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山村村庄简史

 黄华笔记本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海山村村庄简史

编著 黄之山


                                 前言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又言:“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本着讲历史,摆事实,明道理的态度,挖掘和整理史实史料,再借助文献记载来撰写《海山村村庄简史》。《简史》本不需要撰写人的点评。但,由于是村庄简史,出自乡情、亲情;感动,再感恩。就忍不住点评一二,愿不同见解者,求同存异。

              

                              目录


一、寻根溯源——————————— 3

二、家训————————————— 4

三、有文孙(清)———————— —5

四、防御海贼—————————— —6

五、血脉相连,200年寻亲记——— —7

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9

七、黄埔军校与广州起义的海山元素—13

八、淞沪抗日,有我支援——————14

九、中央议事,光宗耀祖——————16

十、“海山爆动”与“解放海山”——18

十一、论河沣公、广渊公革命之争——22

十二、海山村近代史人物——————27

十三、黄氏宗祠——————————29

十四、敬奉神庙——————————36

十五、文献史料——————————39

十六、附录黄河沣抗日反蒋作品两篇—50

            

注释:本人撰写《海山村村庄简史》是以史料史实为依据,以文献资料为参考整理而成。没有途听道说和不采信传闻小说故事。参考文献主要有:《广东档案馆》、《民国广东省政府公报》、《海山村黄氏族谱》、《遂溪县志》、《广州民国日报》、《雷州民国日报》、《中共广东湛江党史》、《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篇》《南天岁月 陈济棠主粤时期见闻实录》、《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大全套》、《九一八国难纪念周年专刋》《南路农民运动史料》。引用部分,尊重原著有的是繁体字就直接引用,曾用名也直接引用。



                       海山村村庄简史

        海山村,建村300多年历史,位于文化古镇乐民西南面。邻比天然良港乐民港,面向乐民所城,距离镇政府4公里路程,现有居住人口3000多人,多为信仰道教、儒教。也有少数家庭信天主教。

清朝康熙、乾隆年代为雷州府遂溪县第八都,海山村。后又称雷州府遂溪县新安社海山村。民国时期,遂溪县第六区,再后来称第六区北宁乡海山村。海山黄河明曾任乡长。解放后60年代,河头公社海山乡海山村。现称遂溪县乐民镇海山村委员会海山村经济合作社。

民国时期《遂溪县缩併区乡镇略图》北宁乡标示。

一、寻根溯源

    黄姓世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有族谱或碑文记载:“至国朝康熙大定在海邑者卜居遂邑海山黃處村置籍於八都三戶首黄國鼎带鹽丁黄成”又记载:“景惠,大清始由海邑遷入遂邑新安社海山村安業永昌富貴榮華,墳在海山村後高頂坡。”开基始祖景惠公迁居此地开枝散叶,大展家业。还有记载“世烈 公由山斜迁入海山”同源同心。

   有景惠公碑文:“皇清寿化显高祖肇基黄讳景惠二公之佳城”,“肇基”两字印证景惠公就是海山村始创基业的显祖。

二、家训  

  海山村环境优美,三面环海,资源丰富。古有诗词赞“沙龙西挂海飞来,东向珠城抱水开,形势郁盘成半岛,秀灵葱翠毓奇才”,先祖以大气概“海山”两字命名,除了与地理环境有关之外,最重要的是先祖对海山村黄氏子孙后裔寄于亲切的厚望:胸怀以海为宽,站位以山为高。这与后来林则徐(清)《出老》的诗文:“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有异曲同工之意。


        海山村人家训严谨。族谱记载,要谨记遵循太始祖宋状元《黄樸公家训》。以文为崇,以读书功名成就为荣,人才辈出。              

三、有文孙(清)

清朝期间,族谱或碑文有记载,海山村先贤读书功名成就有:钦赐登仕郎文焕、国学士光朝、光邦、国学士品楷、增生徳中、十一世孫庠士品成、庠士品繡、庠士德明、德盛、大紀、大觀、庠士大鐘、庠士大成、庠士大學、大昭、子倬、十一世孫國學士子喬、子優 加會、子佐、嘉錫,修职郎家安公等公先贤(有的是碑文有记载,但历史原因墓碑遗失没可考)。

