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丘墨泉,你了解吗?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我们今天看到的墨泉为后起之秀,但“墨泉”之名并非新名,古时即已有之。  据考证,隋唐时期,章丘地区即多水泽,当时的阎码村周边的土地为湖底淤泥,呈黑色,而地下涌出泉水后,水便呈墨色,而汇聚低洼处的泉池因此得名为“墨泉”。

  明洪武年间,古墨泉周边逐渐形成村落后,村民便于高地筑台,疏通沟渠排水,但仍有船只在河渠间穿梭,于是周边村落自成码头,村名也延续至今。清道光十三年(1833)《章丘县志》载,时任知县吴璋任总纂,刑部主事翰林院庶吉士吴县曹懋坚纂修,王绳矩、袁淦、席湘等30人协修县志,将位于县城西北方阎码庄南的墨泉收录在册。也就是说,清代时期,章丘就有了墨泉。

章丘墨泉,你了解吗?
章丘墨泉,你了解吗?
章丘墨泉,你了解吗?

  另,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济南府志》,是古代地方志中收录济南名泉最多的一部县志。此书中济南山水志里共收录济南境内名泉151处,当时的章丘墨泉也被收录其中,记载如下:“(墨泉)在章丘县西北十里阎码庄南,县志云以水色如墨,故名。”此处章丘县即旧时的县城绣惠。

  由此可知,清代县志中所记录的墨泉并不在现在墨泉的位置,而是在阎码村。此村位于章丘老城(今绣惠街道)西北十里,宁家埠街道东偏北,旧时隶属章丘县城关厢乡,现隶属于宁家埠街道。

  由于历史原因及气候变化,位于阎码庄的古墨泉因水源有亏,泉水渐涸,后来或因多年干旱消失,或因人为封堵而消失,自清末以来就已无处查证。也因古墨泉后来不再喷涌,导致以后的县志、府志再无记载。

  虽已无泉水痕迹,但古墨泉泉域在丰水年份自然上涌,漫地溪流成河的情形却是一直持续至今,当地百姓为了克服泉水漫地无法耕种庄稼和地下涌水影响建房的困难,便开渠导流让泉水改道绕村。

  现在,古墨泉泉域周边的阎码、郭码、宋码、时码、张码、刘家道、田家洼、大沟堐等村庄河叉纵横,溪流潺潺,泉水清澈,依稀仍可见水乡之貌。

  古墨泉已无踪迹,百脉泉之侧墨泉虽新,却泉涌若轮。时代交替,泉水从历史流淌到现代,喷涌无羁,日夜不停,激湍成河,尽显墨泉之无双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