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顾绍骅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急论《新时代·中国画评价标准》

近日,央美画展上,靳尚谊老院长指出国画中写意缺失,引发对国画现状的反思。李海峰强调中国画的魂魄必须是咱自己的,需尊重传统并发扬特色,同时吸收现代艺术营养。两位大师的言论为中国画发展指明方向。靳尚谊沉痛地指出:“看,没有写意,大写意,没有,小写意也很少,都是工笔,为什么,你们国画系怎么成这样了,完了吗?”这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了众多艺术工作者的内心,引发了对国画现状的深刻反思。

现行的中国画“评价标准”,一直延续“徐悲鸿时期”的。徐悲鸿的立场、观点完全是西方的,在他心里中国画是无足轻重的,甚至是一个需要用西画(素描)来改造的对象,这较之艺专日伪时期的殖民者有过之而无不及,逆向文化种族主义的倾向明显。从后来这一体系对中国画精神本质的改变来看,说徐悲鸿“对国画变像(变相)摧残”,已经是很客气了。摘自《美术界最大争议:徐悲鸿的国画西方化,是进步还是倒退?》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詹姆斯·埃尔金斯曾说过这样的话:“徐悲鸿是中国的坏画家,他把西方非主流绘画拿到中国来教学”(注意詹氏用了“拿”字,拿不及贩,贩尚可能有所变化)。摘自《造型准确害了中国画

中国画在古代大体为自律发展,数千年守望着它的精神家园,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自成独特体系而辉煌璀璨。回首千年之前,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也是工笔画,但文化内涵与文化形式、文化意趣就丰富得很多!彰显书画同源、文以载道!以《芙蓉锦鸡图》为例揭示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与评价标准!

【艺术考古】“第一幅诗情画意”作品——赵佶 《芙蓉锦鸡图》(释义)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题诗: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释义为:秋天美景正浓,“冲淡了”寒冷,漂亮的锦羽鸡,立于枝头;君子行为,如儒家的五种品德:“温、良、恭、俭、让”;那么人间舒服轻松的生活,应该胜过凫鹥逍遥的日子!)”其诗情画意,溢于画面,令人遐思无限;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间院体画的水平。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于此展现得一览无余。工笔画之典雅与匠俗区分,其关键就在于胸怀修养的内营,运笔的动力节奏感和诗意的构成;观《芙蓉锦鸡图》,诚然如是: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情画意,俱显上乘。注:“凫鹥”-凫和鸥,泛指水鸟。

 【书画同源】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在《芙蓉锦鸡》题画诗看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主张与厚德载物的意愿等等。启迪后人:中国画的审美意趣、评价标准(基本形式),内容是诗书画一体的标准形式;由此得出中国画的评价标准。即:作品的思想(“题画诗”诗词歌形式来表现)占比是四层,书法艺术占比是三层,传统绘画艺术占比是三层。这样的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书入画、以画为血肉,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不可分割的“定式”。引经据典、传承古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主题,因此,形而上的中国画是人格艺术。

我本具足:“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大道至简:万事万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道是很简单的,到了后来,衍变成了很复杂的局面。),中国画丰富的文化积淀,仁爱博大的胸怀,见多识广的智慧,海纳百川的胸怀!岂能是“夏虫语冰”的西方绘画“雕虫小技”(技法:是指艺术家运用他们的工具和材料以获得表现性效果的方法或技术。使用介质的方式也会对一个艺术家的总体观念的美学品质产生很强的影响。技术+方法=技法,用相对简单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术和实践总结出的方法。打个比方没有矩规不成方圆。)的“术”!怎能相提并论?

没有民族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将不复存在”!!!“水墨画、彩墨画(中西合璧下,缺文化、少书法的怪胎)”必将被淹没在世界艺术之林里(没有民族特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西方技法是补充和利用。站在中国画(传统文化厚积薄发)的立场上,“我本超群(古雅诗意),奈何以俗(庸俗的“雕虫小技”)限制我”?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思想(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是一个“文化符号”,而不是西方绘画的“看图识字”。我们必须以文化传承来对待中国画的发展!在此问题上我赞同《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栏目)观点:[将中国画纳入美术之列,是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之奇葩的中国画的贬低和亵渎。](---------摘自《中国画并非美术 文化怎如此糟践》)现在时兴这样的话:“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同理,不谈文化(传承、诗情画意)的“中国画”就是亵渎中国画!当代国人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错误认为“越像越好”(西方绘画没文化!)?没有意识到中国画的本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摘自《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艺术探源】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清晰、传承有序:1、以顾恺之 《女史箴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

