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异的靖康之耻...

 微笑如酒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Image

瑞鹤图

01

靖康之变实际上是一场内外勾结的z变。

1102年徽宗登基两年后,改元崇宁,就是尊崇熙宁变法之意,继续延续神宗哲宗的思想,启用新党蔡京为相和童贯等人大力变法。

蔡京和前朝王安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弟弟蔡卞就是王安石的女婿,他本人也是受熙宁变法影响坚定的变法派。

徽宗和宰相蔡京上位后用非常严厉的手段(除了杀人),迅速结束了延续三十多年的党争。

之后徽宗就开始设立的官学,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大学,有各种专业,有军事、医学、法律、财会、美术特长生等。

并于州县并置,在县里考核合格了之后,去州郡里上,考核合格后可以直接来京城太学上。

这个制度又有点像九年义务教育,等到时机成熟了之后,太学里的人数几乎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

然后徽宗干了两件大事就是废除科举,废除恩荫。

废除科举制度很好理解,就是徽宗不再采用至今一千多年,当时已经有500年的科举制,而是从他那学校里选拔人才。

历史上的寒门难出贵子,始终权利都是掌握在有钱人手上,有钱了你才能有机会读书,没钱的都种地去读什么书。

而徽宗办的这个官学碰士族蛋糕,却得到了天下寒族的支持,然后徽宗办的这个官学就被各种手段抹黑。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徽宗和蔡京的新政非常高明,思想也很超前。

不再用经义为主的科举考试,而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将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无限放大化,将来凭借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找对口的工作,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

960-1127年,北方籍进士占比从38.42%降至2.86%,而南方籍进士占比从61.58%上升至97.14%,说明北宋时期北方籍进士数量持续下降,南方籍进士处于垄断上升中。

北宋75%的进士是南方人,一度达到99%的进士都是南方人,已经有明朝南北榜案的雏形了,其中江浙、福建、江西的进士占了大多数。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又有海外贸易,见识广,但基本都不支持北伐。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依蔡京之请,诏罢科举,取士悉归学校升贡,遂使学校成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这既能打破士大夫的教育垄断,也能提高选官的质量。

接着宋徽宗废除恩荫,宋朝有这么多官员吃空饷,光是科举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

这个恩荫制才是主流,这就造成了七大姑子八大姨也能弄个官做。

徽宗把人家一辈子的仕途财路断了,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和杀文官集团的父母有什么区别?此仇不共戴天。

如果说废科举打折了黄老爷的一条腿的话,限制恩荫就是把黄老爷直接打跪下了。

02

经济上来说,宋徽宗兴办太学,兴办养老政策,常年北伐都是需要钱的,于是徽宗就变着法搞士大夫阶层的钱。

政和二年,徽宗把茶叶的贩卖收归了国有。

在这之前,徽宗就把矿产资源类似金矿银矿全部收归国有,类似的操作万历皇帝也做过,被黑的体无完肤。

推行公田法,由另一个大奸臣杨戬执行,简单来说就是查你家里的地契,然后用地契和你实际拥有的土地做比较,把超出地契的土地收为公田,由国家经营。这一招在史书上被骂惨了,说什么因此随意夺取小民土地,导致民不聊生。

可实际上普通老百姓能有多少地,够一家人糊口就不错了。

真正有地的还是那些三位一体的士大夫集团,再说,你家里超出地契的土地是怎么来的?交税了没?是不是非法所得,他们说的清吗?

收地都算是轻的。

没让那帮士大夫把他祖宗八辈欠下的税补上就不错了!

设立官办的织造局与官窑,史书上说这些都是为了给徽宗制作精美的物品供其享乐用的。

可徽宗设置的织造局在浙江!

他要是自己享乐用干脆在开封搞一个不就得了吗?

实际上徽宗搞这些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官办的织造局出来的丝绸也能直接卖向海外。

但是这么做,也就让那帮三位一体的士大夫集团少了一口吃的。

就这样徽宗把能挣钱的买卖都划拉到自己袖子里了。

靠着这些措施,北宋迎来了最后一个经济和军事极度膨胀的时期,军队实际在编人数达到了80万,紧追仁宗时期的126万,版图达到极盛,全国歌舞升平,开封城连外卖跑腿都被发展出来了。

03

然而徽宗看似严厉的变法暴露了他本性中的缺点———过于仁慈,过于理想主义,莽撞。

他做过自以为最恶心人的手段便是立元佑奸党碑,将以司马光、苏轼、苏辙为首的顽固分子309人刻在碑上猛黑。

以为用这种方式便可以让他们遗臭万年,显然是低估了旧党的抗打能力。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东林党开始浮出水面,他的实际控制者是浙东集团和西京洛阳集团。

