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中大语文 2024-05-22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设置了三个与语言有关的项目,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完成。

1、应校刊邀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中华语言独特魅力的认识和思考,以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2、语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自己对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语言的探索和发现,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快乐。 

3、在学校升旗礼讲话中,向同学们阐述中学时代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语言学习的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此次作文命题,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考量和设置,可谓独具匠心。此次命题,凸显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紧密贴合语文课本必修上第八单元“语言家园”,体现当前高考命题教考衔接的基本思路;设置三个相应活动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由总述和三个具体任务构成。总述第一句话“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介绍语言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是正面积极的评价。第二句话“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设置了三个与语言有关的项目,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完成”设置大的情境,即“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交代要从三个与语言有关的项目中选择一个完成。

第一个具体情境,要注意四个关键词:“校刊邀约”(此为情境)、“中华语言独特魅力”(此为写作对象)、“认识和思考”(此为议论重点)、“文化自信”(此为目的)。由此可以构建作文的行文思路: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独特在哪里?为什么独特(自己的思考)?这种独特有什么价值(自己的思考)?怎样联系到文化自信?“独特魅力在哪里”属于认识层面,“为什么独特?这种独特有什么价值?怎样联系到文化自信?”属于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思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议论要深入,见解要独特,谈出真知灼见方可令老师青眼有加。此外,材料中的“校刊邀约”“写一篇文章”,暗示考生要用典雅的书面语写作。

第二个具体情境,要注意三个关键词:“语文学习经验交流会”(此为情境)、“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语言”

(此为写作对象)、“得到的快乐”(此为目的)。由此可以构建作文的行文思路:自己对于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语言的探索和发现有哪些?这些探索和发现能够带来哪些方面的快乐?实际写作时可以将探索发现和得到快乐合在一起写。此外,材料中的“在语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暗示考生行文过程中要注意交际语境,行文语言应偏口语化,行文中语言体现一定互动与交流。

第三个具体情境,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学校升旗礼讲话”(此为情境)、“中学时代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此为写作对象)、“提出建议”(此为提出措施)。由此可以构建作文的行文思路:为什么中学时代语言学习很重要?强化语言学习的建议有哪些?此外,材料中的“在学校升旗礼讲话中,向同学们阐述”,暗示考生要注意交际情境,行文语言应偏口语化,文体要符合演讲稿或发言稿的格式要求,行文中语言体现一定互动与交流。    

【主要问题】

整体问题:

套作痕迹明显,所举事例和任务中的“语言”无关。

作文语言空洞、宽泛,缺少语言魅力。

作文逻辑结构混乱,缺少整体构思意识。

第二篇、第三篇情境意识不够,格式不准确。

从字数来看,部分同学没完成,很大部分同学刚到 800 字,作文时间还要打磨。

卷面不过关,要么书写乱,要么字太小,要么字太大,要么乱涂乱改。  具体问题:

第一个作文:

很多同学审题不清,泛泛而谈语言的作用,缺少对“中华语言独特魅力”的议论和分析,更有甚者由中华语言谈开去,后半部分论述英语或者其他的世界语言的魅力。  

部分同学抛开“语言魅力”,围绕着“文化自信”来展开论述,偷换概念,实属不该。  第二个作文:

缺少情境意识,忽视经验交流会的特殊场合。

部分同学审题不清,写成高中语文教材的作用,没有注意到是对“教材文本语言的探索和发现”这一点。

部分同学以偏概全,只是从教材中选择一篇文章,来分析语言的探索和发现。

多数同学的文章,“分享快乐”几无涉及。第三个作文:

多数同学注意到了升旗礼讲话的发言稿的要求,并且能够把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写出来很好,在文末提

出语言学习的几种建议,审题还是很到位的,但是有一点,很多同学自动忽略了“中学时代”的时间限制。

【佳作展示】

以中华之语言 述九州之魅力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华语之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语言有功不可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吾辈自当以华语为傲,探索其魅力,传承其魅力。从而使中华之语言,中华之民族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潮头。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华语言的魅力是什么?以我愚见,华语的魅力在其悠久的历史。从古文至白话,时代更迭,华语以千古之势固扎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向下不断扎根,向上不断散叶,扶桑晔晔,终成葳蕤。华语的魅力在其多情的风骨。人生不得志的踌躇挫败,年少心悦的词不达意,鲜衣怒马的豪情壮志……无不诠释着中华语言的浪漫和魅力。我们可以含蓄,可以奔放,可以“关关雎鸠”,可以“众里嫣然通一顾”。华语的魅力在其多样的汇聚。“纵横九万里的华夏,一寸土地有一寸土地的风情。”人文是,语言亦是。大江南北,横贯东西,各地方言荟萃,培绽百花齐放五十六。融会贯通语言多样又何尝不是中华语言的魅力所在呢?犹如满天星辰汇成银河,经久不衰。

认识中华语言的魅力只是万里蹀躞的第一步,从明白其价值到发掘其价值,才是吾辈肩上的大旗!君可见,世界各地孔子学府办得如火如荼;君可知,汉语传播世界已成趋势。我们要懂得中华语言带给我们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华语言是传承中华文明之风,是滋润民族文化之雨,是我炎黄子孙在世界上立足的底气和自信,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的来时路、不归途。我们当以此为傲啊!切君牢记:愿以寸心感华语之魅力,且将华语之魅力散播至每个角落。    

揆诸当下,当代青年真正做到传承中华语言了吗?表情包时代的到来,一言不合就“懂的都懂”,交流全靠首字母缩写……这些无疑是中华语言的时代弊病!有些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到位就足够了,何须完整地说出来呢?荒谬至极!襁褓之中咿呀学语的目的是展现中华语言的艺术,而并非教你沉沦在时代不正之风的浪潮中。功在千秋业,多为青年计。作为青年,我们更应该主动接过中华语言的大旗,将其无限的价值和魅力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为世界文化之林中耀眼的一束光,以彰显我大国之文化自信。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时代在进步,不变的是中华语言的魅力;日新月异,永存的是炎黄子孙对此无限的豪情。纸上的作文已画上句号,可这中华语言的无限魅力价值仍在绽放光芒。愿吾辈承中华语言魅力,谱灿灿青春华章,彰铮铮民族自信,筑煜煜华夏前程!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华语言啊,我曾以为你青丝已逝,华光不再。却未曾看到你噙笑的面容下,魅力价值已成你鬓角的华章。此谓:山河日月镌刻璀璨美丽,五千春秋写就举世无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