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除夕怎么过?

 闲月山堂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找这个资料是为了写同人文,本来没想整理成文章,但是在读秀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唐朝没有爆竹烟花,然后找了一下资料,发现真的没有。唐代的爆竹是字面意思,就是爆炸的竹子,突然感觉自己好没有文化。


爆竹:翟灏《通俗编》 “俳优爆竹”条:“按,古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白氏六贴事类》

(唐)白居易撰《白氏六帖事類集30卷》卷一

   民國景宋本

【元日第三十八】正月朔旦 月正元日春王三朝夏正三朝履端於始,歳惟更始四序資始止朝元日朔 三元歳之元日之元時之元元正首祚 開元納祐 獻歳發春 開甲子於新曆發風光於上春七十二候之初三百六旬之始進酒崔寔《月令》曰:正月一日,是謂正日,絜祀祖禰,進酒降神。椒酒董勛荅曰:開歳首祝椒酒,以飲之。索葦荆楚歳時記》曰:正月一日,懸葦索於戸,鬼惡之。爆竹《荆楚歳時記:曰:山臊惡鬼犯人,則病惡爆竹之聲。桃梗磔雞懸羊《宋書》:舊時歳朔,縣官殺羊,設葦絞、桃梗、磔雞於門,以禳惡氣。放鳩《孔叢子》白:邯鄲人以正朝獻鳩於简子,简子大愧,厚賞之,曰:正旦放生恩也,得賞競捕之,不如勿賞也。五辛盤《風土記》正月元日食五辛,練形注云:辛菜,所以助發五藏也。《莊子》曰:春月飲酒茹葱以通五藏。仙木:造桃板著戸,謂之仙木,象鬱壘山桃,百鬼所畏。稱觴崔寔《月令》云:元日進酒降神,異室冡尊卑次列於先祖之前,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重席《東觀漢記》:戴慿爲侍中,正旦朝,帝命羣臣说經不通輙奪其席,慿乃獨坐三十席。獻椒花之頌:劉臻妻元日獻椒花頌。稱栢葉之觴歳日進栢酒。歳除《吕氏春秋注》曰:前歳一日,擊鼓駈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曰儺。宿歳《荆楚記》:歳暮,家家具肴蔌爲歳之儲,放鳩《地理志》:業陽有兎井,沛公避項羽,双鳩集井上,故漢世正旦放鳩。雕胡揚州雕胡米一斗,供正旦進御。端月《玉燭寶典》云:元日端月。爆竹以辟山臊。見上。又《神異經》云:山臊者,在西方深山中,長尺餘,犯人,則病畏爆竹聲。進椒柏酒崔寔《月令》曰:正日進椒酒柏酒,是玉衡之精,服之令人却老。柏亦是仙藥,又云:進酒次第從少年者至老。首祚王羲之《月儀書》曰:日徃月來,元正首祚,太簇吉辰,微陽始布,罄無不冝,和神養素。帖画雞於戶上,插符於其傍,而百鬼畏。《荆楚歳時記》

《风俗通义·桃人》记载:“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 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 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 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 事,冀以卫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 也。

荊楚歲時記 -> 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按史記云。正月為端月。春秋傳曰。履端於始。元始也

雞鳴而起按周易緯通卦驗云。雞陽鳥也。以為人候。四時使人得以翹首結帶正衣裳也。注云禮內則云。子事父母。婦事舅姑。雞初鳴。咸盥漱櫛纚笄。則惟其常。非獨此日。但元正之朝。存亡慶吊。官有朝賀。私有祭享。虔恭復位。宜早於餘辰。所以標而異焉

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樸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玄黃經所謂山鬼也。俗人以為。爆竹燃草起於庭燎。家國不應濫于王者。

帖畫雞。或斲鏤五采及土雞於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按莊周云。有掛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又魏時。人問議郎董勛云。今正臘旦。門前作煙火。桃神。絞索。松柏。殺雞著門戶。逐疫禮歟。勛答曰。禮。十二月索室逐疫。釁門戶。磔雞。熯火行。故作助行氣。桃。鬼所惡。畫作人首。可以有所收縳。不死之祥。又桃者五行之精。能制百怪。謂之仙木。括地圖曰。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並執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即無神荼之名。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神荼壘鬱兄弟二人。住度朔山下桃樹下。簡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效前事也

於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凡飲酒次第。從小起。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按四民月令云。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讀作耐老。柏是仙藥。成公子安椒華銘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晉世。典術云。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董勛云。俗有歲首。酌椒酒而飲之。以椒性芬香。又堪為藥。故此日採椒花。以貢尊者飲之。亦一時之禮也。又晉海西四令。問勛曰。俗人正日飲酒。先飲小者何也。勛曰。俗云。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月元日。五薰鍊形。注。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是也。莊子所謂。春正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藏也。食醫心鏡曰。食五辛以辟厲氣。敷于散出葛洪煉化篇。方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分為散。井華水服之。又天醫方序云。江夏劉次卿見鬼。以正旦至市。見一書生入市。眾鬼悉避。劉問書生曰。子有何術以至於此。書生言。我本無術。出之日。家師以一丸藥絳囊裹之。令以繫臂。防惡氣耳。於是劉就書生借其藥。至所見諸鬼處。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帶之。周處風土記曰。正旦當吞雞子一枚。謂之鍊形。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取膠固之義。今北人亦如此

