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逍遥_书斋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说起波兰,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挨揍,毕竟波兰在近代老是被邻国欺凌,甚至是瓜分亡国。说起谁揍波兰揍得最厉害,人们第一想到俄国或者德国,实际上在17、18世纪瑞典揍波兰揍得最狠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一跃成为欧洲一流强国。在瑞典国王古斯塔法二世带领下,“瑞典方阵”正面打破了曾经所向披靡的“西班牙方阵”,瑞典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术一度是世界上最强的。

波兰为欧洲阻挡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进攻,名副其实的“欧洲屏障”“天主之矛”,但就在18世纪给瑞典打残血了,从此失去东欧第一强国地位。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波兰甲胄

1654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继位,刚继位时候,他的国家在三十年战争中损失巨大,严重透支。瑞典穷得只剩下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没有钱,军队就是负担。那怎么办呢?当然是靠攻打其他国家来回血。

这时候波兰统治下的乌克兰哥萨克爆发大规模骚乱,哥萨克选择离开波兰支援加入新兴的俄罗斯(当时彼得父亲阿里克谢在位),波兰内部乱成一锅粥。

所以不打波兰白不打,卡尔十世便在在位第二年,1655年发兵入侵波兰和其控制下的立陶宛。

很快瑞典军队占领了波莫瑞,并挺进大波兰地区,波兰军队败得败,投降得投降。波兰各省被瑞典占领,并且首都华沙被瑞典军队洗劫一空,华沙毁坏严重。

幸亏卡尔十世和本篇文章主角彼得一样,只对出海口有兴趣。所以瑞典只将波兰沿海地区给夺走,至于其他地方只当临时占领区。

有句话叫不怕遇到强盗,就怕遇到有文化的强盗。像突厥、蒙古就是前者,只要你钱或则命。后者不但这两个都要,还要夺走你的藏书和一切科研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就是这样的,日本人不但烧杀抢掠,还专门想方设法搞到各种中国古籍和古董,抗战结束后,这些东西跟着日军带到日本,以至于现在除了中国外,日本是研究中国史最厉害的国家,甚至有些方面比国内学者还强,国内学者要查一些史料还得去从日本找呢。

瑞典也是有文化的强盗,他们专注于掠夺波兰的各种科研成果。早在14世纪波兰就搞出了中欧地区第二所高等学府。而且这所大学不像西欧那样专注研究神学这种虚拟东西,而是像意大利的大学那样专注于世俗。为后面波兰文化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学者开始热衷研究罗马时代的古典文学。波兰因为包容多民族共存,所以波兰文化既很丰富也很杂烩。但这不影响波兰在科技、艺术等领域有着极高造诣。哥白尼,居里夫人就是波兰人。

波兰是当时欧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俄罗斯诺曼诺夫王朝初期还曾着重效仿波兰,且推广波兰文化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波兰翼骑兵动漫形象

瑞典军队拿走了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绘画、雕塑、家具、整个图书馆的藏书。还放火烧了很多教堂,因为瑞典是新教国家,波兰法理上是信天主教的,所以瑞典人当然容不下。

17世纪50年代瑞典入侵波兰这段时间,是波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不亚于苏联德国波兰造成的危害。波兰把瑞典入侵时期称之为“大洪水”,也就是把瑞典军队比喻诺亚方舟神话里的大洪水,可见其灾难程度。

大洪水对波兰的影响随处可见,光从表面上看,波兰的谷物被大规模破坏,大部分村庄和城镇被烧,人们在乡下到处流浪,食物产量降低到了灾难性的程度1668年才勉强稳定。

1600年波兰—立陶宛大公国人口1000万,到1650年增加了23%,在接下来的10年里,到1660年,人口下降率总量¼。整个联邦城镇人口的数量减少了80%

随着波兰人民物质下滑,波兰人民精神层面和道德素质也开始全面下滑。原本波兰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对宗教的包容态度部分是文化所致,政治上三权分立。波兰公民不但识字率高,而且不少人出国留学过。