从宋朝开始,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一个比较隐秘的阶层,这个阶层有一个特点,每一个家族并不算特别大,但都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基本把持了科举,擅长考试,只要有科举制度,他们就能很快渗透到管理层从而掌握朝政中枢。

古话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中官员大多是他们的人,把持朝政,在政策上自己的阶层争取到最多的好处,把百姓敲骨吸髓。

04

宋徽宗在位时还立了两大武功,第一就是灭辽(不要管怎么灭的,光不光彩,反正算他的武功),第二痛击并且差点灭掉西夏。

宋朝的西军是当时宋朝最强的军队,平方腊,灭西夏,几乎无往不利,就在宋朝的西军磨刀霍霍刚刚灭了辽国准备灭西夏的同时,因为收复了北方大片领土,有大量流民需要安置,于是徽宗又开始准备刮这些富人的油水了。

这次徽宗非常严格,限定两个月内缴齐,违者军法从事。

皇帝刮油水,一个是刮穷人,一个是刮富户士族。

刮穷人,农民起义;刮士族,那不好意思,皇帝就成要饭的打工仔了,肯定要把你给办了。

紧接着,徽宗又继续下旨,宗室、妃子家亲戚,宰相这些人一概要交。

这下又把京畿重臣、宰相外戚得罪了。

徽宗的莽撞和不循序渐进彻底展现了出来,徽宗的变法过于超前,比以往任何一朝都要严格,依靠部分江南士族成员变法的徽宗,这下彻底得罪了全国士族阶层,好你个赵佶,我们认你,你才是皇帝,你要改革,还想把我们给革掉,往死里弄?于是惊天阴谋就开始了。

1111年组建东林书院,才组织的相对严密,运作了15年,才发动靖康z变。

44岁的徽宗居然反常地禅让了,因为不让位置命就没了。

朝廷里以张邦昌、李邦彦、耿南仲为首的人控制了徽宗,并且以钦宗的名义下诏,把这次z变包装成了禅让。

同时下诏让淮西,浙江募兵进京。

当时开封禁军多得是,为什么要从浙江募兵,这是用自己人彻底控制京城。

和神龙元年的神龙z变是一个道理,就是打你一个猝不及防。

05

靖康之变和周朝覆灭商朝很像,都是内部改革引发内部重臣不满,主力大军在外,趁机通知敌国,充当带路党,带领敌军长驱直入,都是在最强大时期突然灭亡,都打了两次,商朝带路党被分封建立了宋国,北宋带路党则接受金国册封,抛弃他们眼中北方这个负担,回老家杭州建立南宋

宋史记载,第一次金军南下,从北京到到开封,只用了20多天。

20多天1600里,这还是高速里程,实际上宋代的的施工能力,道路条件要差很多,超过2000里也不稀奇,遇沟要绕,遇水要探,坑坑洼洼,下坡上坎,赶起路来要疯。

金军几万人20多天深入敌人腹部1600里,还要翻山越黄河,连个导航都没有,但凡有一个城在抵抗,这帮金军就是孤军。

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干,除非金国人有特别的把握,比如宋朝有人通敌。

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这么干,带路党肯定不是小角色。

北京当时是要塞城市,没有经过多少战乱,四天而降,奇迹。

1月4日宋将郭药师降,金军一天都没有修整,立即出发,1月4日到1月31日不到一个月,冰天雪地,一万金军带着几倍于自己的降军,直接深入腹地到敌国都城,一路不抢东西不迷路,金军开着上帝模式呢,这比曼施坦因的部队走的快啊,比古德里安快了一倍。

金军1月2日在白河,1越31日在开封,除去路上各种攻城、战役、事件,实际行军时间只有22天,即每日行军约36公里。

如果金军不是全骑兵部队,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而全骑兵部队沿途根本无法有效攻城,如何做到每城当日便克之?

关键是宋国境内可不是塞外无人区,一路没有抵抗很奇怪。

不用说古代,就现代不开导航的前提下,有多少司机能做到不看地图精准行驶到1000公里外的目的地?

靖康之变时是中原腹地,人口稠密打仗得攻城略地,否则后方的敌军就会阻击你,金军能够孤军快速深入,而且后方还没有遭受阻击,这才是大问题!

