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廿一章:常物承天亖之則精以奉一(1)

 金星jⅹ 2024-05-22 发布于山东

1

图片

(tiān)()()(jīnɡ)(fènɡ)(ér)(wàn)()(rónɡ)()()(chénɡ)(ér)(wàn)()(bìnɡ)(jīnɡ)()(jīnɡ) 图片 shēnɡzhěshìyònɡyǒujīnɡzhōuyònɡwēitónɡɡuīzhōuzhěyánɡtónɡzhěpínɡyīnzhōuérjiǎoɡuīpínɡérjiàntiānzhònɡhénɡzhě

(1)麤(cū) : 同“粗”。

(2)图片:气,气中有精。

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包括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的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也是生育繁殖的基础,如“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

而后天之精则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送至五脏六腑,成为五脏六腑之精。精被视为“身之本”,即身体的根本,如“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医碥·遗精》)。

《周易·系辞上》中“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指出肾所藏的精是生成血液的原始物质。肾精化生血液,主要通过骨髓和肝脏的作用而实现。肾藏精,精生髓,髓充于骨,可化为血。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常用补益精髓之法。

释译:

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都依赖于精的滋养,使得万物繁荣生长。如果精气变得不精纯,则可能导致万物生病。精,是像晶体一样纯净的气,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因此,在使用万物时要有精微之气,要使精气周遍于物体的气中;使用物体时要精细入微,使其达到万物归一的境界)。

“周”意味着要周密地调节阳气,使阳气充沛而和谐;“同”则是指平衡阴气,使之平和而强健。周遍则能矫正偏差,归于平衡则能健壮。天地赋予万物和人类德行,使万物和人类都能保持平衡和谐。

图片

图片

2

(chūn)()(běn)(zài)(ɡān)()(zhī)(zài)(dǎn)()(ɡēn)(zài)(xiǎo)(chánɡ)

()()(yònɡ)()()()(jīnɡ)(shǔ)(mài)()(yònɡ)()(wèi)(xīn)()()(xuān)(yǐn)()(duō)()()(dānɡ)(shí)()()(ɡàn)()()(chūn)(zhī)(chǔn)(chǔn)(rán)(ɡù)(ménɡ)()(wēn)(chǔn)()(tiān)(jūn)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明代养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说:“去冬以来,拥炉薰衣,啗炙炊饮,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拥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尽冬所积之疾也”,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喜欢睡暖床,盖厚被,吃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人还喜欢喝些酒来御寒,体内蓄积了较多的郁热,轻者会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严重者会得温病,甚至形成内脏的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季对应于五行中的“木”,象征着生长、发展和上升的力量。肝属木,因此春天是肝脏当令的季节,肝气旺盛,易于影响情绪和身体健康。

在春天,肝气本来就偏旺,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此时若多吃酸味食品,就会更加增强肝气的升发,使本来就偏盛的肝气变得亢盛而损伤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因为甘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如《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关于饮食的描述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释译:

春季与肝脏相对应,胆与肝相表里,而小肠则是其根基所在。

在日常饮食中,应以小米为主食,因其富含营养,而黍麦则作为辅助食物。春天的饮食应以辛辣口味为主,有助于发散体内的寒气。春季应适量饮用甜酒(醴)类饮品,有助于调和肝气,但饮食不宜过于干燥,以免伤及肝脏影响体内津液的平衡。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使人感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在这样的调养下,生命力如同春天植物的嫩芽一样温和而充满活力,顺应天时,与大自然相协调。

3

图片

(xià)()(běn)(zài)(xīn)()(ɡēn)(zài)(xiǎo)(chánɡ)()(zhī)(zài)(wèi)

()()(yònɡ)()(dào)()(jīnɡ)(jīnɡ)(zhū)(dòu)()(yònɡ)()(wèi)(dàn)(ér)(wēi)(suān)()()(zhāo)(yǐn)()(duō)(tānɡ)()()(dānɡ)(shí)(duō)(ruò)()()()(xià)(zhī)(xīn)(xīn)(rán)(ɡù)(shēnɡ)(yǒu)()(tónɡ)()()(huà)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养生。夏季养生应着重于心神的调养,因为心属火,与夏季相应。《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心脏在五行之中属火,与方位中的南方,四季中的夏季相通。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所以说“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释译:

夏季对应于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胃是心脏功能的延伸和表现。

在日常饮食中,应以大米为主食,因其营养丰富,而粳米和各种豆类则作为辅助食物。夏天的饮食应以清淡微酸口味为主,有助于调节体内热气。夏季适宜食用味道清淡并略带酸味的食物,如黄瓜、番茄等,酸味能收敛心气,防止心火过旺,同时,清淡饮食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保持心气的明亮和通畅。夏季应多饮清凉的汤水和茶,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同时,多吃蔬菜瓜果(“茹”在此泛指蔬菜),既能清热解毒,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夏季食用。