正因为被瑞典入侵,波兰人民开始痛恨外国人,整个民族变得不再包容,开始排外和保守。由于经济遭遇打击,教育和文化跟着落后,很多领域甚至都倒退到中世纪了。人民素质也变差了,偷盗抢劫开始在波兰随处可见。

甚至波兰变得也不再民主,开始向君主专制靠拢。人民心中也没有投票权概念,所以选举国王大会参加的人越来越少。波兰算是全方面堕落了。

所以波兰错失了成为像英国、俄罗斯那样的超级大国的机会。

即便如此,波兰还在17世纪末期创造了最后的辉煌——在维也纳遭遇土耳其苏丹大军围攻之际,国王扬索别斯基率领波兰翼骑兵大破土军,波兰援助是维也纳之战胜利关键,这一仗使得土耳其帝国对欧洲的扩张势头就此终结,波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主之矛”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拟人化波兰

波兰在维也纳之战中的胜利并未让波兰享受胜利者应有的待遇,相反波兰在维也纳之战后十余年持续衰落。

1696年,波兰国王兼一代名将扬索别斯基率去世,接下来的波兰国王选举是一场彻底的失败。来自法国孔蒂亲王以绝对票数优势当选波兰国王,但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奥古斯特却抢先一步未经过波兰议会允许自立为波兰国王。

孔蒂亲王倒懒得跟奥古斯特打,反正还有法国王爷当,于是便离开波兰回到法国了。这是波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外国人当选波兰国王,也是第一次国王当选后被赶走的。

奥古斯特是个典型的东方式君主,他想在波兰实行集权。但由于波兰民主已久,想要立刻集权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需要一次对外战争胜利来提高个人威望。

于是奥古斯特打算通过对瑞典的战争来建立功勋,毕竟瑞典是波兰死敌,要是将其击败那可绝对得到全波兰人支持。但是这时候瑞典很强大,光靠波兰一国难以战胜。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瑞典和波兰的恩怨仍在继续

1698年,奥古斯特便将目光投到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身上。尤其是这个彼得,不用他派使者到俄罗斯去,也不用请俄罗斯使者到他这里来,因为彼得本人就在波兰国内。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1696年奥古斯特刚刚继位,俄罗斯这边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束后说起。也在这一年里,本来就体虚多病的伊凡五世沙皇去世,彼得成为了俄罗斯唯一的沙皇和主宰者。

彼得如他已故的兄长费奥多尔三世一样,认为俄罗斯想要成为强国必须要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西欧文明,为了吸取西欧文化,从俄土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697年起,彼得伪造身份以俄国外交官身份访问英国、荷兰、德国各地

彼得决心要做的事情意味着丢下他的国家和宫廷,去弥补自己的教育缺陷,以填鸭方法恶补西欧技术。这种自学的举措在世界史

绝无仅有,更不要说在俄国历史上了。寻欢作乐、外交攻势、军事侦察和学习融为一体。此前不曾有一位沙皇离开过俄国。那样风险太大,沙皇的缺席往往会导致国内宫廷政变发生。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彼得大帝

事实证明彼得这样“留学”是对的,彼得“微服私访”式前往西欧其他国家见世面在俄国历史上叫做“大出使”

1697年3月20日,彼得率领他们的使团启程了。共有250人,包括使臣、友人、神父、号手、厨师、士兵。

不管走到哪里,西欧的先进技术都让彼得一世眼花缭乱。西欧人则对彼得那典型的俄罗斯性格——粗野的热情和野蛮的狂怒感到诧异。

彼得的第一站是瑞典的立窝尼亚省,他在那里绘制了当地防御工事的草图。结果偷学被当地瑞典人发现,然后被立刻赶走,彼得从而非常厌恶这个地方,当然日后彼得真的和瑞典开打了。

在穿越神圣罗马帝国时,他拜会了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亚,即后来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母亲。

彼得不擅长闲聊,面对一群优雅的德国贵妇,羞涩起来:“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彼得还与贵妇跳舞,摸到了贵妇那鲸须制成的紧身胸衣,目瞪口呆,不禁喊道:“这些德意志女人的骨头真硬得不得了!”