06

徽宗当时已经被剥夺军权囚禁在龙德宫,童贯得到消息,马上只身回来护驾,因为他带领的西军当时准备灭西夏不能动,他只能带点人自己回来,但京城已经被控制了,童贯那点人回来就是送。

文官集团先是把西北军给弄没,克扣粮饷,盼着西北军内讧,安排西北军北上与金军决战,给金军安排情报导致西北军大败,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战死,姚古被调去广东,老将种师道更是召回京城干掉。

西军群龙无首,然后通知金军把西军通往京城的潼关截断,金军再次南下就再也没有威胁了。

西北将门就剩了刘家和折家,刘家后来苗刘兵变,折家被投降,折家首领被毒杀。

宰相李纲是文官,但他是坚决的主战派,还违法抗金!属于是文官集团的反骨仔,这次也得被弄走,先是弄到河北,但是发现河北是金人南下的必经之地,又给他弄到扬州去了。

蔡京、童贯、王黼为首的变法派都被或灭族或流放然后路上弄死。

至此,徽宗失去军权,就像崇祯帝不能活着见到李自成,玄宗不能再和军方有联系一样。

徽宗从此被无限转移,直到整个太宗后人被打包送给金人的时候,文官集团分掉了徽宗变法以来积攒的家底。

07

靖康元年11月,政变文官们遣散了勤王的军队,再次通知金军,这次彻底没问题了,你们来吧。

这次金军带的人比较多,东路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12月10日到达开封城下。

一天十几公里基本上是二战德国闪电战平均推进速度了。

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这次负责开封防御的是四壁守御孙傅和宰相何栗,怎么把金军放进来呢,用郭京要做法的迷惑开封守军。

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

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

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实际上金兵根本打不进汴京,汴京城墙高4丈合计今天12米,护城河宽400米深12米。

金军太原一年都没有打下来,凭什么能打下城高水深的开封?

是当时文官把部队都撤了,城里的百姓自发上城用石头就把金兵砸退了,最后开封府尹徐秉哲强制百姓下城墙。

宰相何栗以郭京要做法的名义打开开封的宣化门,放金军入城。

文官集团先派郭京主动开城门,引主力步兵去跟人家重骑兵野战,目的是送光北宋的守城精锐。

太尉姚友仲想要组织反攻,却被宋军溃军所杀,宣化门陷落,继而四面城墙除北壁未陷落外都被金人突破。

即使如此,外城完全被开城后的金军攻占,还有内城可守,毕竟是当时全地球最富有最繁华的都城,外三层里三层城墙防护可是标配。

在这样的坚城面前,金军的骑兵依旧束手无策。

【宋史】记载的这支金军第二次来的时候被愤怒的开封军民堵在了城外,进不了内城,只好把城门【南薰门】烧了,在开封城墙上扎营。之后文官以钦宗名义拦着死活要和谈,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商谈,双方达成协议后,就要文官集团开始和徽宗算总帐了12月,宋钦宗被送给金军,靖康二年2月,宋徽宗以及三千多宗室后宫,也被握有兵权的范琼送给金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敌以其事付京城四壁巡检、温州观察使范琼……请上皇与宁德皇后同诣军前恳告,上皇未应。琼以言逼之,遂御犊车出宫。徽宗被胁出城后,汴京有人号哭者,范琼立斩数人。其后,琼领兵往来内前,宣谕百姓,称赵氏已失国,令百姓不许阻拦皇族、后妃们出城。

08

z变派借金军之口废掉徽钦二帝,3月拥立张邦昌登基,改国号为大楚,改朝换代。

大楚这个国号就说明他们心向何方了。

但是由于宋徽宗群众基础太好,不买账,张邦昌称帝,全国沸腾,百姓和军队都不承认,投降派以孟皇后的名义控制朝政,接回赵构,立为傀儡。

赵构他妈韦贤妃是宫女出身,而且是宋徽宗赵佶酒后临幸的,没啥地位,如果张邦昌不好使,就推他当傀儡皇帝,文官继续把持朝政。

宋高宗强行被文官集团带到临安,当傀儡。

赵构也曾反抗过,他一度任用主战派,提拔岳飞,想拿回皇帝的权力,结果失败了,乖乖认命。

这和明朝围歼戚家军一样,绝对不能让皇帝亲近有实力的军队。

后来赵构被文官硬逼着把皇位“禅让”了他这一族太祖的后代孝宗,当时太宗的后代比比皆是,为什么非要还政于太祖的后代?

因为这样文官集团就可以随便黑徽宗而没有人管。

只不过这次文官集团又大意了,选的新总经理孝宗是个反骨仔,非常孝顺,经常找高宗谈心,非要北伐一雪前耻,还屡败屡战。得了您这皇帝也别当了,接着高宗驾崩没两年孝宗也成太上皇了,一个月后孝宗也嗝屁了。

这就是文官集团,也许他们不能成事,但一定可以坏事。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