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屋顶新增设备等较大荷载的一种加固方法

 650411 2024-05-21 发布于云南
既有建筑根据使用要求,屋顶需要放置比较重的设备,例如冷却塔等。
若设备直接放置在屋顶上,首先需要拆除屋顶面层,设备范围内的楼板以及周边承担楼板荷载的梁若受力不够,需要进行加固,最后浇筑设备基础,放置设备。
如此设计的话,对既有建筑的使用影响较大:屋顶面层大面积凿除,容易形成漏水隐患;梁板加固施工,室内房间需要暂停使用,吊顶拆除,待加固完成后重新吊顶,增加造价。
在既有框架柱顶接柱,新增梁承担设备重量,可以避免新增设备范围内的构件加固;仅凿除框架柱位置的面层,面层破坏也小。
此做法的难点是如何接柱,原柱顶钢筋比较密,新接柱的纵筋若全部植入有较大困难,因此新接柱底铰接,新接柱分混凝土柱以及钢柱两种。

混凝土柱脚铰接大样
新增柱纵筋不用植入原框架柱或梁,在柱底部弯折。根据计算配置抗剪钢筋,这样做减少植筋,且抗剪钢筋可以根据原结构柱顶的钢筋排布,适当调整位置。

图片

图片


钢柱脚铰接大样

地脚螺栓与钢板塞孔焊接,利用化学锚栓固定钢板,钢柱调整好标高后,采用C40无收缩混凝土浇筑。

钢柱底部承受剪力,由钢柱底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地脚螺栓承担,所以地脚螺栓要考虑抗剪。

钢柱底部的剪力最终由化学锚栓承担。

图片

图片

水平剪力计算

以混凝土柱计算为例。

因为是作为设备支架,所有周边没有围挡,仅考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

假设总重量为200t,新增柱截面为400x400,共4根,抗剪钢筋采用HRB400,地震影响系数α=0.08。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0.08x200x9.8=156.8KN。

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1.4x156.8=219.52KN。

则每根框架柱承受的地震剪力为54.88KN。

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第7.2.12条,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的计算,不考虑轴向力。

As=0.85x54880/(0.6x360)=216mm2,抗剪钢筋采用1根18(254mm2)即可满足要求。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