彼得玩乐归玩乐,正事一点也没耽误。根据当时见过彼得的人口述,彼得总是亲自干活,建造船只,手都生茧了。

1697年8月18日,彼得一世抵达荷兰的赞丹造船厂,以“造船匠米哈伊洛夫”的名字进入船厂做工。

他后来按照皇家的方式,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为了在这门技术上不落后于自己的臣民,君主(彼得自己)亲自前往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进入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

他还雇用了荷兰和威尼斯造船匠,并命令每一位权贵都为他的新海军资助一艘船。彼得很快认识到,俄国需要自己的技术知识,于是后来派遣了50名贵族到荷兰的造船厂学习。在水手、商人和修理工当中,他网罗人才,不管阶层、年龄或民族。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在造船厂通过打工学习技术的彼得

彼得不仅在荷兰学习造船技术,还顺带学习了医学,他没事时候就在荷兰那边看验尸工解刨尸体,这连跟随他的贵族和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

彼得为了锻炼学习到的“医术”,还买了一套外科手术器材,旅行时总是带着。如果他的亲信需要做手术或者拔牙,他总是坚持亲自操刀。但彼得身边的人害怕他的操作,并又不好说。

出访的第二年1698年1月11日,彼得一世抵达英国伦敦,在肯辛顿宫拜会了威廉三世国王,观摩了当地议会的议程。

彼得在英国还找了一个女票友,是个名叫利蒂希娅·克罗的英国女演员。

除了学习造船和医学,彼得还顺带学习了西欧一些软文化,甚至连园艺这种都学习,彼得倒很适应,但是他身边的近臣要适应西欧式生活却非常痛苦,毕竟俄罗斯人“大老粗”日子习惯了。就像让北方粗野大汉强行做彬彬有礼的江南公子。

之后彼得开始返程,他去了哈布斯堡的首府维也纳,拜见了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大帝

但在这时候,彼得收到一个消息,亚速发生兵变,并且叛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所幸被一个将军给平定了。

在大出访过程中,彼得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段时间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并且在当地都备受好评。

彼得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按照中国角度来看,彼得这些行为在中国古代要被朝廷官员或则史书骂死了,就拿明朝两个皇帝举例,明武宗亲自带兵出国讨伐敌人,明熹宗整日做木匠活而不上朝。所以这两个君主在明朝史书风评极其不好,恰好彼得都满足这些条件了。

而且明武宗喜欢给自己加封官职,自称什么“大将军”。彼得也给自己自封过“海军中将”,这都“自贬身份”,毕竟君王是君王。

但是我想说彼得为了进步,不顾他人眼光,打破常规而带给国家先进技术好让国家民族强大,这种君王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千里挑一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彼得这么做,俄罗斯不强大才怪

当彼得自1698年从国外回来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禁止他们下跪,后来又下令禁止穿俄式长袍。彼得鼓励贵族学习西方人的嗜好,要他们头戴撒了香粉的假发,脚穿喇叭口的长统靴,带着妻子儿女参加各种晚会、舞会、进行社交往来等等。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身穿戎装的彼得

如果不从彼得就用权力迫使他们做,很快俄罗斯的宫廷面貌就已经焕然一新。

7月19日,彼得回国途中经过波兰,以沙皇身份会晤了刚当选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奥古斯特见到彼得第一件事就是跟他谈美女,毕竟奥古斯特本人就是个好色之徒。

奥古斯特当时28岁,比彼得大2岁。精力很旺盛,情妇颇多,一共生了354个私生子。据说曾醉酒无意中把自己女儿那啥了。

他不但自己喜欢美女,还喜欢把收集到的美女送给客人和朋友,

所以奥古斯特见到彼得按照惯例也对彼得送美女,但是彼得无动于衷,仿佛是个被阉割的太监。

奥古斯特只好拉着彼得一起喝酒,当奥古斯特在酒桌上说出这件事情时候,立刻让彼得来了兴趣。那便是——肢解瑞典帝国

瑞典国王刚去世,王位传给了一个16岁的少年—卡尔十二,因此瑞典似乎十分虚弱。现在俄国有了一个机遇,完成历代沙皇祖先们的志愿——获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而这个卡尔十二也将成为彼得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卡尔十二

