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散文 || 《泰山宗谱叙录》序

 竹溪浣月 2024-05-21 发布于山西

《泰山宗谱叙录》序

冯 伟

李君武刚者,泰山西南古镇东向南庄人也。庄左漕河,旧名浊河,古之蛇水也,乃大汶河支流,东北而来,西南而去,遗鲁囿故址,俗谓之“鲤鱼渟”,夏之蜀亭也。君曾引余等数友踏勘觅旧,怀古思幽。

乙未阳春,君携友访余,知其乃为同乡。然君生东向之正南,余籍东向之东北,其可谓南辕而北辙乎?君等寒暄数句即退。时余佐理史祖学宫未几,百事待兴,不堪其忙,故未挽留,但却初识其精干与谦和。此后交往便接二连三,以至殊途同归,共治文史,实乃始料而未及也。

亦尝闻君乃藏书大家,待入其室,仍感慨不已。四壁皆书,橱柜架几满满当当,惟家具简而又朴,热茶飘香。君纳余言,自编《家有藏书》一册(后续待作),列目四千余,亦不足其藏十之一二。其日记《淘书十年》,存书事,述心得,聚沙成塔,蔚然成册,计三十万言,亦言尽十年节衣缩食、起早贪黑之苦辛。至于青灯黄卷之汗水,则凝于数百随记思悟,洋洋近百万字,散于《寻根》《藏书报》《联合日报》诸报刊。而君执鞭于乡学,全赖业余游走四方或凝神一隅矣。


君视域宽泛,搜罗甚广,初不择路,后攻专题,凡山左红色书刊与肥邑百姓家谱、乡贤文献、地方史料,尽入囊中。天长日久,以书养书、以藏养藏,羽翼渐丰,境界渐高。结缘以来,则更多聚焦于泰山周边、大汶河畔,辩证大小,以小见大,亦为助力于桑梓矣。其厚积薄发之作,如《肥城先贤著述文献知见录》《〈左传〉〈国语〉注本举隅》《习见左国著述举要》《李邦珍家世新考》等,皆为余所执编《左丘明文化》杂志增色矣。去岁,君又潜心累著《泰山宗谱叙录》,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数读原谱,数研其理,数易其稿,数月竟成。



泰山岩岩,汶水汤汤,地灵人杰,文脉恒昌。散落其间之家族,或系王侯裔孙,如泰安周氏、赵氏;或涉圣贤之后,如肥城邱氏,平阴展氏,东原陈氏,汶邑高氏;或出文臣武将,如鸾台李氏,肥邑尹氏,泰安施氏,东原王氏;或即乡贤达人,如泰邑武氏,古肥张氏。即使普通百姓,亦崇文尚德,重教化人,民风淳朴,君子气度。君不拒细壤,不辞细流,不限境域,不分尊卑,袖拢泰汶之间族谱家乘凡四十部,录其名、述其版、理其脉、择其要,兼叙感悟,悉入一书。其卓异有五:

一集族谱之大观。李周邱赵,武施展张,冯董尹萧,王辛陈庞,杜袁高邹,侯胡于桑,何雷刘范,鹿白孙马,三十二姓,四十家谱,一一亮相。可谓琳琅满目,成也由藏;东岳脚下,首牌一张。二补文史之遗阙。如武谱所载诸贤行实,俨然一地方史册;所涉泰山散仙神异之说,更为邑史之爆料;其寓捻军扰境之事,又与施谱所载互为参证。而施谱所载明代重臣萧大亨曾孙萧启濬之妻“入辛者库”事,则为破解明清易代之际萧氏谜案留一踪影。再如尹谱录诗,“多为鲁西官宦与明贤所赠……赖家谱一线孤传”(李武刚语)。而鸾台李谱之《五世祖中丞公实录》,又可证既往史料所涉肥城名宦李邦珍生卒年月之讹误。至于邱谱与《左传精舍志》,则或可化解左国著者与左丘明里籍、姓氏之千年史学公案。三映泰汶之旧俗。《叙录》所涉萧大亨、赵国麟、黄恩彤等,皆岱下之圭衮,一邑之硕望,与诸族纵横交织,往来互动,足为泰山文史增辉、藏界添彩;而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民俗等所载,则俨如昔日场景再现,鲜活如影,生动如画,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四筑研谱之厚基。攒众谱于一册,乃李君牛刀之小试。以谱为源,倚谱而思,君有志于再辑《肥城进士丛稿》《肥城科考文录》诸稿。而为后人铺路栽树,亦君之所愿也。五领睦族之时风。当今寻根修谱之热方兴未艾,君之《叙录》纳百川汇于一流,纵万象展于一册,其体式体例,足可为鉴。



岱下姓氏逾千,谱牒甚多。值此《叙录》付梓之际,欣闻李君又启续录之大幕,而若求全则实难矣。择要带面,可谓捷径。古之贤达自不可缺,而如汶阳当今名人田纪云、欧阳中石诸家族,亦当为君之所重也。

治学治史,多赖热心肠、冷板凳,苦舟行海,铁杵磨针,软泡硬磨,方见真功。所喜李君才逾不惑,便积十载之功,且不随浮尘,不追浮云,兀兀穷年,自有定力,又兼虚心问学,求教无类。余数年来遍寻同道,或精力不专,或脚力不足,或耐力不久,故常抱憾。今李君虽小荷初露,但瑞气迎面,清气盈目。遥念漕河之滨,鲤鱼渟上,鱼跃旧观虽难再见,但时当盛夏,暴雨常至,大汶河水当又不舍昼夜滔滔拍岸矣。梦里望岳,岱青未了:元之乡贤高道张志纯主修之南天门,彩云缭绕,锦鲤腾飞也。

丁酉大暑

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李武刚著《泰山宗谱叙录》,于2017年8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38万字。)


李武刚简介:

李武刚,男,1976年10月生。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泰安市社会科学专家,藏书2万余册,建有私人藏书楼——肥城家谱博物馆,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山东历史学会会员、山东家谱学会常务理事、泰安市政协特聘研究员、左丘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兼任肥城市收藏家协会会长、肥城乡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泰岱文化》《肥城春秋》杂志主编,出版专著《泰山宗谱叙录》《肥城桃发展史》,参编《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牛山志》《边院镇志》《涝洼村庄》(执行主编)等著作20余部。在《藏书家》《寻根》《泰山学院学报》《联合日报》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军寨村人。现任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工作室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初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乡镇党委宣传、文秘、办公室和市纪检监察、市政协文化文史等工作。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编《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肥城抗战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风物肥城》等著作多部。其中,任《肥城·我的家》特邀主编,《肥城一中创建史略》主撰,《肥城五千年》《左丘明志》《让左丘明绽放光明》《文脉铭读》副主编。《肥城五千年》荣获“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一等奖”;《左丘明志》列入《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省史志优秀科研成果。另外,策划编纂出版《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泰山宗谱叙录》等书多部,指导编纂《牛山志》《边院镇志》等。

2014年5月,奉命具体负责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并主持其日常工作(至2018年),创办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左丘明文化、也是肥城唯一一份具有省级内部刊号的《左丘明文化》杂志,任执行主编6期,主编2期。在省市级文史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宋李穆墓志考》在2017年第6期《寻根》杂志(河南大象出版社主办)发表;《民国版与清代版〈左传精舍志〉之初步比较》,在2015年第2期《泰安文史》发表。主持的《左丘明文化发掘传承研究》被泰安市社科联确定为2016年度重点社科课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社科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出版个人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并被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政协文史馆等单位收藏。《甲午书简》荣获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