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王府那些事儿13-整个明朝时期出现在河南各处的王府通鉴下篇,安阳、汝宁、怀庆、钧州与卫辉,这些地名背后的明朝王府故事

 省愚杂谈 2024-05-21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

千言万语,万水千山,山重水复,山河表里……任何一个意象,最终都成为历朝历代文人把无言汇集在心中的寄托。

然而,这样的寄托,有的被付之一炬,有的被拆卸无遗,有的,只能在断壁残垣下证明它们曾经来过。作为一个深挖明朝历史故事的博主,对于明朝时期河南省这些蚕食百姓的王府,这也即是鄙人最含蓄且本真的想法。

山川河流,日月可鉴

各位看官,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这里是您的老朋友,省愚杂谈。让我们继续诉说明朝时期,河南省这些诸多王府的故事。今日为明朝河南王府故事之下篇。

·安阳赵王府,低调度余生

问大家一个问题,自明朝永乐朝之后,所有就藩的藩王,谁的封地距离京师最近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便是初来乍到时掀起波澜,最终不得不一生低调的赵王府。

首任赵王朱高燧的故事,我们曾经在《明朝藩王选讲》系列中分上下两辑细致讲述过他的故事,赵王朱高燧的封地其实早在永乐二年便确立在河南省彰德府,但是直到洪熙元年,朱高燧才真正就藩。

明朝时候河南省彰德府府治在安阳县,但是当时彰德府当时的辖区极广,基本上包括了如今的河南省鹤壁、林州、汤阴、安阳及河北省涉县、磁县、临漳、武安等市县地

历史尘埃落定

位于安阳县的赵王府,是直接在当地府衙署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赵王府在朱高燧过后,低调生活了二百余年。嘉靖五年,是为公元1526年,农历三月,彰德府赵王府家庙失火。公元1642年,开封黄河决口,思宗朱由检命周王朱恭枵寄居彰德。

时间点来到1644年,李自成攻陷彰德,执赵王,王府遭废。最终成为残垣断壁下的历史绝唱。

·从秀王府到崇王府,汝宁三百年变迁

汝宁,这个地名在河南历史上原本占据的重要地位,早已经不复存在。如果您现在查询汝宁,或许指向的是河南省汝南县的县治所在的汝宁街道。

但是明朝时候的汝宁府,却是风光一时。明朝汝宁府府治汝阳县,也即是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的汝南县。天顺元年,复辟后不久的英宗朱祁镇封第五子朱见澍为秀王,封地则定于汝宁府。朱见澍于成化六年方才就藩。不过,建好王府之后,众人皆认为王府地狭,左右奏请将左近文庙迁走,扩建王府,秀王朱见澍未准。这也即是我们曾在《秀王朱见澍》文章中所介绍的他的故事。

不过,就藩两年后的成化八年,也即是公元1472年,朱见澍早早薨逝,秀王无子,国除。

几年后,宪宗封弟弟崇王朱见泽,封地仍然指定于汝宁,在原秀王府基础上轻微改建。崇王府便在汝宁生活至明末。1642年,李自成攻陷汝宁,崇王朱由樻被李自成擒,旋杀之,王府废。自此后,汝宁基本上便再没有于历史上留下过多的笔墨。到如今,汝南县城的街坊楼台,尚存几许当初明朝王府的印迹呢?想必,已难以追寻。

·怀庆郑王府,尚存几多苦?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将原元朝怀庆路改怀庆府,府治河内县,领六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这里的河内县,经过了几百年的洗礼,地位远不及当初,是为今河南省焦作市代管的县级市,沁阳市。

永乐二十二年,是为公元1424年,步履蹒跚的皇帝朱高炽于当年农历七月封自己的幼子朱瞻埏为卫王,封地置于此。

但是,可怜的朱瞻埏体弱多病并未就藩,于正统三年,也即是公元1438年薨逝,无子,国除。当时王府早已经修建完好,可惜没有等到属于他的主人。

切勿忘记

几年后,位于怀庆府的这座亲王府总算找到了他的主人。正统八年,也即是公元1443年,明英宗改封自己的二叔郑王朱瞻埈于此,在原卫王府的基础上稍微改建,摇身一变成为郑王府。

值得一提的是,1644年,北京失守,当时位于怀庆府的郑王朱翊铎下落不明,郑王府也没有被农民军攻占的记录。猜测,随着风雨的侵蚀以及后续满清入主中原,怀庆郑王府便在悄然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钧州徽王府,强占民居所

