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年杜聿明病逝,遗体存放半月之久,曹秀清郑洞国因何气愤不已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5-21 发布于湖北

1948年底的一天,许多国民党要员手提贵重礼物纷纷来到曹秀清家中,就连蒋经国也大方送出3000美元礼金,只因为这天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母亲的七十寿辰。

来贺礼的人们喜气洋洋,但曹秀清却一脸忧心忡忡,因为:此刻她的丈夫杜聿明正在淮海前线,她实在担心。

很快,杜聿明战败的消息传来,曹秀清立即从上海启程,出发前往南京,临行前她特意带上蒋经国之前送的3000元,这次她定要当面见见那蒋介石......

图|蒋介石与杜聿明

曹秀清的前半生

曹秀清与杜聿明已经是相伴多年的夫妻,在这几十年的时光中,她几乎没有哪一刻不是充满担忧的!

曹秀清的祖籍是陕西米脂曹家沟,她的家乡位于子洲县城双湖峪镇北十公里的一个黄土高原的沟壑,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姓“曹”。曹秀清的父亲曹万滋在当地有田产,曹万滋带家人迁到米脂县城后,又开始做起小本生意,家中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1902年,夫人为曹万滋生下一个女儿,就是曹秀清。曹万滋十分疼爱这个女儿,曹秀清自小就聪慧过人,父亲便让她识字看书、学习诗文绘画,再加上父亲常年外出做生意,曹秀清深受影响,年纪轻轻却有着非凡胆识。

21岁时,曹秀清嫁给了同是米脂县人的杜聿明。

图|杜聿明曹秀清夫妇在米脂县的旧居

杜聿明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年轻时还鼓动县里的民团赶走清廷贪官,和曹秀清结婚的这一年,杜聿明刚刚从榆林中学毕业。

杜聿明乐于接受新思想,积极上进,他和曹秀清结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他很支持曹秀清继续学习,在丈夫的鼓励下,曹秀清先在米脂女子学校上了两年学,又到榆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与此同时,杜聿明也没有放下学习。1924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杜聿明注意到黄埔军校招生的广告,杜聿明考虑后决定到广东去,并顺利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曹秀清在陕西,杜聿明在广东,夫妻二人分隔两地。再加上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环境尤为恶劣,曹秀清离开家乡,辗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最终与丈夫杜聿明团聚。

彼时杜聿明已经成为国民党部队的一员,曹秀清选择放弃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到家庭上。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杜聿明要时常南征北战,曹秀清就跟随丈夫身边,到处转移,料理家中事务。

夫妻多年,她与杜聿明育有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杜聿明在部队中一路升迁,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务,慢慢得到蒋介石重用,曹秀清一直站在杜聿明的身后,与他相濡以沫,为他守好家庭。

图|杜聿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聿明被任命为第二百师师长,驻防湖南湘潭;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并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被任命为副军长。日军大肆侵袭,杜聿明奉命奔赴前线,与敌人正面作战。

虽然杜聿明升了职,备受重用,曹秀清风光表面的背后,是一颗提心吊胆的心,抗战期间,杜聿明辗转各地打仗,面对的是敌人无情的炮火,曹秀清每次都特别担心。

好不容易经过全国军民多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抗日终于赢来胜利。蒋介石又不顾万千百姓们渴望和平的心愿,发动内战,战事再起。1948年,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再一次奔赴战场。

图|杜聿明

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就是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时,曹秀清与家人正在上海,她时时刻刻关心着战事,为丈夫的安危而忧心。

杜聿明身陷困境时,恰逢其母亲的七十岁寿辰,许多国民党官员带着礼物来到家里,向曹秀清及家人道贺,就连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难得送来3000美元礼金。不过比起操办寿宴的喜悦,曹秀清更多的是担心与惆怅,虽然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丈夫南征北战,但这次她特别担心丈夫能否平安归来。

杜聿明母亲的寿辰并未给家人们带来好消息。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战斗气势之下,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杜聿明也知道了败局已定。他连夜带着警卫、随从、司机等十余人化装逃跑,随即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解放军战士俘虏。

