟悉的。
春天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
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
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之美?




这是《忆江南》组词的第一首,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一首。这首词大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左右,当时白居易年已66岁,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阳(在洛阳养老)。

白居易在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成年之后又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等到晚年居住在洛阳,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

这首词的语言平浅,一开口就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表明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接下去的两句写白居易“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线条粗犷明快,设色鲜艳浓烈,凸显了春和景明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画的艺术效果。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绿波粼粼,与红灿灿的鲜花撞色。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绿如蓝”,这里的“蓝”是一种植物蓝草,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

白居易写这首词的时候居于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在江南繁花盛放的春季,洛阳却“花寒懒发”。而洛阳的洛水、伊水,即使在春天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因此白居易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既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这首词在东亚文学史上的影响也很大。当它传播到了东瀛,日本醍醐天皇的皇子作《忆龟山》词:“忆龟山。龟山久往还。南溪夜雨花开后,西岭秋风叶落间。能不忆龟山”。明显摹拟本词。当然,差距也是明显的。




《忆江南》组词的后两首如下,我们一起欣赏下:

《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