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按煉化篇雲。正月旦。吞雞子赤豆各七枚。辟瘟氣。又肘後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十七枚。消疾疫。張仲景方云。歲有惡氣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十七枚。雞子。白麻子。并酒吞之。然麻豆之設。當起於此

又以錢貫繫杖腳。迴以投糞掃上。云令如願按錄異記。有商人區一作歐明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是一少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並為即得。數年遂大富。後至正旦。如願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願以頭鑽入糞中。漸沒失所。後商人家漸漸貧。今北人。正旦夜。立於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以荅假痛。又以細繩繫偶人。投糞掃中。云令如願。意者亦為如願故事耳


(唐)徐堅撰《初學記30卷》卷四歲時部下

   清光緒孔氏三十三萬卷堂本

元日第一               

【敍事】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一日,是謂正日。潔祀祖禰,進酒降神。《玉燭寶典》曰:正月為端月。《春秋傳》曰:履端於始。其一日為元日,元者,善之辰也,先王體元以居正,又元者,原也,始也,一也,首也。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亦云三朔,《尚書大傳》云:夏以平明爲朔,殷以雞鳴爲朔,周以夜半爲朔。庭前爆竹《荆楚歲時記》曰:以辟山臊惡鬼也。山臊,案《神異經》:在西方深山中,長尺餘,犯人,則病畏爆竹聲,又俗,爆竹燃草起於庭燎。進椒柏酒,《四民月令》曰: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走,柏是仙藥,又云進酒次第,當從小起,以年少者起先。服桃湯,進敷于散。《荊楚歲時記》曰: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今人又進屠蘇酒,膠牙餳。造五辛盤,《周處風土記》曰:月正元日,五薰。鍊形注云:五辛,所以發五藏氣。莊子云:春月飲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造桃板著户,謂之仙木。《玉燭寶典》曰:像鬰壘山桃樹,百鬼畏之也。

【事對】上日首祚,《尚書》曰: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孔安國注云:上日,朔日也。王羲之《月儀書》曰:日往月來,元正首祚,太蔟告辰,微陽始布,罄無不宜,和神養素。四始三元,《漢書》曰:正月朔,歲首,立春四時之始,又曰歷者序四時之端,正分至之節,故聖人考歷數以正三元,此聖人知命之術。履端正始臧榮緒《晉書》曰:熊遠議曰:履端元日,正始之初,有識之士於是觀禮樂,榮耳目之觀,崇玩弄之好。開元肇祚沈約《宋書》曰:《南郊樂登歌》曰:開元首,正禮具樂,舉六典聯事九官列序何充賀正表

生春二十首(丁酉歲。凡二十章)

朝代:唐代作者:元稹

何處生春早,春生云色中。籠蔥閑著水,晻淡欲隨風。
度曉分霞態,馀光庇雪融。晚來低漠漠,渾欲泥幽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漫雪中。渾無到地片,唯逐入樓風。
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自悲銷散盡,誰假入蘭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霽色中。遠林橫返照,高樹亞東風。
水凍霜威庇,泥新地氣融。漸知殘雪薄,杪近最憐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曙火中。星圍分暗陌,煙氣滿晴風。
宮樹棲鴉亂,城樓帶雪融。競排閶闔側,珂傘自相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曉禁中。殿階龍旆日,漏閣寶箏風。
藥樹香煙重,天顏瑞氣融。柳梅渾未覺,青紫已叢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江路中。雨移臨浦市,晴候過湖風。
蘆筍錐猶短,凌澌玉漸融。數宗船載足,商婦兩眉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野墅中。病翁閑向日,征婦懶成風。
斫筤天雖暖,穿區凍未融。鞭牛縣門外,爭土蓋蠶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冰岸中。尚憐扶臘雪,漸覺受東風。
織女云橋斷,波神玉貌融。便成嗚咽去,流恨與蓮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柳眼中。芽新才綻日,茸短未含風。
綠誤眉心重,黃驚蠟淚融。碧條殊未合,愁緒已先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梅援中。蕊排難犯雪,香乞擬來風。
隴迥羌聲怨,江遙客思融。年年最相惱,緣未有諸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鳥思中。鵲巢移舊歲,鳶羽旋高風。
鴻雁驚沙暖,鴛鴦愛水融。最憐雙翡翠,飛入小梅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池榭中。鏤瓊冰陷日,文縠水回風。
柳愛和身動,梅愁合樹融。草芽猶未出,挑得小萱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稚戲中。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
罵雨愁妨走,呵冰喜旋融。女兒針線盡,偷學五辛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人意中。曉妝雖近火,晴戲漸憐風。
暗入心情懶,先添酒思融。預知花好惡,偏在最深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半睡中。見燈如見霧,聞雨似聞風。
開眼猶殘夢,抬身便恐融。卻成雙翅蝶,還繞庳花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曉鏡中。手寒勻面粉,鬟動倚簾風。
宿霧梅心滴,朝光幕上融。思牽梳洗懶,空拔綠絲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綺戶中。玉櫳穿細日,羅幔張輕風。
柳軟腰支嫩,梅香密氣融。獨眠傍妒物,偷鏟合歡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老病中。土膏蒸足腫,天暖癢頭風。
似覺肌膚展,潛知血氣融。又添新一歲,衰白轉成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客思中。旅魂驚北雁,鄉信是東風。
縱有心灰動,無由鬢雪融。未知開眼日,空繞未開叢。
何處生春早,春生濛雨中。裛塵微有氣,拂面細如風。
柳誤啼珠密,梅驚粉汗融。滿空愁淡淡,應豫憶芳叢。


