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庶吉士授予时间 授职时间及首任职务(3)

 虛怀若海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23人庶吉士

1604年4 月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第二甲进士57人,第三甲同进士248人。

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考选庶吉士王家植(第二甲第20名)、黄儒炳(第二甲第51名)、骆从宇(第二甲第26名)、徐光启(第三甲第52名)、彭凌霄(第三甲第200名)、刘士骥(第三甲第232名)、周炳谟(第三甲第96名)、丘士毅(第三甲第33名)、陈五昌(第三甲第160名)、黄立极(第三甲第98名)、王缙 (第三甲第63名)、姚士慎(第三甲第245名)、江灏(第二甲第12名)、李应魁(第三甲第91名)、邓澄(第三甲第7名)、唐之夔(第三甲第166名)、梅之焕(第三甲第22名)、魏广微(第三甲第122名)、来宗道(第三甲第13名)、张鼐(第三甲第14名)、韩文焕(第三甲第76名)、汪元极(第三甲第167名)......等23人送翰林进学。占殿试第二、三甲人数7.54%。

经过2年另9个月翰林院培训,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翰林院庶吉士人除人外都在朱中央授职。

1607 年 4 月 28 日(万历三十五年四月初三)至1607 年 6 月 9 日(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十五)前内阁所题散馆疏授庶吉士王家植、何如宠(1598 年万历二十六年庶吉士,第二甲第2名)、黄儒炳、龚三益(1601 年 8 月 6 日万历二十九年七月初九庶吉士)、骆从宇为编修;徐光启、彭凌霄、刘士骥、周炳谟、钱象坤(1601 年 8 月 6 日万历二十九年七月初九庶吉士)、丘士毅、陈五昌、黄立极、王缙为检讨。(最终留在翰林院11人,占庶吉士23人的47.83%,占庶吉士授职17人64.71%。)

姚士慎、江灏、戴章甫(1601 年 8 月 6 日万历二十九年七月初九庶吉士)为吏户礼等科给事中

李应魁为浙江道御史、邓澄为福建道御史、唐之夔为湖广道御史

魏广微迁南京礼部右侍郎

1607 年 9 月 17 日(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七)18人庶吉士

1607 年 4 月 14 日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十八),第二甲进士57人,第三甲同进士238人。

1607 年 9 月 6 日(万历三十五年七月十六)大学士朱赓等奏准,考选庶吉士四项明确规定。

一定选额 。自嘉靖二年(1523)至万历八年(1580)二十科内九科不选,自万历十一年(1583)后每科俱选而词林之盛遂极于。今宜稍为限制如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二十三年(1595)止选18人。随地裒益足18人而止著为定例.

二定授职。万历二十年(1592)18人留翰林者9人正为适中。例有部属二员行于万历十一年(1583)之前,辍于万历十四年(1586)之后宜复前规,如有无故托病规避不妨劣处。

三公考春秋,阁试阅卷先用坊官,固多秉公。而人有后言,宜令诸臣尽剖桃李瓜葛之情,臣等虗心鉴定如有干求即同规避。

四严防范。试日,班坐门洞,东向西壁,阑以档木,守以校尉,监以御史,督以堂上官,光禄办饭,一蔬、一肉。至于阁试馔如旧规,免阁役及家人馈饷。

1607 年 9 月 17 日(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七)考选进士钱龙锡(第二甲第18名)、林欲揖(第二甲第12名)、姚宗文(第二甲第39名)、丁绍轼(第三甲第112名)、成基命(第二甲第19名)、李光元(第二甲第22名)、韩日缵(第三甲第75名)、麻僖(第三甲第100名)、傅振商(第三甲第123名)、李康先(第三甲第97名)、李标(第三甲第113名)、张广(第二甲第10名)、潘润民(第三甲第111名)、李胤祥(第三甲第27名)、杨道寅(第二甲第33名)、唐大章(第二甲第7名)、杨嘉运(第三甲第237名,1608 年 万历三十六年去世)、徐养量(第三甲第10名)等18人改庶吉士。占殿试第二、三甲人数6.10%。

经过2年半翰林院培训,1607 年 9 月 17 日(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七)翰林院庶吉士18人除人外都在朱中央授职。

1610 年 3 月 6 日(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十二)授庶吉士林欲揖、张广、李光元、唐大章、李标、钱龙锡为编修;李康先、来宗道(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庶吉士)、张鼐(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庶吉士)、韩文焕(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庶吉士)、丁绍轼、汪元极(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庶吉士)为检讨。(最终留在翰林院8人,占庶吉士18人的44.44%,占庶吉士授职14人57.14%。)

梅之焕(1604 年 7 月 12 日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六庶吉士)为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为户科给事中、麻僖为兵科给事中

徐养量为浙江道御史、傅振商为江西道御史

潘润民为礼部仪制司主事、成基命任司经局洗马

韩日缵(丁父忧服阙。万历四十一年(1613)七月起复为翰林院检讨。)

杨道寅(万历四十六年(1618)礼科都给事中) 

1613 年 10 月 7 日(万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四)庶吉士23人

1613年5 月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第二甲进士67人,第三甲同进士274人。