族谱记载说明:清时海山村人崇尚读书热潮。

四、防御海贼

清朝喻炳荣朱德华版《遂溪县志》记载嘉庆七年秋,海盗抢劫海山村,乐民汛把总李春荣御贼死之。海山村人,坚决配合和支援把总李春荣对贼的防御。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流传万世,为人们称赞。

五、血脉相连,200年寻亲记

   《海山村黄氏族谱》记载有两则附记:《光朝公遗嘱》与《重修族谱 附记6》。现把这两则附记编在一起,让海山村黄氏后裔年年看天天读。为何呢?

        这是海山村黄氏历经六代世祖花200年之长,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寻亲历史记。可比黄氏太始祖香公的孝道般记入典史,让裔孫后人永远感怀血脉兄弟情真。

        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间上下)我十世祖国学士光朝公等自幼闻言房老人传日,“本支兄弟叔祖在清雍正与乾隆交接年间,率数人往徐(徐闻县),因故留徐二罗、竹山两村附近。”又闻:“九世祖文廣、文彬两公曾幼年往徐,中年而归”。于是嘉庆八年修谱间,十一世祖朝兴公曾往徐寻找本支兄弟,认祖归宗,未果。于是光朝公等对血脉情缘,心有不舍,于是留下遗嘱:“複想此二村在徐先人有往有傅必有所在故记將來歸與勿棄。” 光朝公遗嘱“將來歸與勿棄”一言九鼎,成为本黄氏后裔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传承的志业。沧海桑田,旋鄉跋沙,星移斗转。历时188年后,族老重修族谱期间,再次往徐,终于找到在徐兄弟,并让他们认祖归宗。查访考证人十六世裔孫芝仲、芝和二公撰录:“儕輩謹遵其囑,遂派員查訪。於一九九一年之季夏月,幾經周折,終悉竹山比鄰四塘村,有黄姓兄弟之居。”又记:“四塘村兄弟,遂接派出有餘:開學、開豈、開昇等五人,至海山村歸宗朝祖。此幸甚矣”。

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亡后,自1912年至1949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前仆后继,最终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

       海山村人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毅然地参与书写这段民国史,真气概。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为了统一广东出兵讨伐占踞广东南路川和海南岛多年的地方军阀邓本殷,于1923年在遂溪县,改组国民党广东省省党部遂溪分部,黄荣为部长,执行委员:河沣、黄汝清、黄学增、方景共五人为领导小组,黄汝南、黄广渊等人以分党员身份活动于遂溪。根据中国国民党汉口档案9448号,1924年5月26日黄学增等人《请愿书》载称:“为请愿事窃查雷州伪善后处长陈学谈……既于本年二月四日捕党员黄汝南梁竹生(均遂溪人 ),在雷垣惨刑处死。复相继通缉党员黄荣、黄学曾、黄河澧、方景、黄汝清等……”《请愿书》中提到的黄河沣、黄汝清、黄汝南及落款人中的黄广渊,均为海山村人。遂溪党部国民革命队伍中,海山村人两名执行委员和数名党员。为国民革命初期打倒军阀,南征统一广东,前仆后继,英敢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国民党汉口档案9448号,1924年5月26日黄学曾(增)、黄广渊等人的《请愿书》。

       1925-1927年,海山村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和中共南路党组织的领导下,黄广渊同志的组织下相继建立起了三雷地区最早的乡村党组织,及乡级农民协会和最具有规模的训练有素的农民自卫军。农会和农军积极参与当地的游行示威,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学习农会的宣传刋物《犁头》等,提高了思想和军事素养,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农会农军动态。沉重地打击西南各区的劣绅土匪,土地恶霸的气势,激发农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

       1927年,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和李济深广州“四·一五”事变后,第一次国共合宣告破裂。

