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映:眼睛能看到世上万物,唯独看不见眼睛自己

 老庄友华 2024-05-21 发布于海南



一、“认识你自己”
图片

要谈自我认知,就得谈谈自我。从语词上看,自我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但我们说过,语词上越小的单位,内涵越宽,换句话说,自我这个题目比自我认知更宽,我们实在来不及谈这么大的题目。好在,谈自我认知,也就多多少少会澄清自我这个概念。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有点儿不正经啊,我怕太正经大家要打瞌睡。我去抢银行,踩点没踩好,带着枪冲进去了,结果是个理发店。这是我认识世界弄错了,我认识世界的水平不够。当然,也许我认识世界认识对了,我正确地冲到银行里了,然后我掏枪,结果一掏枪,我自己先吓得哆哆嗦嗦,瘫在地上了。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认识不太对了,以为看了两个警匪片自己也成江洋大盗了。不是的,你把自己认识错了。

从这个例子看,好像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是平行的,这边认识世界,那边认识自己,但是,既然德尔菲箴言说的是“认识你自己”,我们难免会想,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更重要、更高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概也是这个意思,认识世界、认识他人只能叫聪明,认识自己的人才叫明慧、明达。

不仅有不少哲学家这么说,有时候我们自己还真会感觉到,认识世界容易点,认识自己更重要也更困难一点。常有人提到,人类认识已经到达了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深入到了夸克这样物质的最细微结构,可是对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对面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们仍然知道得很少,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要怎样生活。

图片

听力好的同学也许觉察到了,我在这里讲得有点儿乱,苏格拉底和老子讲的,是认识我自己,我这个个人自己,可是讲着讲着,讲到了人类大脑,变成了认识人类自己。认识我自己到底是认识我自己还是认识我们自己?这的确是个问题,我后面会多多少少对此做一点儿辨析。总之,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科学家是认识世界的,咱们哲学家比他们更高明,咱们是认识自己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自己跟认识世界好像也没有那么不同。我看我的老朋友,一个个头发花白了,看我自己,头发也花白了,这有什么不同吗?有点儿不同,我可以直接看到老朋友的头发,却只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头发。

我们说过,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眼睛,跟你眼睛平常是什么样子,不一定一样,不过,说到头发,应该没啥区别。而且,你可以不照镜子,你可以剪下一把头发摊在手心上慢慢看。嗯,这跟看到头发长在头顶上的感觉不一样——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白发三千丈,会生出一种格外的感慨,但我们现在先不管这个。

我们来看看更根本的东西:大家还记得什么叫正确的认识吧?正确的认识就是认识到事物客观所是的那个样子。这对自我认识也是有效的。我身高一米七六,我说我一米八,就是错误的认识。这跟认识一条水沟的宽度也没什么区别,沟宽两米,我说它宽两米,就是正确的认识,我说它宽一米半,就是错误的认识。

自我认识就是照原样认识自己,这话肯定是对的,而且,在自我认识上尤其突出,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特别容易自欺。我本来长得挺丑,可我自己觉得长得还不赖。我要想知道自己真正长什么样,就需要用高保真或高像素的方式照一张照片或者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看,这才能按照我原来是什么样来认识自己。



二、你的认识是你的一部分
图片

给自己量身高的确跟给别人量身高没什么区别,不过,自我认识可不都像给自己量身高这种事情。自我认识可以看作反身动词,本来,一个及物动词的宾语多半是我之外的一个对象,现在我们把这个对象换成了我自己。

本来,我想拿石头砸别人,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里好像没什么特别难解的东西;我踩到了一只猫,但也有可能踩到我自己;我激励我的学生,但有时候我也需要激励我自己。

不过,反身动词有时候有点儿诡异,比如我们有时会说,寻找自我,找到自我;我找手机,找车钥匙,这很容易理解,本来车钥匙放在桌子上,现在它不在那儿了,可是自我呢?自我总是在我这儿啊。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这类话听起来蛮顺的,但停下了一琢磨,里头有点儿诡异的东西。

图片


所以,我们还得更仔细看看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有什么不同。哪里不一样?我们从海德格尔的一句话说起吧,他说,对存在的理解、领会是此在的一部分。这么说吧,你怎么认识一个对象,这不是对象的一部分,你怎么认识却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你丈量一条水沟,沟宽两米,你量对量错,跟水沟多宽没关系,沟宽两米,完了。我身高一米七六,没完,我还有对自己身高的认识,也许我认为自己一米八,我身高一米七六,这是我的一部分,我认为我身高一米八,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的认识总出错,我不能说,我是我,错是错;这不对,出错是我的一部分,愚蠢是我的一部分。一个人总是认识错误,那跟一个总是正确认识的人很不一样。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简单说,我对沟的认识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沟的一部分。