2、被后人尊为文人画始祖(“南宗始祖”)的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的萌芽。(《梦溪笔谈》中说道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

3、宋徽宗赵佶创立“第一幅诗情画意”——《芙蓉锦鸡图》为例:文人画与匠人画的根本区别是文人画家学识渊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书入画、以画为血肉,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不可分割的“定式”。引经据典、传承古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主题,因此,形而上的中国画是人格艺术。

4、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奉诗情画意至上的“吴兴八俊”与“以诗情画意为本的“元四家”。

5、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面发展的局面。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如: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系列)  谢环、王绂、郭诩、李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等(两个链接、点击查看);

6、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文化性是董其昌眼中的士气和逸品,画家不仅要有表现丘壑的能力,还要有笔墨、笔性等带有个人气质的符号。绘画性和文化性的高度统一,才是董其昌眼中文人画的标准。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7、近现代,中国绘画富于“形而上”的意味。中国画的根本在于“造境”(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以表达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思想主体)而并不重形(造型);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程十发指出: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顾绍骅的艺术感悟: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因此,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重在于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思想品格是艺术的生命”以诗情画意为贵。

中国画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格艺术,养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并且,历史悠久在世界艺术之林里”鹤立鸡群”!当前,国家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恢复一直领先于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钱文忠教授的观点:国学=国运,摈弃了传统,中国画就不复存在。而诗书画一体才是中国画的特征!传统中国画审美,即:“宋画惟理”,极简、不炫技,平淡自然、孤高拔俗却表现精湛,形成了影响至今的雅致风尚。什么叫“功夫在画外”。 要多加强文化修养,多练字,多读书等等。

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把文化丢了,不是我们的圣贤所创造这个文化不好!(鸦片战争使得“龙颜尽失”、国民开始崇洋媚外!如: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我们赖一个赖自己,赖我们这一代人是个不肖子孙,但是,我们反倒接受西方的殖民主义文化教育以后,反倒把这个板子,不是打在我们自己这些不肖子孙身上了,而是打到我们的圣贤身上了!专门儿给你炒,专门儿给你揭你的那文化的丑的那一面儿,然后搞的我们中国人。到现在为止,一说就是我们的孩子得去留学,我们得去先进文化,中国文化算什么?其实他未必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但是,因为贴上这这两个标签儿以后,那我们中国人彻底的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所以你本来不是个王八蛋,结果,西方说你是“王八蛋”,你就认了-----------(摘自《李漫博教授谈文化入侵》)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性,人性艺术,养眼”描摹或还原再现客观事物的场景”,包括人物、事件,物体等等;一切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二维空间,仅此而已。近百年来,因为民族文化自卑(文化诛心),加之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中西合璧等等------,现在的“中国画”是缺诗、少书法,没文化、没思想的空壳——沦为“以术求术、”、崇洋媚外,传统文化被肢解,被冠以“水墨、彩墨”西洋画之傀儡、怪胎;已经不能成为(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啦!一句话: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诗书画一体的表达;正是民族文化自卑的结果!与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时”,民族文化自信,我们首先要恢复“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夺回我们民族的“话语权”。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就是给人精神启迪的“故事”,而不是“看图识字”。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生存世界上,得有思想,负责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努力”是速度,“选择”就是方向;方向错了,越努力越悲哀!我不是反对当下与欧美的文化交流,而是在我大中华“先天优势”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下的“技法交流”,切不可本末倒置!丧失了文化本体,是“得不偿失”——捡芝麻丢西瓜!(西方没有艺术,只有技法。)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时,世界上的中国标准已经日益见长,期待由宋徽宗赵佶创立的中国画评价标准(审美标准,一直是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家园!)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延伸阅读:

中国画评价标准不应该受制于人!》、《中国画评价标准不应该受制于人! 续二》、《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诗情画意”是宋代书画人的必备修养》、《今日头条·什么是“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中国画审美标准是?》《从中西方绘画比较中,看“中国画的诗情画意”高贵》、《艺术批评:现在有些“中国画”不是中国画》、《由“东风西渐”论中国画“像不像”?只是枝之末节》、《匡扶中国画审美 古为今用(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国美术起立,民族文化复兴啦!

顾绍骅于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