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是最崇尚铁血尚武精神的清朝皇帝,对内部叛乱和外部入侵坚决斗争

 罗宋汤的味道 2024-05-22 发布于青海
乾隆是最崇尚铁血尚武精神的清朝皇帝,对内部叛乱和外部入侵坚决斗争到底,绝不妥协,并亲自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自称“十全老人”。那么,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水分究竟大不大,接下来我将一一分析。
十全武功的第一战是乾隆十二年到乾隆十四年(1747-1749)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此战若不打,成都往西就是边境,乾隆先后出兵9万前往镇压,死伤达到了的1.5万人,最后迫使莎罗奔投降,战后清朝成功加强了对川西地区的控制。不过,此战虽胜,但未能彻底稳定金川地区,为后来的反叛埋下伏笔,确实水分不少。
第二战是乾隆二十年(1755)灭亡准噶尔汗国之战。乾隆向西域投送5万大军,仅用3个月就灭亡了准噶尔汗国,汗王达瓦齐被俘,战后,清朝鲸吞了西域200万土地,堪称千古壮举!要知道,距离中原王朝上次统治西域已经过去了1000年了。传统观点认为此战是平定准噶尔大汗达瓦齐叛乱,实际上这是彻彻底底的灭国之战,人家达瓦齐在自己所统治的汗国当大汗当得好好的,清军不仅武力入侵,还说他们是来平叛的,这显然说不过去,准噶尔大汗在北京善终并且还被乾隆厚待,也正佐证了这一点。仅凭此战乾隆就可以跻身中国帝王的第一梯队,无水分。
第三战是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6-1757)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之战。清军发动第二次西征,阿睦尔撒纳兵败逃至哈萨克,清军骑兵一路追击,在哈萨克草原三次击败哈萨克大军,阿睦尔撒纳最终身死俄罗斯。另外,此次战线从哈萨克草原至漠北高原延绵数千里,清军还平定了外蒙古的“撤驿之变”,设置库伦大臣加强了对外蒙古的控制。这场战争不仅考验了清军的战斗力,更展现了乾隆帝的坚定决心和果断的指挥能力,无水分。
随后乾隆又在乾隆二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8-1759)发动了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此战清军展现了极其惊人的战斗力,黑水营之战成就了一代名将兆惠,帕米尔高原三战三捷使清朝威震中亚诸国。战后清朝实控南疆,对维护国家统一意义重大,无水分。
乾隆三十六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1-1776),乾隆再战大小金川,清军总计投入七万兵力,伤亡上万人,当地密集的碉堡群、险峻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使清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过,最终清朝彻底平定了大小金川地区,乾隆成功把改土归流的国策推向川西高原,对于后世影响深远,水分很小。
而“十全武功”里有一次用兵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乾隆五十一年(1786)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调集3万清军登岛作战,此战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壮举,对今天亦起到强有力的警示作用,水分很小。
乾隆五十五年(1790)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两次发动平定廓尔喀之战,调集八旗、索伦和川西土司兵收复了西藏,并翻越喜马拉雅山攻入尼泊尔境内,最终迫降尼泊尔,使其成了清朝的藩属国。这一战打得非常漂亮,充分展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和乾隆的外交智慧,战后清朝全面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无水分。
1762年,缅甸贡榜王朝入侵云南,乾隆二十七年到乾隆三十四年(1762-1769)的清缅战争是乾隆帝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缅甸的雨林气候造成了清军大量非战斗减员,最终双方罢兵议和,缅甸俯首称臣,并迫使其从口中吐出了泰国,阻止了东南亚的统一,还收复了明朝丢失的西双版纳地区。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只能算略有水分。
最后是乾隆五十三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8-1789)的安南之役,清朝出兵万人干涉越南内政,攻陷了越南首都,虽然逼迫越南称臣,但也承认了越南的现状,没有进一步扩张领土。此战也反映了清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有水分。
现在不少营销号全盘否定乾隆的十全武功,认为乾隆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诚然,其中部分战争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反复和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但必须肯定乾隆发动的系列战争在开疆拓土、防御外寇、消弭边患、维护国家统一和奠定中国版图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综上,我认为乾隆这位“十全老人”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