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名趣话

 河滨散人 2024-05-22 发布于安徽

清溪文苑


女儿做准妈妈了,小两口很激动,要我给未来的小宝宝起个名字。我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在他们眼里是个“文化人”。我知道,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一是对长辈的敬重,二是对文化的敬重。可起名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太随便了,不行。太高深了,也不行。我可要仔细斟酌。

不同以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低,甚至有许多人不识字。给孩子起名就简而化之。譬如,我这条街上,有位卖酒的老板,叫吴五子;还有位炒货店老板,叫宋三。明显是按照在家的排行起的。我有个表亲,生有一男两女,分别起名“六五”“四月”“三八”,呵呵,是按出生月日来的。

从前,生活条件差,人们的生存状况不佳,怕孩子不好养,故意起贱名,这多少带有迷信的成分。我有户本家远房长辈,弟兄两个,分别叫“黑狗”“黄狗”,——狗命贱。长大了还是用这个名字,我只好称呼“黑狗爷爷”“黄狗爷爷”,以示尊重。

二叔家的大堂哥,起名“大丫头”,起女孩名,也是为了好养,长子嘛。第二个是堂姐,自然就叫“小丫头”。第三个是堂弟,从小相貌英俊,一双眼睛乌溜溜的,又大又圆,所以起名“团(圆的意思)眼睛”,到后来上学念书,才起了个学名,叫学兵。因二婶怀小堂弟时生活清苦,营养不良,小堂弟出生后非常瘦弱,小时候常常是头搭在颈子上的模样。于是,起名“小瘦子”。这些名字虽然土,但当我们长大后相逢时,相互叫起来觉得格外亲切自然,有股浓浓的亲情洋溢其间。

起名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紧跟形势起名历来已久。新中国刚成立时,叫“建国、解放”的很多。紧接着,一阵风叫“卫国、抗美、援朝”。我大姐出生时,恰逢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为了体现“中阿”友好,当教师的父亲给她起名丽亚。我出世时,“祖国山河一片红”,伟大领袖有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诗中有句“芙蓉国里尽朝晖”。父亲就给我起名朝晖,这名字好,朝气蓬勃,也朗朗上口。我记得小时候,《安徽日报》副刊有段时间也叫“朝晖”,而且用的是领袖的“毛体书法”。我常在晚上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临摹领袖的这两个字。至今还用“毛体书法”签名。

我的名字好是好,就是同名的太多。念高中时,一个班上就有好几个叫“朝晖”的,有男生,有女生。老师课堂上喊人提问时,只得连姓一起喊,否则,一下子站起来好几个,闹得哄堂大笑。

现如今,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了,给孩子起名也越来越讲究。有的将夫妻二人的姓氏巧妙组合搭配,再后缀一个词,形成一个四字名字,就像以前“欧阳某某”“端木某某”这些复姓名字,既有新意,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名。有的名字起得文雅,寓意深远,寄托着长辈的厚望。有的家长则标新立异,起名过于生僻、高深,钻进“牛角尖”里,这就反而弄巧成拙了。

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说简单也简单。但它又像一个神奇的密码,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

作者简介

侯朝晖,安徽枞阳人,现居池州,个体经营者。谋稻粱喂养生命,煮文字喂养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