我们在讲述开封周王府故事的时候,曾介绍过当时开封府属地众多。开封下辖钧州,钧州州治阳翟县,在明朝也曾有过一座王府。

这里的阳翟县,也即是今河南省许昌市代管的县级市禹州市。这里需要多提一句,禹州的名字,其实它更应该被叫作钧州,但是明朝万历年间,为避讳万历帝朱翊钧,钧州改称禹州,绵延至今。

成化二年,也即是公元1466年,登基后不久的明宪宗朱见深封弟弟徽王朱见沛于钧州,并且在钧州建徽王府。此时,原本供养王府压力就极大的河南人民再次扛起了这一重任。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徽王朱见沛正式就藩。

时间点来到嘉靖年间,史书上有如下一段记载:

徽王朱载营建王府后苑,架飞渠数百丈,自北城女墙上通往府中,命伶人用器械激颍河之水入渠,输入后苑沼池内。其渠柱所植之处,士民第舍均拆屋竖柱,凡拒绝者均强行拆屋,或夺没其地

嘉靖三十五年,在众多不法之事被暴露的情况下,以王府逾制为罪名之一,朱载被废为庶人,自尽,国除,王府废。自此之后,钧州老百姓倒是松了一口气,史书上也再无钧州王府下落的记载。或许,早已经在风雨的侵蚀下归为尘土。

·卫辉的王府轶事

整个河南所出明朝王府中,卫辉府的王府故事最值得一提。

原本,直到弘治初年,卫辉都不曾有王府,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讲不可不谓之为幸事。弘治四年,孝宗朱祐樘拟改封四弟兴王朱祐杬于卫辉府,但是兴王以卫辉逼近黄河,请再改封,遂封于湖广安陆州。此处也能看出孝宗皇帝对于弟弟们几乎是有求必应。

卫辉送走了皇帝的四弟,却在同年迎来了皇帝的十一弟,汝王朱祐梈。孝宗安置朱祐梈于卫辉,并且在卫辉府为朱祐梈修建汝王府。

意境深远

朱祐梈算是很特殊的存在,一身低调,史书中也找不到半点此人作恶的记录,可惜,这般行善之人却一生无子。1541年,时年57周岁的朱祐梈薨逝,无子国除。

原本,汝王府就此荒置,可惜来了一位宠弟狂魔神宗朱翊钧。

四十年后,卫辉汝王府迎来了新的主人,并且名字也改为潞王府。

万历十二年五月,也就是公元1584年,万历帝命诸臣议论潞王朱翊镠封地,当时的大学士申时行推荐湖广衡州、河南卫辉二地,称衡州“衡州府地当南岳,山川凝秀,物产肥饶,民俗淳美”,为最佳选择;卫辉“地当要冲,民物蕃盛,风俗淳朴,亦宜建府”。

明神宗命于衡州建王府,但潞王请求受封于离京师较近的地方。此处也能看出潞王朱翊镠自己的那点私心,也同时夹杂着万历帝的偏爱。当时,除赵王封地彰德府外,次近者即卫辉府,因此封潞王于此,又结合卫辉原有的汝王府,随即万历帝下令大幅扩建原汝王府。

扩建后的王府南北约二里,东西约一里,有宫殿一百四十余座。为容纳潞王府,又向南扩建卫辉府城。新城长八里七十步,卫辉府城周长由洪武年间的六里一百三十步扩建至十五里三十步,门各二重,有月城、敌台,四周设角楼、警铺共三十所。如此奢华的王府,可想而知又要再次掏空几多次百姓那并不充满的粮食袋。

这座潞王府的结局几乎也可想而知,公元1644年农历二月,李自成部下刘芳亮率军进抵卫辉府附近,潞王朱常淓在总兵卜从善保护下,携宫眷、宝器渡河而南,先居淮安,后避走杭州。明亡后,潞王府在顺治年间逐渐拆毁,主要建筑材料运往北京,其他房屋遗产俱照时价予以变卖。潞王府现仅存卫辉的历史建筑望京楼。

结束的字句悄然到来,河南的明朝王府故事到此也讲述完毕,时代造就的悲哀,写在了史书记录的字里行间,如今读起,依然心生波澜。

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

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

让我们下一辑,不见不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