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阿勒泰》背后:失业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回家?

 ajax111 2024-05-22 发布于新疆

图片

图片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了。

故事从李文秀失业后回到家乡开始,在古老而辽阔的北疆草原上展开了一段“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的故事。

李文秀和北疆大地的一切,治愈了无数观众,网友们直呼“想去阿勒泰的欲望达到巅峰”。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失业后并不愿意回家。似乎不回家,才是一条治愈之路。B站有一条视频《为什么失业之后,很多人都不敢回家呢?》

一条高赞回答写道:失业回家,压力更大。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回家,是逃避、是对抗,但或许,更是改变与开拓。

#01

年轻人失业现状

2022年底随着ChatGPT等一系列AI产品的问世,失业率被进一步推高。2023年至今,全球有505家科技公司共裁员超过14.8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上升至20.8%,相当于每5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创下2018年有该数据以来的新高。去年下半年,“青年失业率”就暂时没有公布了。

图片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口径进行调整,那些即将毕业却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四学生,不再被计入失业范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后,是数以几十万计的企业倒闭。而活下来的企业,几乎都通过缩减人员来减少成本。

南京大学测绘工程毕业的振杰在自动驾驶正热门的时候入行,万万没想到风口变得太快,他每次都在裁员名单上。两年时间被裁员三次,曾经对这个行业踌躇满志的他,现在要崩溃了。

原来在大厂上班的小柴刚被裁的时候,感觉特别爽,因为拿了一大笔赔偿。没多久,他就开心不起来了,之前隔三差五来挖他的猎头渐渐没那么活跃了,给他推荐的岗位,级别越来越低,要求越来越高,到最后,小柴没有信心再打开猎头的信息。

“真的蛮挫败的。”那种挫败感不是简单找不到工作或被迫降薪的憋闷,而是小柴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一点点被否定掉。小红书上有人发帖“有多少人失业在家?”评论区一片哀嚎。

图片
目前美团近300万的骑手中,90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包括6万研究生以及17万本科生。然而,这几年吸纳了大量的青年就业人口的网约车、快递和外卖等行业,随着“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以及越来越多失业中年人也开始进入,最近也开始出现了就业饱和的迹象。

图片

就业如此困难,失意的失业青年,亦在此时“分流”。一部分干脆待业在家,暂时啃老躺平,或者加入考研考公的大军。另一部年轻人,则选择拼了命地生存下来。


#02
城镇青年的生存之道
许多失业的年轻人,放低了对工作、工资的期望,有活先干。原本月薪1万的人,现在开到6千就干。原本要求朝九晚五双休,现在加班也不是事,给钱就行。但求有一个稳定收入,如果没有稳定收入,有收入就行。

B站一条《高学历失业的年轻人,在摆摊中找到了快乐》的视频里,UP主在开头问:“摆摊能成为出口吗?”视频里的地摊摊主,不乏北大、伦敦艺术大学毕业生。

男生说:“今年毕业之后,工作不是特别好找。我想的是一边摆摊,有点收入,一边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我妈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她一直不想让我摆这个。但是我觉得,收入能支撑着你生活下去,就挺好的。”

图片

女生和她的伙伴说:“我们是真的刚失业,我们公司全解散了。聊天时聊到摆摊,当天晚上就去租了车去进货,因为真的不想再继续emo下去。”

有事情在做,可以减淡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有收入,会给自己带来价值感。

去年年底,女孩璞竹也被大厂裁员了。她对家里隐瞒了失业的事儿,保持每周六给母亲打个视频的频率。工作日她拼命投简历,也联系过朋友看看有没有工作机会。

但是情况并不乐观,简历大多未读未回,有时已读不回。薪资水平普遍下降了40%到50%,招造飞机的人,给递螺丝的工资。即便是这样,也有几十个人抢破头去竞争。找不到工作的璞竹不想回家, 失业会让妈妈对她更疯狂地催婚。

有养宠物经验的她,想起之前看过一个报道,有人春节回家,猫狗都带不回去,寄养又贵,于是专门找人上门喂自己的爱宠。她立马打开闲鱼调查行情,没想到这个行业也充满竞争。

图片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发布请人上门喂养猫狗的消息,曝光高的已经有200多人表示想要,有应聘者发布了自己服务过很多猫猫狗狗的照片,展现自己的专业性。最终,璞竹找到了一份附近小区的上门喂猫工作。

“其实赚多赚少也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失业者,总得找一个避风港,让自己在这个失意的春节,过得有那么点尊严。”

豆瓣的“隐居之地”,有一个叫小雨的24岁女孩,在大学,小雨学的是旅游管理,读到大二疫情爆发,整个行业都停摆了。毕业后她去考研可没考上,为了生活去餐厅干过服务员。干了 5 个月,又去了写字楼,天天被迫加班。那些日子小雨日日失眠。心脏和眼皮一同加速跳跃,任何声音对她都是惊雷。她每夜要靠着3M的耳罩才能勉强入睡。