(唐)韓鄂撰《四時纂要5卷》卷一

   朝鮮刻本

元日,備新曆日、爆竹扵庭前,以辟出《荆楚歲時記》,進屠蘇酒方具十二月門,造仙木,即今桃符也。《玉燭寳典》云:仙木,象欝壘山桃樹,百鬼所畏。歳旦置門前。揷柳枝門上以畏百鬼,又歳旦服赤小豆二七粒,靣東以虀汁下,即一年不疾病,闔家悉令服之。又歳旦投麻子二七粒,小豆二七粒扵井中,辟瘟。又上椒酒、五辛盤扵家長,以獻壽。旦,可受符録。又元日理敗履扵庭中,家出印綬之子,又曉夜子初時,凡家之敗箒,俱燒扵院中,勿令棄之出院,令人倉庫不虚。又縷懸葦炭芝麻,稽排揷門戶上,却疫病,禁一切之鬼。

(句读自己标的,有错误之处,欢迎请指正)


唐)韓偓撰《翰林集4卷》附錄

   清嘉慶十五年王遐春麟後山房刻本

閩小紀                

閩中壤狹田,少山麓,皆治爲隴畝。昔人所謂磳田也。喪亂以來,逃亡畧盡,磳田蕪穢盡矣。予寒食登邵武詩話樓,詩有“遺令不須仍禁火,四郊茅舍久無烟之句,及觀唐韓偓《過閩中》,有“千村冷落如寒食,不見人烟只見花之句,明張式之撫閩,亦有“除夜不須燒爆竹,四山烽火照人紅”之句,千古有同悲也。


《古今岁时杂咏》收录唐人除夕诗 65首,宋人除夕诗39首,当然这远非唐宋除夕诗的总数,元人方回的《瀛奎律髓》节序类选除夕诗8首,清 代《渊鉴类函·岁时部》选录了除夕诗9首。

笔者据《全唐诗》统计,唐代除夕诗一共有108首,重出6首。其中初唐14首、盛唐16首、中唐43首、 晚唐35首,(刘衍军.试论唐人除夕题材诗歌【J】.新余高专学报,2003,(01):46-49.)


除夕,唐时又叫“除夜”“岁时”。唐代已经有守岁这个活动,孟浩然 《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看不卧”,唐太宗《守岁》诗:“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守岁无聊,所以要在庭中设庭燎(我河南的室友她家还保留有这个传统),大家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喝花椒酒柏叶酒,聊天。

张说《岳州守岁》:“除夜清樽满,守庭燎火多。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罗隐《除夜》:“儿童不谙事, 歌吹待天明”

此外还有燃放爆竹、驱傩逐鬼的活动:“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 侲子乱驱妖”;沈佺期《守岁压制》、“兰萎残此夜,竹 爆和诸邻。祝寿思明圣,驱傩看鬼神”薛能《除夜作》

除夕的时候还要把元日的东西准备好,比如桃符,还要吃27粒红小豆,就虀汁喝下,这个虀汁说是辛辣的食物应该是蒜姜韭之类的五辛。然后又扔27粒芝麻27粒小豆到井里,然后吃晚饭前要上椒酒和五辛盘给家里的长辈,次序是从年纪(或者辈份?)最小的开始。第二天早上可以接受符录(这个符录不会是红包的前身吧?)椒酒和五辛盘肯定要说祝辞,

元日(正月初一)祭祖,还要把破鞋破扫把处理掉(我们家这边有个习俗是:初一不动剪子等工具,不干活,应该是这个习俗的延续发展),而且这个破扫把还只能是当官的人去烧,不能扔出去,只能烧掉,再往门上悬挂芦苇、木炭、芝麻之类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