1613 年 10 月 7 日(万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四)考选庶吉士23人叶灿(第二甲第53名)、陈玄晖(第二甲第49名)、刘鸿训(第二甲第29名)、姜逢元(第三甲第196名)、曾楚卿(第三甲第219名)、缪昌期(第三甲第54名)、李国(第三甲第205名)、王应熊(第三甲第18名)、冯铨(第三甲第114名)、王祚远(第三甲第113名)、罗喻义(第三甲第226名)、孟绍虞(第三甲第271名)暴谦贞(第三甲第250名)、韩继思(第三甲第123名)、萧命官(第三甲第124名).....送翰林进学。占殿试第二、三甲人数6.74%。

经过2年另8个月翰林院培训,1613 年 10 月 7 日(万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四)翰林院庶吉士23人除6人外都在朱中央授职。

1616 年 7 月 3 日(万历四十四年五月二十)庶吉士叶灿、陈玄晖、刘鸿训为翰林院编修;姜逢元、曾楚卿、缪昌期、李国(木普)、王应熊、冯铨、王祚远、罗喻义、孟绍虞为检讨。(最终留在翰林院12人,占庶吉士23人的52.17%,占庶吉士授职17人70.59%。)

授科道官等五员:暴谦贞为吏科给事中、韩继思为刑科给事中......

1620 年 1 月 5 日(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一)23人庶吉士

1619 年 5 月 1 日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十八),第二甲进士67人,第三甲同进士275人。

 1619 年 6 月 25 日(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十四)礼科给事中亓诗教题庶士之选,我皇上临御以来前此制科凡十五举进士之额或三百名或二百五十名,而馆选之额亦视之,以为增减大都每百名酌取六人以为适中之数可仿而行也。今(万历四十七年)时蒙增额三百五十名则今次选馆亦宜取二十一人矣,但(万历四十四年1616)馆选未行,乘此断续之间加以裒益之术,量增二三人,倘亦补偏救敝者,所宜然乎顾是举也。宁速勿迟非在六月大选之前,不可盖迩来人情驰骛多,而淆乱极矣,才名相轧者,或生忌忮之私标榜相高者,或作炫鬻之态彼此相形者,或造倾险之谋,种种毙端少延时日势所必有此不可不早计也。然臣愚以为馆选一举有三难,焉始乎选之难,继乎教之难,卒乎留之难,反此三难亦有三法选之,欲严、欲公、勿轻狥门第也,勿滥植桃李也,必德器端方文词醇正,而后可此选法也,教之欲正,欲醇,勿虚延岁月也。勿徒课诗文也,必讲究经史涵养德性,而后可此教法也,留之欲精欲核,勿私听嘱求也,勿徒拘考案也,必文行兼优器识俱备,而后可此留法也,操此三法,以行之近可为论思启沃,之助远可为储养台辅之阶,虽一科一选可也,伏乞敕下阁部即将馆选一事刻日举行留中。

1619 年 7 月 3 日(万历四十七年五月二十二)大学士方从哲奏昨臣于文华门候旨,该文书官发下臣十五日辞本。蒙我 皇上留心政本,鉴臣苦衷慨下会推之,旨明诏一宣欢腾朝野。臣谨于明早力疾廷谢入阁办事,以副惓惓德意其庶吉士一事,待吏部手本至日,容臣照例具题总俟新臣到任之后,公同考选庶储材大典,不致屑越而臣愚感激图报之私,亦获少伸,于万一矣谨具本奏谢以闻。

1619 年 7 月 3 日(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二)大学士方从哲奏考选庶吉士,题请钦定考试日期,其选取人数宜仍照(万历四十一年1613)事例用二十三名统候 圣裁不报。

1619 年 10 月 9 日(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三)辅臣奉旨选庶吉士各拟名次进呈疏凡数十余上俱不报。

1620 年 1 月 5 日(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一)公开23人授翰林院庶吉士:何吾驺(第二甲第4名)、倪启祚(第三甲第125名)、侯恪(第二甲第47名)、张翀(第二甲第43名)、姚希孟(第三甲第121名)、朱继祚(第二甲第37名)、丁进(第三甲第152名)、吴士元(第三甲第116名)、杨世芳(第三甲第149名)、刘宇亮(第三甲第191名)、金秉乾(第三甲第89名)丁乾学(第三甲第71名)、许可征(第二甲第38名)、杨维新(第三甲第137名)、杨梦衮(第三甲第184名)......占殿试第二、三甲人数%。

经过1年另8个月翰林院培训,1620 年 1 月 5 日(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一)翰林院庶吉士23人除人外都在朱中央授职。

1621 年 9 月 15 日(天启元年七月)授庶吉士何吾驺(第二甲第4名)、倪启祚(第三甲第125名)、侯恪(第二甲第47名)、张翀(第二甲第43名)为编修;萧命官(1613 年 10 月 7 日万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四庶吉士)、姚希孟(第三甲第121名)、朱继祚(第二甲第37名)、丁进(第三甲第152名)、吴士元(第三甲第116名)、杨世芳(第三甲第149名)、刘宇亮(第三甲第191名)、金秉乾(第三甲第89名)丁乾学(第三甲第71名)为检讨。(最终留在翰林院12人,占庶吉士23人的52.17%,占庶吉士授职14人85.71%。)

许可征(第二甲第38名)为户科给事中、杨维新(第三甲第137名)为兵科给事中

杨梦衮(母亲去世回家守孝,1624年天启四年,出补兵部给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