我引用海德格尔这句话,是因为在我看来,它是《存在与时间》的核心命题,是我们理解海德格尔的一条主线。其中的内涵,我们要一点儿一点儿展开。我们现在这种理解,只是开了个头,理解得不怎么到位,因为这仍然没有区分出认知世界和认知自我——你怎么看待自己,当然是你的一部分,但你怎么看待世界,也是你的一部分。



三、不能单从视觉来思考自我认知

图片

我们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量身高,看头发,都不是自我认知的好例子。我们说自我认知是你的所是的一部分,要比这个内在,至少像这样—两个人,智商相同,但一个认为自己有点儿笨,另一个认为自己比谁都聪明,那这两个人的聪明程度就不一样。但这还是不够内在,真正说到自我认识,不是认识自己的这个方面那个方面,而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认识整个自我。

可是这么一来,请注意,现在我们有了两个自我,一个是被认识的自我,一个是正在进行自我认识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哪个是真正的自我呢?如果必须二择一,我选那个正在进行认识的自我。但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去认识的,总是那个被认识的自我,而不是那个正在进行认识的自我。

我们似乎永远无法认识那个正在进行认识的自我。你会说,这好办,你可以把正在进行认识的自我也放到自己对面对之进行认识。这当然更麻烦,因为这时候不止有两个自我,变成三个自我了。自我认知变成了无穷倒退的认知。

在现成的我之外,还有我对自己的认知,在我的实有外面,还套着我的认知,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一层套上去,套到最后,吾心即是宇宙,返回来,自我这个娃娃越来越小,最后缩成一个看不见的小点点。

图片
我们落到无穷倒退的俄罗斯套娃里头,是因为我们总是从视觉来思考认识,说到自我认识,人们最经常用的就是镜子的思路。认识自己也叫反省、反思,英文是reflection。自我认知,包括不去认识自我,通常都用看这个典型的隐喻,看自己的内心,或者不敢看自己的内心,仿佛内心里有景观。你出去问问什么叫自我认知,100个人里有99个是这么刻画自我认知的,把它刻画成俄罗斯套娃了。我没有夸大,你去翻翻书,听到的多半是这个,书里也都这么写。

自我认识就像照镜子,自我意识也像照镜子。心理学家要给自我意识下个定义——意识发展到哪个阶段就可以叫作自我意识——他们就去做实验,看看哪种动物能够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总体上,人们的思路集中在视觉上,我们一上来就说过,视觉是一种高度客体化的认知,无论看别人还是看自己,你都把他客体化了,认识自我就是把我放到我的对面去,当作我的对象、当作客体来看待他。这么一来,自我认识就跟认识他人差不多了,一个是认识者,一个是被认识的对象,只不过,在自我认识这里,认识者是我,碰巧,被认识者也是我,出来了两个我。

我们讲到过,视觉认知的一个问题是,眼睛能看到世上的万物,唯独看不见眼睛自己。为了看到自己,你需要镜子,于是谈到自我认识,大家都想到镜子。然而,就像给自己量身高算不上真正的自我认识,照镜子也算不上。我们讲自我认识,主要不是讲认识我自己这张脸或者我穿这件衣服好看不好看,你是要认识你自己的性情、思想、品性,你在社会中的位置,你未来的可能性……在认识这些东西的时候,镜子帮不上你特别大的忙。



四、触觉进路
图片

实际上,我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不一定都是通过“看”这种方式,我们还有很多方式来认识自己,不说别的,我们讲到过肢体位置觉。我知道我自己的肢体位置,全然不同于我知道你的手和腿的摆放位置,后一种,我用眼睛看,前一种,我不看,我直接知道。认识他人和认识他物,你要动用“看”,或者跟“看”相关的认知方式,比如说观察、实验等;认识你自己的肢体位置,你就不需要通过看,实际上你也不会去看,你有一种内在的感觉。说起自我认知不同于对象认知,可以从这里开始想。


不过,我们讲到过,触觉包括太多的花样,肢体位置觉算不算触觉都是个问题。我们说到触觉,最典型的是像摸一块石头这种。我用手去摸一块石头,一面在摸那是不是一块石头,一面也对自己的手有感觉,我用手来感觉刀刃够不够锋利,靠的就是手上的感觉。或者就像波兰尼说的那样,我用螺丝刀拧螺丝,这时候认知的主题是螺丝,但同时,我也在感觉自己的手,即使不看,我也感觉得到螺丝是拧进去了还是在那儿空转。

图片

你想象在一个很黑的地方拧螺丝,或者在橱柜底下你视线看不见的地方拧螺丝,那你就靠手感,也感知得到螺丝在往里拧还是在原地打转。你通过你的手感把它做成主题。如果你自己手上没感觉,你就没有办法把螺丝做成你的主题。

我说讨论自我认知,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采用视觉进路,而是采用触觉进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触觉更切实一点儿。认识自己不像是拿眼睛在测绘,更像拿手在触摸。

自我认知从来不是一种对象性的认识。所谓自我认知,并不是说,世界里有一个东西,叫作自我,我现在来认识这个东西。我本来就混同在这个世界之中,我们通常就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