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肿概述

 灵兰小草 2024-05-22 发布于山西

一、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二、辨证论治

(一)阳水

1、风水相搏

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参考用药: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

临床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参考用药: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

临床表现: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参考用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4、湿热壅盛

临床表现: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参考用药:板蓝根颗粒、夏桑菊颗粒、龙胆泻肝丸等。

(二)阴水

1、脾阳虚衰

临床表现: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参考用药:香砂养胃丸、 逍遥丸等。

2、肾阳衰微

临床表现: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参考用药: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

3、瘀水互结

临床表现: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或有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参考用药: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丸、益母草颗粒等。

三、病因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

  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

  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四、诊断

(一)诊断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2、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二)治法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①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临床应用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②阴水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③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小结

  水肿是水液代谢失常的病证。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