通过上述的调养方法,使人体与夏季的炎热环境相协调,达到身心愉悦、充满活力的状态,正如夏天自然界万物繁盛生长的景象。在夏季,生命的活动应当适度,不可过度消耗,应顺应自然的规律变化,保持生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够健康地度过炎炎夏日,与自然界共同经历一个生机勃勃的转化过程。

图片

图片

4

(qiū)()(běn)(zài)(fèi)()(zhī)(zài)()(chánɡ)()(ɡēn)(zài)(bǎnɡ)(ɡuānɡ)

()()(yònɡ)()()()(jīnɡ)(liánɡ)(duō)()(yònɡ)()(wèi)(suān)(ér)(dàn)()()(shōu)(yǐn)()(ɡuǒ)()()(dānɡ)(shí)(duō)(cài)(ruò)()()(qiū)(zhī)(xiāo)(xiāo)(rán)(ɡù)(shōu)(yǒu)(jiǎn)()(rán)(shī)(huà)()()

(1)醴(lǐ) :甜酒。

(2)溼(shī) :中医术语“湿”。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湿属阴邪,流行于夏季。《素問·天元紀大論》:“寒暑燥溼風火,天之陰陽也。”

秋季是阳气收敛、阴气生长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养生。秋季养生应着重于养肺润燥,因为肺属金,与秋季相应。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如《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释译:

秋季对应于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膀胱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与肺的调节水液功能相辅相成。

在日常饮食中,秋季饮食应以稷(小米)为主,其性质温和,能养胃润肺;粱(高粱)等粮食也适宜,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应对秋季的凉爽和干燥。秋季适宜食用酸味和淡味的食物,酸味能收敛肺气,防止秋燥伤肺,同时淡味食物有助于体内津液的保持,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秋季应多饮用果实酿造的甜酒(果醴)以滋阴润燥,同时增加蔬菜的摄入,特别是滋润性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有助于清热润肺。

通过这些调养措施,使人体与秋季的萧瑟、收敛特性相和谐,保持身心的平和与宁静,就像秋天自然界落叶飘零、万物收敛的景象。秋季养生要注重减少消耗,保持体内的精气收敛,如果不这样做,湿气就可能积聚并转化为腐败之气,导致身体不适,如湿疹、腹泻等问题。强调了秋季养生中避免湿气积聚的重要性,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5

图片

(dōnɡ)()(běn)(zài)(shèn)()(ɡēn)(zài)(chánɡ)()(zhī)(zài)(bǎnɡ)(ɡuānɡ)

()()(yònɡ)()(liánɡ)()(jīnɡ)(mài)()()(yònɡ)()(wèi)(xián)(ér)(xīn)()()(cánɡ)(yǐn)()(yǒu)(ɡāo)()(dānɡ)(shí)(xiān)(duō)(ɡǔ)(rén)()()(dōnɡ)(zhī)()()(rán)(ɡù)(cánɡ)(ér)(chánɡ)(dōnɡ)(zhōnɡ)()()

(1)麥(mài) :“的繁体。

(2)鱨(chánɡ) :见“鲿”。古书上说的黄颡鱼。

冬季是阴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养生。冬季养生应着重于养肾藏精,因为肾属水,与冬季相应。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化气的生理比值。《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秋冬养阴”,“无扰乎阳”,冬天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释译:

冬季对应于肾脏,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藏精,精又可化生气血,支持全身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机能

冬季饮食宜以精制的粱(高粱)为主,因其性温,有助于暖身补肾;同时,小麦和粟米(小米)也是良好的选择,能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助于抵御严寒。冬季适宜食用咸味和辛味的食物,咸味能入肾,有助于固肾藏精;辛味则能散寒,促进气血流通,但需注意适量,以免辛味太过伤阴。冬季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应围绕“藏”字展开,即蓄养精气,减少外泄。冬季可适量饮用滋补的膏方(酉膏),以滋阴补肾,增强体质;同时,多吃新鲜肉类(尤其是富含骨髓的部分)和坚果,可以补充肾精,增强抵抗力。

通过这些调养措施,使人体与冬季寒冷、收藏的特性相和谐,达到内外的平衡与平静,正如冬天自然界静谧而深厚的氛围。减少过度的体力劳动和精神消耗,保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像自然界一样进入一个休养生息的状态,为来年春天的生命活动蓄积能量。

小小蚂蚁观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