        1927年5月19日,黄广渊在遂溪县乐民海山村组织农军举行暴动,打响了南路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的第一枪。随后,500多名工农兵集中遂溪乐民等地一带,武装发动震撼南路的乐民起义,40余天的时间里拔除了一批反动据点,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农民战士从1927年坚持战斗到1933年。终因力量悬殊、粮弹不足,最后乐民起义惨烈失败。在共产党人领导的这场农军起义战斗中,数名海山村人农军士兵,为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壮烈牺牲了,可歌可泣!英勇烈士有:黄广渊、黄广荣、黄凌氏、黄建龙、黄安扬、黄安凤、黄安章、黄安谦、黄安强、黄安庭等等。

        在革命低潮时期,有部分农军外逃避难,其中村有黄宗赐、黄宗品(别名黄宗读是农军文员)逃在外地稳姓埋名不敢回村,家宅被拆毁,连宅土也抢平,解放后政府出资建屋䃼偿给黄宗赐、宗读两位老革命,宗赐屋还保存完好。

农民协会会旗帜、会员证与农会学习刋物

七、黄埔军校与广州起义的海山元素

    1925年10月,海山有志青年,19岁的黄仲义 ,字安正,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校期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1927年在广州参加共产党张太雷、叶剑英等领导组织的“广州起义”战斗。被捕壮烈就义。这是海山人直接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的伟大壮举。


八、淞沪抗日,有我支援

    引用著名历史学家、军史专家陈重阳文章:今天在广州市第六中学内,矗立着一块碑,上书“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然而,旧碑虽置,而过往事迹却鲜为人知。

……

  正如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黎显衡老先生所言,残教院纪念碑“是淞沪抗战的历史见证物,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教材和珍贵文物”,然而文物价值要如何体现,这无异须后人对这段历史有相当了解。

 1932年9月黄河沣参与领导筹建“淞沪抗日残疲军人教养院”并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

抗日行动上,黄河沣除了出任残教院筹备委员外,还多个场合上不断提出抗日反蒋的政治主张,和具体的抗日准备。在各种权威刋物或共众场合发表文章与演讲。1932年9月18日在《九一八国难纪念周年专刋》上发表了《九一八国难纪念中的当务之急》;在《广东月刋》发表文章《我们怎样共赴国难》等等。

图为残教院的筹备委员会委员名单,及残教院建成后的规模。广州第六中学校内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疾军人教养院纪念碑”。

九、中央议事,光宗耀祖

        广州特别市党部选举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候选代表的会议 国民党第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定于民国24年11月12日~23日在南京召开。广州特别市党部选出谭惠泉、陆幼刚、 霍广河、程岳恩、周棠、徐乙垣、黄河沣、何启澧、林颂福等为当选人,胡文灿、伍智梅、刘重明、曹乃祯、李仲仁、骆鸣銮、程鸿轩、陈文赫、冯子和等为候补人,报中央组织部审定。   

        最后审定出席代表为:陆幼刚、霍广河、周棠、程岳恩、黄河沣、徐乙垣、林颂福、伍智梅等9人。

        当时,唐绍仪、萧佛成因病需要休养,曾致电林森、于右任等“发抒真诚团结意见”,略谓“国危至此,惟有真诚相见,以团结之精神,赴国家之急难,始足以御侮救亡”。这样,两广方面的林云陔、邹鲁、黄旭初、陈耀垣、黄麟书、黄河澧、伍智梅、韦云淞、张任民、吴逸志、杨宗炯、刘芦隐、黄季陆、李任仁、崔广秀、柏文蔚等先后晋京,“备受中央之优遇”、“京粤团结已充分表现矣”。国民党“五大”,冯、阎、粤、桂等地方实力派系均派有代表参加,这反映了国民党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局面。

        文献资料显示,国民党“五大”全会上,黄河沣与陈立夫等一起被选任中央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参与党务组审查工作。

        这是海山村人第一次进入国家中央议事堂,直接参与当时国家层次重大政策的审查和决定,也是海山村人的光荣与骄傲,更应是为国家服务志向!