为了尽快找到一份不那么卷的工作,小雨在招聘软件上把地址设置到新疆、青海等一些偏远地区。无意中,她看到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在招聘书店管理员。

于是小雨去到舟山一个只有几十个老人生活的偏僻小岛。小岛偏僻到收不到信件快递,没有超市卖场,连手机信号也常常不稳定。岛上的生活简单、固定,小雨早晨八点抵达书店开门,接着打开咖啡机、打扫店内卫生、给花花草草浇水、清点吧台物料……等到下午五点关门下班。

图片

图源:看客


岛上物资匮乏,现成的食物来源仅两处:一是家庭小卖部,卖些泡面、火腿肠;二是已经被搬走的候船室贩卖机,装些可乐、矿泉水、过期三明治。老岛民们会捕蟹捞鱼,会耕地种菜,生活完全没问题。但城里的姑娘小雨对这些全然不会,于是她每周仅一天的休息日,必须出岛一次,补充下周的物资。

身边的人并不支持她的选择。

朋友们有的在读研,有的考入体制或者有其他“正式”工作。妈妈希望她也能这样,回家考公考编,或者随便找份什么工作,有个单位上班。要好的朋友也对小雨痛心疾首:“一辆火车,脱轨太久就会被主轨淘汰,到时候你自己都找不回来怎么办?”

以后到底要怎么样?小雨没有想明白,她只觉得,好像自己和所有人都像被一双大手推着,茫然、惶恐地不知要去向哪里。现在她唯一确定的是,她决定继续留下来,就像一颗掉落小岛的互花米草种子。

《我的阿勒泰》中,在都市里生活得无比笨拙的李文秀回到家乡,没有人再嘲笑她高中没毕业,也没有人嘲笑她痴人做“作家”梦。那里,没有人用混得好不好衡量她,没有人要求她应该活成什么样子。人们爱看《我的阿勒泰》,是爱它的自由,那种“可以选择”的自由,像草原的马一样,可以停下也可以飞速奔跑。

图片

但现实里没有这么浪漫,很多人一旦回家就要面对各种压力。你怎么回来了?有多少存款?下一份工作要做什么?啥时候准备结婚?一旦回家就要像一个打了败仗的loser一样,被人狠狠凝视。

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家的地方才有浪漫和自由,才是心中的阿勒泰。并且,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肯回江东”,才由此催生出了很多新兴的事物。


#03
春笋
随着体制内缩编、互联网裁员,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拘束于某个“格子间”,而是开始跳脱出传统行业,寻求新兴职业。

2021年,B站联合DT财经发布的《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显示,

12%的年轻人已经在兼职尝试新职业,5.5%全职从事,58.5%想要尝试但还未行动。78%的年轻人青睐新职业是因为“符合兴趣爱好”。

2023年的新兴职业热度指数排行榜上,前十位的职业是:网络配音师、陪诊员、上门厨师、助浴师、塔罗师、捏脸师、剧本杀NPC、酒店试睡员、游戏陪练员、试吃员。

许多新职业还不成规模,甚至从事者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影响一些新职业从事者将热爱化作事业,探索出特殊的生存之道。

图片

女孩十三高中毕业后,辗转于不同城市,换了很多份工作。最后十三在朋友介绍下尝试了海娜手绘。海娜手绘是用海娜花为原料的膏状植物颜料画在皮肤上,一般只在皮肤上保留两周左右,之后就会自然消退。学会了这门手艺,最初的4天她就赚了2000元。练习得最疯狂时,她把自己身上能画的地方几乎都画满了。

图片

图源:南方周末


现在,十三成为一名全职的海娜师已经五年了,这份职业完全能让她养活自己,并且过得不错。像她一样的,还有很多。

陈子婷是个仿真宠物师,她用羊毛毡做成仿真的宠物,制成挂件、摆件或钥匙扣,或者全身宠物摆件。

图片

在快节奏的当下,养宠物变成许多人纾解压力的方式。一个女孩,大学毕业时养了一只加菲猫,一养就养了许多年,他们相互陪伴,女孩把小猫当成家人。但在一次女孩出差途中,加菲猫心脏病发猝死,女孩极度悲伤。

女孩找到陈子婷,请她给加菲猫定制一个头像摆件,希望以另一种形式将它留在身边。大多前来定制的客人都像这样,宠物已经去世了,他们拿着宠物生前的照片,希望用仿真版留作纪念。加菲猫的头像摆件做好,女孩在打开快递的那一刻,忍不住掉下眼泪,她给陈子婷发去信息,表示感谢。

还有些新兴职业,离我们日常生活更近。

过去,养老是家庭内部的责任。但在独生子女潮、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大背景下,老人仅仅由家庭或子女照护,渐渐变得不再现实。

一些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新兴职业因此诞生了。比如评估老年人能力等级并给出照护建议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陪同空巢老人挂号、排队、跑腿拿报告的陪诊师,为失能老人提供洗浴服务的助浴师……

四川的女孩代佳林和周航,最初接触养老院是为了爷爷。结果考察了几家,养老院的环境不仅让她们为爷爷担忧,甚至都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担忧。她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自己老了以后也可以有安全感、归属感的地方?”

