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驼铃声响 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上的丝毛色彩

 长剑三尺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该展展出了很多唐代以前的古代纺织品文物。其中以丝绸、毛布为主要布料。

将这些纺织品上的色彩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传统色的文化密码,研究出更多中国传统色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先看看两组毛布上的颜色。

这个是缂毛的:

三个颜色都属于褐色系。

红茶褐,是茶褐的一种,颜色偏红一点,更接近红茶汤的颜色,故名“红茶褐”。

浅棕红,比棕红颜色要浅一些,红调十足。

深鹿皮褐,接近动物鹿皮的颜色。

三个颜色都比较偏红,构成了这个作品的主色调。

另一个毛布,颜色只有两个:油栗褐与酱粽色。底色是酱粽色,鱼儿是油栗褐,都是同色系,前者比后者要浅一些,凸出了鱼儿的造型。

两块毛布都是偏红的褐色。

再来看看三块丝绸。

一个是服装,已经残破了,淡还是可以看清颜色,三个颜色都是褐色系的。分别是浅沉香、古铜、驼绒。另一个颜色是近乎黑色的靛青。在浅沉香的底布上,靛青形成的花纹图案格外抢眼。

一块对鸟纹的丝绸上,以浅鼠毛褐作为底色,再用深黑色的鸦青作为图案的颜色,对比鲜明。

另一个是裙子,以浅秋色为底色,暗金茶褐为花纹,两个颜色形成反差,既有对比,也极为协调,显示了古人对色彩的火候把握还是相当到位的。

对“中国传统色”的研究,仅仅靠文字考证是不够的,对文物的色彩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毕竟视觉上的反映更接近事实。

染匠黄荣华甲辰年小满后一日草于汉口御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