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邻里】邻居“姥姥”“奶奶”

 陈定乾 2024-05-21 发布于新疆

美篇号:56520774

文/陈定乾

图片来自网络



老家的隔壁,住着母女两人,母亲,我们喊作“姥姥”,女儿,我们喊作“奶奶”。

小时候的记忆里,“姥姥”和“奶奶”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彼此呵护,共同关爱……一起走过四季春秋,走过风霜雪雨。

听父亲讲,“姥姥”和“奶奶”是外来人员,她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规划建设三门峡水库时由陕西华阴乡下迁徙至本村。

“奶奶”有儿有女,只是因了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少回家,也很少看到。偶尔能看见“奶奶”的孙儿孙女在暑假假期回来看望“奶奶”,我也渐渐地熟悉,知道了他们的名字。




美化中



记忆里的“姥姥”,行动迟缓,拄个拐杖,手总在抖,也不知啥原因,也不敢多问,怕“姥姥”生气。“奶奶”则手脚麻利,做得一手好饭好菜。

想必毕竟是女人也可能是邻里的缘故吧,在村里当队长向来热心助人的父亲,义无反顾地包揽起“姥姥”和“奶奶”家里的“重”活累活,承担起了照顾“姥姥”“奶奶”的责任。

说起父亲,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也不知道自己姓啥,整天早出晚归,忙着生产队和乡亲们的事。特别是“姥姥”“奶奶”的事,那是事亲必躬,有求必应。




美化中



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一九七二年的一个冬天,天气寒冷,“姥姥”“奶奶”家的煤用完了,无法正常地取暖做饭。

好事的父亲知道后,二话不说,大清早起来,拉着家里特有的四轮架子车,咯吱咯吱响的那种,拽着当时只有七岁的我,去往北边离家三十里的一座煤矿,帮“姥姥”“奶奶”家买煤拉煤。

那家煤矿,虽说离我们村不远,可山路崎岖,凹凸不平,加之当时缺少有效的助力工具,我和父亲一路走走停停,你拉我推,硬是将几百斤重的煤送至“姥姥”“奶奶”家里,解决了“姥姥”“奶奶”家的燃眉之急。




美化中



一路上,看见父亲累弯的腰和泛起白发的背影,我心里既是抱怨,又是心疼,更多的是感动和崇敬,我为我有这样的父亲骄傲自豪。

那天,我第一次见识了“奶奶”的手艺,品尝到了独特的香葱炒凉粉的美味。那种记忆,迄今仍历历在目,时时唤醒沉寂的过去,督促我在人生的旅程,始终以父亲为榜样,乐于奉献,邻里互帮,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