杜聿明被俘的消息很快传到上海,传到曹秀清的耳中。

图|杜聿明被俘

她立即从上海赶到南京,并带上蒋经国送的3000元,要求面见蒋介石,让蒋介石把丈夫还给她。但即使曹秀清一路高喊,一路哭诉:“他已经病得要死,你们还要他去卖命,现在害得他要死不得死,害得我要活不得活......”却还是没能如愿见到蒋介石。

当时的报纸将曹秀清的这一系列举动称之为“曹秀清大闹总统府”。

她知道丈夫战败,可不知道他是生是死,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已经在战争中被消耗殆尽,蒋家王朝风雨飘摇,曹秀清不知道上有老、下有小的她究竟该何去何从,回家乡陕西?还是到香港去?

就在曹秀清犹豫时,蒋介石派人给她送来手谕,下令让她带着婆婆和子女搭乘飞机前往台湾,蒋介石向她保证:一定会负责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子女学费。

图|蒋介石

在不知丈夫生死,日后生活又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曹秀清抱着对蒋介石的幻想,带着全家前往台湾。

蒋介石此举,显然是要让曹秀清等人成为人质,以最后扼制杜聿明。至于他对曹秀清的保证,不过是黄粱一梦,等过去之后,曹秀清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骗局”。

没有住处、衣食无着、生活费更是少得可怜,这就是曹秀清不得不面对现实,可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需要念书的孩子们,国民党发的那一点补助金完全不足以维持生活。

无奈之下,曹秀清去找宋美龄、找杜聿明昔日的老部下、老朋友,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帮忙寻找一个能让她养家糊口的工作。最后,曹秀清总算在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一个负责内部收发等工作的差事,这让她勉强得以维持家中生活。

也是在老朋友的帮忙说情下,曹秀清才好不容易把孩子们安置进学校读书。但即使如此,学费依然是压在曹秀清与孩子们头顶的一座大山。

图|曹秀清

1956年,曹秀清与杜聿明的长子杜致仁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杜致仁的学费是来自台湾银行贷款,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来这笔钱。为了还贷款,杜致仁平日白天上学,晚上打工,有时甚至吃不饱饭,饿着肚子。

曹秀清收到儿子杜致仁给她寄来的信,信中杜致仁提到,希望母亲能借给他3000元,先让他完成学业,将来再慢慢还钱。曹秀清没了办法,只好硬着头发再去找那个让她不断失望的蒋介石,她给蒋介石写借贷3000元的报告,可蒋介石的批示却是:只准予借1000元,并且分两年支付。

曹秀清只拿到500元,她赶紧将这500元寄给儿子杜致仁。500元对于困境中的杜致仁简直是杯水车薪,他顿感无力,失声痛哭,杜致仁心中气愤:“爸爸如此为蒋介石卖命,他连承诺给子女的学费都办不到。”最后在绝望中选择服用过量安眠药自尽。

儿子的死讯传来,年事已高的曹秀清无疑是遭到晴天霹雳,她对蒋介石的小人行径实在失望。

祸不单行,曹秀清的婆婆,也就是杜聿明的母亲因为思子心切,身体愈发虚弱,最终与世长辞。在这惨淡的岁月里,发生在家里的不幸没有停下脚步,而在灰暗的日子里,是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为她带来希望的曙光。

图|杨振宁杜致礼

曹秀清杜聿明夫妇终团聚

1950年8月,杜致礼与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结为夫妻。实际上在杜致礼赴美求学前,父亲杜聿明也是要同行就医的,只可惜因为蒋介石未能成行,如今家人分离,不能相见。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曹秀清与杨振宁的关系,蒋介石夫妇对曹秀清的态度突然好了起来。

以前蒋介石拒不接见曹秀清,可如今宋美龄主动邀请曹秀清见面,拉住她的手:“杜夫人,你胖了,上次见你,你是很瘦的。”紧接着笑着说道:“杜夫人,恭喜你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荣获诺贝尔奖,你应该去看看她呀。”

蒋介石夫妇的用意很明显,希望借着曹秀清的关系,能让杨振宁为他们所用。曹秀清早已看透蒋介石的面目,不过她还是趁着这次机会,提出要去看望女儿。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高兴地答应下来。