十、“海山爆动”与“解放海山”

                         “海山爆动 ”

      《南路农民运动史料》附录民国档案六件之中有:《遂溪县长电报该县进剿乐民共产党情形请察核由》,第435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五月二十一(快邮代电):“共逆黄学增、黄广渊、黄斌、陈光礼等,近潜回距县城200里之乐民地方.……纠党200余人,持械劫掳乐民区署长潘林雄及署员警兵七人,勒缴警团枪支,占据乡市,歃血盟誓,遍树赤旗。”

      《海康、遂溪县长联电呈共产党黄学增等在县属捣乱现已进剿由》,第22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五月二十二日到(中国电报局)。

       上述两则紧急电报,是被称为打响了南路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的第一枪“海山爆动”的情景。1927年5月19日遂溪农民自卫军派人抓获乐民区署长潘林雄等人并押回遂溪农军总部海山村囚禁之后,国民党遂溪、海康两县县长联电请求国民党部队派兵围剿海山的电报。

        都应明白,自从乐民区署长潘林雄等人被农军押回海山村那刻开始,国民党召集两县驻防精锐部队1000多人向海山村围剿而来,战斗的焦点就已集中到海山村内了。除了周围区域聚集来的300左右人的农军之外。村内还生活着1000多名老小妇孺,及海山人祖祖辈辈的基业。无论两军实力差距多大,还是势均力敌,战斗真正打起来的话,战场就在海山村,战场就是战火,遭殃最大的就海山村黄氏族亲。何况农军力量悬殊、粮弹不足,而国民党政府部队刚刚南征打倒军阀胜利,正规军队,武器相对精良。 两军对敌,千均一发。海山村将面临着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苍天有眼,黄氏列祖列宗德惠,我们朝中有人,黄河沣曾任遂溪县长,在国民党省党部为官,与军方李济深、陈铭枢有所交往,遂海两县部队顾及此关系,只围不剿。农军总指挥黄广渊也极力管控好农民士兵,不能冲动出击。争取了宝贵的谈判时间。于是贤哲者电报邀请乌石盐署署长黄兆昌,以同姓宗亲关系出面调停。黄广渊为首的农军领导层与国民党军队谈判代表都以保全海山村村民生命财产为重。谈判成功,达成和平协议:1、国民党部队撤退回各自驻地。2、农民自卫军释放潘林雄等人,农军撤离海山村。才有后来乐民起义总指挥部在乐民城文明书院之说。

       海山爆动的和平解决,海山村村民免于一劫。对敌双方都以民为本,亲为情。大幸  每每挖掘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觉得后怕,和感伤,再感恩。又与“解放海山”那场战斗比较,总是发人深思:除了英雄气概之外,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侬呢???。

                     “解放海山”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当时的海山村村中部分父兄带头人,来不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未意到识大势所趋,还组织村中青年饮血酒为盟,誓言抵抗。在抵抗解放军小股部队的战斗中,队长黄业兴中枪身亡。解放初期,数十名海山村青年被通缉逃走海外,家离子散。他们在越南合照为证,照片里有: 安品、安金、安交、安葵、安增等六人。 


十一、论河沣公、广渊公革命之争

       长期以来我海山村兄弟,如有同别人谈论起村庄革命史的时候,个别人总用“你村是国民党反动派村庄,海山村农军是反对村内陆主的内斗”的话来讥讽,然我村兄弟就有原罪感,想反驳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真憋气!遇到如此讥讽之人,我就直接给他骂“三字经”。

深究有如此论断氛围之深层原因,是遂溪县本地一小部分人,钓名沽誉,借研究农民革命运动历史之名,而没有尊重文献史料记录和大时代背景之下,道听途说,添油加醋地把革命历史纪实,写成了历史传闻小说,还到处出书传播显摆。再有可恨者,明明拥有大量文献史料,而在写文章时候有意避开海山村史实部分,还在言论上挑拨离间。为了防止有人把海山村,各阶段革命的历史,特意缩小成私人家庭村庄斗争史,反动史,从而挑拨和破坏海山村内部团结。我特别在此,借助历史文献史料和历史人物来论述辩驳之。

        我就是喜欢用黄学增的文章资料来反驳这些人,让他们汗颜。      

         从黄学增与黄广渊等人1924年的《请愿书》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南征北阀,打倒军阀统一广东阶段,海山人河沣公、汝清公、汝南公与广渊公都以遂溪党部国民党员身份为国时革命的胜利,精诚合作,团结应战。

