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西厢:一目十行能成诵,传爱慕、度韶光

 诗画品红楼 2024-05-21 发布于北京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五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唐多令·共读西厢(新韵)

翟海潮

桥畔两情长,沁芳花正香。试比肩、共品西厢。一目十行能背诵,心共振、语轻狂。

借戏比鸳鸯,颦儿怒而张。面娇羞、爱意深藏。阵阵落红春意闹,传爱慕、度韶光。

品评翟海潮

第23回,元春在宫中想起家中的大观园,自从省亲以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岂不辜负了园中的景致。于是下谕令宝玉及众姊妹进去居住。宝玉自进园来,每日同姊妹丫鬟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或作画吟诗,十分快意。谁想静中生动,忽一日觉不自在起来。茗烟见主人如此,便走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传奇脚本买了许多孝敬宝玉。宝玉如得至宝,拣了几套带进园去,无人时方偷偷取出阅看。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即《西厢记》),走到沁芳闸桥桃花底下细读。正看到“落红成阵”时,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落的满身满书满地都是。忽见黛玉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迎面走来。宝玉喜不自禁,放下书迎接黛玉。黛玉问:“什么书?”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 黛玉接书来瞧,越读越爱,心内还默默记诵。

书中的故事打动了宝玉和黛玉,一个称赞“真真这是好书”,一个“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黛玉不到一顿饭工夫,竟然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一个会“过目成诵”,一个能“一目十行”。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自比张生,比黛玉为崔莺莺,其实是借机向黛玉表达了心里的爱意。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黛玉听了,把脸飞红,顿时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弄了这些淫词曲来,说这些混帐话欺负我。” 说要告诉舅舅,眼圈一红,转身就走。宝玉急了,忙向前赔不是。黛玉扑嗤笑了,说:“唬的这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
宝玉听她也用《会真记》的曲文,反过头来要算账。黛玉表面上虽是恼怒异常,但内心却并非是真恼。这一嬉一恼,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共同的对对方的爱慕之情。真是满园春色,诗情画意,两人的爱情在那瞬间也升华到了灵魂的高度。

随后,两人便将落花料理一番,笑着分手了。黛玉行到梨香院墙角外,听得贾蔷采买来的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唱的正是《牡丹亭》的一段:“原来姹紫媽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

 
黛玉不觉心动神摇,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越发如醉如痴,蹲坐在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水流花谢两无情”的诗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词语,又兼方才所见《西厢》(即《会真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曲辞,凑聚一处,不觉心痛神驰,眼中滚出泪来。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