于是,四川雅安首漾(So Young)养老院的成立了。

首漾养老院的镜子边缘贴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边,墙上挂着搞怪的大头贴、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养老院原来可以这样的五颜六色、俏皮可爱。一批批90后、00后投身其中,和老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还会给老人们举办“朝花夕实”展览,把老人们的生活记录下来给人们看。

图片

首漾(So Young)不定期举行的时尚大片拍摄活动。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这些展览,看到人生的后半段生活可以多姿多彩的,可以朝气蓬勃,原来变老,不是那么可怕啊。

湖北姑娘潘宇晨,曾经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看到门诊室门口围满了许多中老年患者,他们独自前来,没有家人陪伴。他们中有些人不会在互联网上预约挂号,医院来回跑得吃力。

那时潘宇晨想,“我是不是能为这些人群提供帮助呢?”

回家后她在网上了解到有陪诊员这个新兴职业。陪诊员,顾名思义,就是陪着患者去看病的人。

如今,医院的取号、候诊、缴费等环节都趋于自助服务,科室划分也越来越细致,有的年轻人对这一套流程都很懵,更别说一些老年人了。

潘宇晨参加了陪诊员的培训,从2023年11月正式做起陪诊员到现在,已经服务了30多名患者及其家庭。

图片

在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患者排队等候胃肠镜检查。潘雨晨等待两个半小时,才帮患者排队做检查。图源:澎湃新闻

她的服务对象,渐渐从老年人,发展到了在外打拼的青年中年、独自带娃的宝妈、异地就医的患者......

潘宇晨记得2023年底,呼吸道疾病高发,那是她刚开始做陪诊员的时候。她服务了一名单身白领,陪着她在医院等待了4个小时,陪她候诊、打吊针、打热水、买盒饭。那会儿她觉得很有成就感,人与人之间的共情,通过这样的服务竟然达成了。

那些上辈人难以理解的新兴工作,被年轻人悄悄地、探索性地带到了这个时代。它们帮助了年轻人自己,也帮助了他人。


#0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叛逆
《我的阿勒泰》里,苏力坦是个很固执守旧的人,他要坚持游牧猎人的传统。他不肯上缴猎枪,去夏牧场要走危险的仙女湾小道,他坚持带热爱驯马工作的小儿子巴太回草原牧羊,阻扰儿媳带孩子改嫁。

看起来最格格不入的李文秀,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直接反驳苏力坦的:

“可是传统不是一直都这样,你非要固守传统,非要走仙女湾小道,非要做猎人。但是一百年前,没有仙女湾小道,两百年前也没有猎枪。所有的传统还有文明,都是在世界变革中,人类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适应新的时代,调整生活才是正经嘛。”

苏力坦,就象征着我们生活中的“家”。“家”有着一套牢固的价值观,家长们用他们那一代人的生活经验,定义出“正确的、体面的、成功的生活方式”,并用来要求、衡量下一代人。

《我的阿勒泰》的治愈,很大程度上源于那里没有被“有用、成功”定义的人生。

网友们说,张凤侠是个不扫兴的妈妈,她从来不用那一套标准去定义自己的女儿。

当李文秀帮妈妈张凤侠讨债讨回了一头骆驼,李文秀问张凤侠说“我还是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回答:“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草、树,有人吃有人用,就叫'有用’,要是没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那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图片

现在的年轻人正在“去成功化”,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旧价值观,他们在勇敢开拓适应如今这个时代的新生活方式。

时代奔流向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已知有涯,而未知无涯。我们如同立于荒岛之上,被苍茫大海所困。每一代人的任务,都是填出一小块新的陆地。

这正应了蔡澜的一句话:“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发展和进步,在于年轻人不听上一辈的话。”


* 部分参考资料:
 [1]《迷茫的年轻人,去只有老人的小岛隐居了》,看客

 [2]《不想在传统行业卷,这届年轻人找了一些很新的工作》,南方周末

 [3]《春节被裁不回家,我在“宠物喂养”中重拾尊严》,三联生活周刊

 [4]《这届“赶潮流”的年轻人,带火了哪些养老新职业?》,三联生活周刊

 [5]《95后女孩在上海做陪诊员:有成就感,但并不轻松》,澎湃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