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徐图之 久久见功

 弘毅道远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苏轼《晁错论》言:“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意思是,只有能事先预料到应当会怎样,则临事时不会惊惧,而能从容地谋划应对,所以最终能取得成功。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讲,“处事如打擂。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在做事之前认准目标,找准方向,坚定意志,然后再系统地规划筹谋,明确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预订的规划、方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简言之,干事创业,需先有明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周密的筹谋,然后再保持定力,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直到实现既定目标。

徐徐图之,强调凡事先要做好长远的统筹谋划,考虑周全,把困难预想得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深入一些,想好各种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做到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当事情真实发生或必须开始时,能够临事不惧、不急不躁,按预定的规划、方案并能根据实情变化一步步、坚定地去实施。毛泽东同志曾言:“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处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来部署。”这里的“最坏处设想、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正是“徐徐图之”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旦立下愚公志,就要使出移山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经得起时间的熬制,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苦和累,直面应对、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真正把每件事坚持到底,做到极致。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是恒久坚持、艰辛付出和久久为功的结果。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上任之时,面对蜀地洪水季节东旱西涝的严峻灾情,他立下根治水患、为民除害的宏伟志向,坚持治水八载,终于建成惠及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让灾害频发之地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宋代单锷专注水利研究30年,他不畏苦难、历尽艰辛,遍访苏、常、湖三州的水系、水利状况,终于写成水利专著《吴中水利书》。

不计个人誉,追寻千秋功。做到徐徐图之、久久见功,还需有“放眼量”的胸怀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事创业,成功有时未必“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便能看到和实现,需要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才会出成果、见成效。因此,要有“不求一时之功名”的远大格局,摒弃各种诱惑,甘为后人打基础、作铺垫,甘于抓未成之事,善跑“接力赛”。风沙成患的山西省右玉县,自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栽下抵御风沙的第一批树开始,历经70多年的绿色接力,此后历任县委书记接续奋斗,终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今日的“塞上绿洲”。

唯志远者成,唯长久者胜。面对新征程新任务,党员干部要谋划长远,坚定干事创业的强大信念,保持长力取胜的坚韧定力,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显功”,更做“潜功”,尤其是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上,勇担当、善作为,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向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