1698年9月4日夜间,彼得一世和重臣们返回莫斯科。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趁他出国期间在国内闹事的暴乱分子。

由于造反的是禁卫军,彼得组建的禁卫军都是小时候的玩伴,如今彼得对于背叛自己的人毫不犹豫的处死,而且处罚过程非常残忍。

彼得先将2000名谋反的禁卫军囚禁在一个地方,光刑讯室就建了14间。除了星期天之外,14个刑讯室每天跟麦当劳一样24小时工作,狱卒逼迫囚徒们吐露是谁企图废黜彼得。

可这些人表现出令人惊异的顽强坚毅。犯人被毒打陷入昏迷之后,彼得的御医使他们恢复知觉,以便继续拷打。

彼得亲自观看了许多刑讯,并坚持要求所有亲随都来看。一名犯人在拷问架上被拉得四肢脱臼,然后被鞭笞了20下,仍然一言不发。

彼得也失去了耐心,举起手中的棍棒,狠狠地将其插入犯人的嘴巴中,将其撑开,并吼道:“招供!畜生!”

“招供!”

彼得是个2米多壮汉,下手自然是狠,很快犯人被他打得嗷嗷叫,结果不死也残。

犯人们遭刑讯一个月之后,彼得下令开始处决犯人。200名囚犯被吊死在莫斯科城墙上,每座城门吊死6人,而红场上公开绞死了144人。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彼得处决犯人

当然这是“幸运”的死刑犯,还有一些死刑犯被彼得下令斩首,说是斩首,其实彼得交待刽子手对一些犯人实施腰斩和一些不亚于中国古代的酷刑,场面自然血腥无比。

这些都不够,彼得还亲手杀死了5个死刑犯,有些史料说他亲手的杀的不止5个。

在处决犯人时,彼得及其亲信还在宫殿里纵酒寻欢,令在场的外国人瞠目结舌。一个驻守俄罗斯的外国大使认为彼得做法过于残忍,还当面指出彼得这一行为。

彼得却说:“如果你是俄罗斯公民,我也会把你这么处置。”

那个外交官当场被吓得不敢说话。

彼得总共处决了1000人,由于这些禁卫军造反是打着拥护他已经退位的姐姐索菲娅复辟为名,所以彼得将总共200具死刑犯尸体悬挂在索菲娅居所的门前。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索菲亚一世

并且不允许摘掉,让尸体一直挂在那。一整个冬天过去了,尸体自然腐烂,光发出来的恶臭就让住在那里的人没法住,我估计索菲娅也再也不敢想着当沙皇的事情了。

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彼得是一个残忍的人,而且他虽然努力学习了西欧文化,但依然不失去俄罗斯沙皇骨子里流露出残忍、阴冷、无情的血液,彼得也是一个可怕的人。

连我都对彼得敬畏起来。

也就在1698年这年里,彼得离婚了。因为彼得在出访西欧过程中喜欢上一个荷兰美女,彼得移情别恋。彼得的皇后叶夫多基娅在信中向彼得抱怨。

彼得很恼火,回国后除了处理叛军外,第一个也处置了叶夫多基娅这个女人。叶夫多基娅还为彼得生下了皇太子阿列克谢。但阿列克谢从小就要历经母子分别,彼得强迫他的母亲叶夫多基娅前往修道院出家。

叶夫多基娅到了修道院后,不甘寂寞还找了个情人,彼得听说后下令将她情人抓起来,且当她面处死。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彼得和叶夫多基娅失和

彼得内政和家务事处理完了,接下来就是处理对外事情。

1699年彼得开始着手发动对瑞典的战争,在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主导下,彼得丹麦新国王腓特烈四世(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子)三个君主签署盟约,组成对抗瑞典的“北方同盟”。

俄罗斯版“洋务运动”:彼得大帝改革

北方同盟——左起为丹麦国王腓特烈、俄国沙皇彼得、波兰国王奥古斯特

不过根据波兰法律,波兰参战需要议会批准。所以奥古斯特只能以他神圣罗马诸侯国萨克森侯爵的身份去加盟。

北方同盟组建后,很快大战在即,一场改变欧洲大陆历史的战争就要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