       黄学增一九二六年四月写的《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内容有:遂溪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上任县长黄河沣召开,全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议决“裁撤各区保卫局将所有款项拨给各区农民协会支配”两句陈述。在当时遂溪县,人数最多的农民协会就是黄广渊所领导的第六、七区农民协会,特别是海山乡农会。决议中说把款项拨发给农民协会,说明在农民运动上,河沣公与广渊公相互配合支持的,况且农民运动也是共国合作部分。

        综上述,说明海山村先贤河沣公、广渊公、汝清公、汝南公都是在执行第一次共国合作的国家政策,响应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之国民革命。

        第一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共武装对抗

       海山先贤们第二阶段革命斗争,就是共产党武装起义与国民党正面对决的缩影。

       国共两党在高雷地几乎同时派出并成立斗争指挥机构:“高雷区清党委员会”、“中共南路特委”,两军对侍,战争一触即发。

        1927年7月30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高雷區淸黨委員成立情形》:高雷區淸黨委員會經省淸党會派出陳元瑛 、黃河豐、隆邦傑、黄歐耀、廷勷爲該區淸黨委員、并指定陳元瑛爲主席 各委員奉委极即赴高州城定茂明法院爲會所 誓成立大会。于七月十六日舉行,開始辦公云。

       1927年8月7日,党的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接着,中共广东省委成立,派彭中英返回南路组建中共南路特委,同时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举行秋收起义和广东省委的有关部署。其后,中共南路各县市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广东省委制定的《暴动后各县市工作大纲》等,准备进一步举行革命武装起义,“实现土地革命”[1]。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

       1927-1929年,高雷地区以沈崧、黄河沣等为代表的“高雷区清党委员会”与彭中英、黄学增、黄广渊等为代表的“中共南路特委”之间的斗争,是党派与主义之间的斗争,不是黑帮团伙或私人军阀的斗争,更不是私人家庭恩怨的斗争。因不同的信仰,随时代大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从合作到分裂再到斗争。后来人都应给他们至高无上的尊重与敬意!

          就像毛泽东主席对待在广东发动“四·一五”清党政变的李济深一样。虽然李济深屠杀了包括邓培和萧楚女在内的两千多革命志士,可以说,李济深的手上是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但他在抗日时期,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李济深任主席,他们高举反蒋抗日的大旗,以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为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邀请李济深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黄河沣调任回省会,参加了中国第三阶段革命斗争:抗日反蒋。直至中国全面抗日最艰难阶段的1941年,他病逝。

        黄河沣抗日反蒋的文献史料有支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编印的《九一八国难纪念周年专刋》发表了《九一八国难纪念中的当务之急》,别小看这篇文章喔,因为这是西南执行部发行的抗日反蒋的《专刋》,随时会放在蒋介石书桌上的,在军统横行的年代,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还在《广东月刋》发表《我们怎样共赴国难》等。

       我特意把这两篇抗日反蒋的文章安排在《简史》“附录”里,敬请兄弟们细心品读,用心体会海山先贤抗日反蒋的爱国主义精神!

        海山村人用数十名革命志士的生命汇集半个世纪来中国革命史上的诸多海山元素:“南征北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黄埔军校”“广州起义”“农讲所”“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渔协会”“乐民起义”“抗日反蒋”。“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海山村是货真价实的革命老区,爱国主义示范村庄。


十二、海山村近代史人物

1、黄广渊,海山村人

中国共产党员。1923年广州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生,雷属青年组织社成员,共产主义青年团雷支部领导成员,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成员,中共南路特别委员会特委成员,中共遂溪县主要负责人,县委书记,遂溪县第六、七区农民协会组织运动的负责人。遂溪县农民自卫军的创建者,总指挥。

他策划和直接指挥“海山爆动”“乐民起义”可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在黄广渊的影响下,他母亲黄凌氏、二弟黄仲义,三弟黄广荣为了共产主义信仰相继不惜自己的生命英勇就义,“满门英烈”让人敬佩。

黄广渊读书时身份及签名印章,右上图为农讲所学员佩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落款、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印章的光荣纪念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民运动的实践者、农民自卫军的创建者、农军前线总指挥黄广渊同志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是海山村的骄傲。