图|蒋介石宋美龄夫妇

蒋介石不允许她带孩子离开,并且要求她在半年内时间回来。曹秀清答应后,很快与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团圆,她来到杨振宁家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回程的机票退掉,她再也不想看见蒋介石那副面目了。

从女儿女婿口中,曹秀清还得到一个好消息:丈夫杜聿明还活着。

她还以为,丈夫早已阵亡,所以她为丈夫立了一个“衣冠冢”。每次心情难过时,曹秀清就到杜聿明的“衣冠冢”面前,靠着墓碑坐下,流着泪和他哭诉生活的困境。

到这时,她才知道原来丈夫杜聿明被俘后,被关进战犯管理所,得到政府的关心与照料,杨振宁获奖后,还收到杜聿明的来信。这对曹秀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图|特赦战犯大会

更好的消息是1959年,杜聿明在战犯管理所里得到很大的改变,表现良好,获得特赦的机会。在特赦大会上,杜聿明声泪俱下,他真挚地表示:

“党和毛主席给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激。在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

1963年10月,曹秀清来到北京,与丈夫杜聿明团聚。至此,她与丈夫已经分开了14年之久。

图|杜聿明与曹秀清

杜聿明出狱后,选择定居北京生活,在组织的妥善安排下,杜聿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曹秀清与丈夫团聚后,终于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回京时,会来看望他们。不仅如此,杜聿明曹秀清还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周总理关心他们的生活,这让二人十分感动。之后杨振宁每次回来,总是来看望岳父岳母,为他们添置一些家具,在政府和家人的关怀下,杜聿明曹秀清的晚年过得很幸福。

唯一遗憾的是,当年曹秀清离开时无法带走的几个孩子。

曹秀清没有如期回去,这几个孩子的日子遂变得尤其艰难。二儿子杜致勇在艰难中求生存;三儿子杜致严辍了学开出租生活;两个女儿杜致义、杜致廉都嫁了人,但日子也过得不容易。而且这么多年的时光,他们都无法与家人重聚。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逝世。

图|杜聿明

临终前,杜聿明都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们,为了能让几个孩子给父亲送终,曹秀清给蒋经国发去电报,希望他能准许孩子们来京,送别父亲杜聿明最后一程。

就连杜聿明的好友郑洞国也设法联系老友,希望能让杜聿明曹秀清的孩子们顺利过来。可蒋经国就是不点头,不答应,杜聿明的追悼会被延迟,遗体也存放半月之久,他的孩子们也最终没能来到他的身边,曹秀清郑洞国等人都气愤不已,斥责蒋经国的行为。

1981年5月25日,在杜聿明逝世18天后,他的追悼会终于在北京举行。在丈夫的追悼会上,曹秀清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图|左起:郑洞国、杜聿明

杜聿明与世长辞,接下来曹秀清又该何去何从?

曹秀清的晚年

杜聿明弥留之际,曾叮嘱曹秀清:“我死了之后,你哪儿也不要去,就在北京!我年岁大了,可以请陕西老家的侄儿来照料一下……共产党待我不薄,我报不了他们的知遇之恩。”

所以杜聿明逝世后,曹秀清继续留在北京生活。1982年杜聿明逝世一年后,曹秀清到了香港,她和杜聿明的几个孩子们也来到香港,曹秀清终于可以和这些思念多年的孩子们相见。

距当年一别,曹秀清与孩子们已经阔别二十多年,而杜聿明则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能见到这些孩子们。

她与孩子们紧紧相拥,泪水不自觉地从眼眶中溢了出来,这一刻她是充满幸福的。之后曹秀清并没有与孩子们回台湾生活,她的晚年过得简单充实,虽然年事已高,但让人不遗余力地积极参加活动,争取为祖国做更多事情。

图|杜聿明和曹秀清

1984年,曹秀清再次前往香港,准备再度与孩子们团聚。结果还未等到与孩子们相见,她就因病辞世。

当年杜聿明逝世时,曹秀清在病床前声泪俱下地哭诉:“你先去了,你叫我怎么办呀!我比你大两岁,我为什么不走在你的前面呀……”如今,她实现丈夫临终前未达成的夙愿,然后可以与丈夫杜聿明永远地享受。

这颠沛流离、充满苦难的一生,终是有了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