2、黄汝南,海山村人

中国国民党员。广州国民政府南征前,1924年二月在遂溪党务活动被捕,在雷垣惨刑英勇就义,是近代来乐民镇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壮烈牺牲第一人。

3、黄河沣 海山村人

1930年黄河沣当选广州特别市党部监委照片

        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国国民党元老派官幕僚代表,右派反共人物,也是坚决抗日反蒋的爱国人主义者

        黄河沣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毕业,1924年省党部工作,省党部遂溪分部执行委员。

      1925年12月31被陈铭枢师长推荐,政务委员甘乃光任命:南征胜利广东统一后的第一任遂溪县县长。

       1927年李济深发动“四·一五”反共事变,黄河沣被派回高雷地区出任“高雷地区清党委员会”委员参加与指导通缉中共南路特委主要领导成员,造成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在高雷地区惨遭失败,党组织活动被迫进入最低潮期。

       1930-1936年连续三届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执监委、常务委员。发表了20左右篇工作报告。期间黄河沣积极参与陈济棠“颇有建树”的新经济建设《广东三年施政计划》被委兼任“广州市电力管理处董事会董事”为当时广州电力系统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932年被聘任广东省省府参议。

       1933年12月初西南政务会派黄河沣赴闽调停“福建事变”。

       1934年广州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任候选中执监委员。

        1935年底,黄河沣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全代会,并与陈立夫等被选为党务组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

  《南天岁月》对黄河灃定性:元老派。

1926年1月与1927年7月30日的《广州民国日报》报道黄河沣的任命新闻

1933年赴闽调停“福建事变”

4、黄汝清等,海山人

       汝清,中国国民党员,曾任遂溪党部执行委员。国共合作破裂后,黄汝清主要精力转移到商界。他与留日归村学生黄河礼,村上“小孔明”之称的黄居仁,还有“六公”黄乃洲等人创办实业和商贸。他们在东关海边筹建花生榨油厂(俗称油河)和引进桐油外贸。

  桐油是将采摘的桐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一种优良的带干性的植物油。民国时期桐油是世界战略物资,销量大,价值好。汝清、河礼、居仁等兄弟,他们看中商机,断然组织海山村兄弟,在北海大量收购桐油,通过帆船海运回来海山村。然后组织海山村村兄弟运输到湛江赤坎商埠直接卖交给法国商人出口法国,旧有“担桐油”之说。

  他们带领村民创办实业和经营贸易致富。赚得盘满钵满,海山村富甲一方。参与桐油与油河工作的大部分村民家庭的新房,都能用上砖墙瓦顶石地板。现汝清,居仁故居还保存较为完整,见证了当年的旺盛。

在北海的桐油收购店街与桶装桐油

《雷州民国日报》报道花生油价腾贵。  

十二、黄氏宗祠

       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即俗称的牌位)、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黄氏宗祠,始建于不详,重建于民国廿五年,大堂横梁有标记日课时间。坐落在海山村北关与东关之中间,坐西朝东,木石砖混合结构,总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北门为祠堂整体正大门,门上额悬挂“黄氏宗祠”四大字金匾,落款人:胡汉民。胡汉民,民国时期主要的国家领导人,同盟会重要成员,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立法院院长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是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内建有一大厅堂,大堂正门上额悬“慎终追远”四大字,无落款人。大堂内正墙两侧挂有一对约八米高的浮雕木楹联“有文孙为党国先河觉世牖民一代人才誉江夏;以大族作海山重镇崇垣杰构千秋祠宇壮雷阳”落款人有:南海江孔殷撰,顺德罗桂芳书,钟仲芍、钟季直、李克念、王亮侪、梁泽森、张安之仝拜贺。这些落款人,都是民国时期广东省府的名流贵官富商。南海江孔殷,清末进士,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顺德罗桂芳,号名“罗大炮”,孙中山大元帅令派他为收取关余委员收回英法列强霸占的海关。拜贺人中的钟仲芍,为东方商业银行总经理。 大堂横樑两头,浮雕两只金鲤,鲤鱼用嘴顶起红樑两头,意喻:鲤跃龙门,成为国家栋梁。整个祠堂,文化沉淀深厚,气势恢宏,肃穆庄严。旧时是供族内子弟读书的私塾。祠堂历经近百年的沧海桑田,破四旧时,文物破坏,流失惨重。进行了多次改建,其中20世纪90年代,被改作村办公场所,损坏严重。

中国国民党主席,民国立法院院长胡汉民题字

黄氏宗祠中堂楹联撰写人:南海江孔殷

黄氏宗祠中堂楹联:顺德罗桂芳 书

十三、敬奉神庙

  海山村村民,忠实厚道,敬畏大自然,崇神,敬神。村内神庙敬奉高山雷首公,及天后宫敬奉天后娘娘、青惠夫人、招宝夫人。三座福德土地公庙,两尊石狗公。这些代表村民祈愿国泰民安,丁财两旺,万事顺意。

  雷首公在湛江地区家喻户晓,一说起“二八公”,无不肃然起敬。因为湛江地区的雷首公是以正月二十八作为诞辰,所以民众亲切呼为“二八公”。雷首公即是道教中的欻火律令大神邓天君,为雷部三十六将(二十四天君)之首,故名雷首公,也叫雷首邓公,邓天君,尖嘴公。海山村民定于正月初九、十,游神、拜神庆祝年例。

 海山村神庙始建不详,20世纪90年代重建,2020年修缮。据清朝道光年间《遂溪县志》卷4记载:遂溪有三座雷祖庙:

一在第八都海滨

(第八都,就是指现在乐民镇,县志中所记载这座雷祖庙是不是指海山村原神庙呢?有待考证)

一在二十二都土札村。嘉庆六年海匪入港,乡人堵御,未能取胜,祷于神,忽起大风,船搁岸,擒获甚众。

一在县南一百三十里零甲村

清《遂溪县志》记载:雷祖庙…嘉庆十四年重修。一在第八都海滨(边)。

十四、文献和史料

高祖碑文

左碑是黄氏祧祖应龙公妣,咱海山村黄氏始祖婆碑文,圈内有“钦赐登仕郎文焕”字样。中间是海山村开基始祖景惠公碑文,“𦘦基”字样。左碑文有“清恩授修职郎 安”字样。      

海山村黄姓世居

清朝《遂溪县志》记载海山村  县西南一百四十里黄姓世居

满门英烈

黄广渊同志一家满门英烈,先后有4人为革命牺牲,都被追封为烈士,其中二弟黄仲义黄埔军校毕业,是参加共产党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捕就义的。满门英烈人敬仰,永留人民心目中。

黄广渊同志在农讲所毕业前后的部分革命活动轨迹文献资料

领导第六、七区渔民、农民运动及反天主教活动。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3日报道雷青社

农讲所毕业后。

  

十五世裔孙 安渊公记忆并亲笔书写记录祠堂中堂旧时悬挂的四副楹联的内容,有胡汉民撰送、黄河澧撰送、江孔殷撰罗桂芳书、还有一联没抄落款人。文物是海山村历史沉淀和传承的象征,很珍贵,期待海山村后裔,能修复并保护好。

十七世裔孙,小仲收藏和保护的文物楹联单边。楹联落款:后裔河灃撰併書。

文物破坏严重,还有一楹联胡汉民所题不知去向。

        

       民国三十年(1941)成为中国抗战最困难的一年,德国和苏联已经停止了对华军售,英法自顾不暇,对中国避而远之。

       就在这一年,黄河澧就像他在恭輓他的政治导师胡展堂先生的诗词里那样:“空前憂患日侵尋o縱敵甯知積禍深”,“日侵尋”成为事实。“三事遺言爲國計。”遗言也成河灃先生的遗言,他带着为国计的忧患病故了。

                       

       黄河沣病故后,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国民政府文官处等国家级机关对黄河沣因病故遗缺安排,三道公函报送行政院、国防最高委员会批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印章落款。这些印章是国民政府对海山裔黄河沣盖棺定论的最高认可。

国史馆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公函及其公章

国史馆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盖章落款。


附录

黄河沣抗日反蒋文章两篇












封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