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散文 || 桃花源里大观桃——观李武刚新著《肥城桃发展史》

 竹溪浣月 2024-05-22 发布于山西

风流雅舍


桃花源里大观桃

——观李武刚新著《肥城桃发展史》

冯  伟

肥城因盛产肥桃而闻名中外,又因百姓生活幸福而被誉为“世上桃源”。独一无二的肥桃,作为小城的“身份证”,无疑是肥城最为亮丽的文化名片,最为显著的文化地标。而览古视今,却尚无一部权威著作全面系统梳理阐发肥桃发展与研究历史。近读肥城学者李武刚先生新著《肥城桃发展史》,则倍感其扑面桃香阵阵,入眼摇曳生辉,桃花灼灼,见木见林。整体看,该书可谓色香味俱佳的硕大一枚肥桃;而察其细微,则如入肥桃之博物馆、大观园,确乎近肥桃发展研究集大成。该书融史料性、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而趋“前无古人”,又以其内容的包容性、资料的多样性、文化的探索性、艺术的创新性而启来者,不愧为一个古今相顾、内外兼容、形神具备、文质相含的硕大“肥”字。

史料的丰富性,无疑是该书最为耀眼的一个看点。上承清末,中继民国,下迄当今,远及美日法,凡目及关涉肥桃之资料,如著作论文、旧报新刊、消息广告、儿童图画、地方志书、乡土教材,等等,林林总总,不论文体,不论篇幅,不论朝野,不论雅俗,悉皆入列。而篇末《书目辑存》与《参考文献》尤为珍贵,可谓首次集肥桃万花于一束;附录节庆资料也应为首次集中梳理展示,全面而具体,系统而直观,依稀可见作者掰指一一细数18届肥城桃花旅游节、3届肥城桃节、13届金秋品桃节之盛况。硕果累累,花影人来。书中《肥城桃异地栽培》一目,旁征博引,客观科学,堪匡以往肥桃异地栽培难以成功之模糊概论。



书中引人入胜的另一佳境是生动活泼、形象多彩的新旧图片。不说鲜花盛开的桃园、人声鼎沸的节庆、桃香暗袭的会场等以往资料常见图片,单从收入有关肥桃图片的种类、数量来说,亦可谓琳琅满目。照片、插图、书影、书法、绘画、器具实物、城标,甚至连商标、门票、镜纸、明信片都成为作者描绘桃园春色的精妙画笔。如,民国期刊中的肥桃图,桃园镇山腰“世上桃园”航拍图,《桃园诗选》中的桃仙图,《小朋友画报》所绘肥城桃,《老残游记》书影,1905年的《大公报》影,1907年美国农学家弗兰克·迈耶在肥城桃园里的照片,冯玉祥《肥桃诗》书法、吴耕民题词书法、欧阳中石题词书法,肥桃墨盒、玉杯等艺术作品中的实用肥桃器具图,1960年拍摄的纪录影片《世上桃园》剪影,桃仙图镜纸,肥桃油画、宣传画,肥城“仙女献桃”城标,全国首届展桃会桃王、桃农检查桃树生长情况、肥桃选优装筐等图片,民国期间的桃香粉商标,当代肥桃商标、肥城桃花茶商标、挂面商标中的仙桃,“桃乡寄意”明信片,历次节庆门票、入场券、宣传册,等等。这些都如压弯枝头的累累肥桃,在微风中闪烁在一望无际的绿叶间。

“乱花渐欲迷人眼”。拂去历史的尘埃,剥开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史料表面,理好多与少、大与小、远与近、新与旧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串珠成线,连线成面,清晰地呈现出肥桃发展与研究脉络,亦是颇见功夫的手腕儿。所幸,我们在李武刚先生的肥桃大观园里,徜徉流连,依次赏到了肥桃的源头和肥桃的栽培、品种、培优、包装、运销、加工等环节,以及肥桃衍生出来的文化、研究、挖掘、传承与弘扬。于是,水果的肥桃,神奇的肥桃,贡品的肥桃,服食的肥桃,中药的肥桃,民俗的肥桃,文学的肥桃,艺术的肥桃,文化的肥桃,甚至红色的肥桃,直至“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肥桃,渐次向我们一一走来。


除了当今网络搜索的便利,李武刚先生肥桃大观园的营造多赖于其作为藏家的收藏。藏家重书,对旧书、对乡邦文献尤甚,后兼整理与研究。从文献介绍到学术探索,武刚步步为营,一一走过了读者、藏者、作者、编者的寻觅长途和心路历程,并向着学者一路升华。至数年前,武刚首部正式出版的专著《泰山宗谱叙录》问世,填补地方文献一项学术空白。此后,武刚编书著书一发而不可收。其情其景,亦如眼前清明桃花。

桃花源里,可以观桃,也可以观人。人面桃花,年年不同。我们期待“桃源中人”李武刚先生在更多“桃园”里结出更多硕大肥桃。

2023年4月8日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李武刚著《肥桃发展史》,2023年3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24万字。

李武刚简介

李武刚,男,1976年9月生。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泰安市社会科学专家,藏书2万余册,建有私人藏书楼——肥城家谱博物馆,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山东历史学会会员、山东家谱学会常务理事、泰安市政协特聘研究员、左丘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兼任肥城市收藏家协会会长、肥城乡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泰岱文化》《肥城春秋》杂志主编,出版专著《泰山宗谱叙录》《肥城桃发展史》,参编《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牛山志》《边院镇志》《涝洼村志》(执行主编)等著作20余部。在《藏书家》《寻根》《泰山学院学报》《联合日报》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军寨村人。现任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工作室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初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乡镇党委宣传、文秘、办公室和市纪检监察、市政协文化文史等工作。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编《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肥城抗战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风物肥城》等著作多部。其中,任《肥城·我的家》特邀主编,《肥城一中创建史略》主撰,《肥城五千年》《左丘明志》《让左丘明绽放光明》《文脉铭读》副主编。《肥城五千年》荣获“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一等奖”;《左丘明志》列入《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省史志优秀科研成果。另外,策划编纂出版《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泰山宗谱叙录》等书多部,指导编纂《牛山志》《边院镇志》等。

2014年5月,奉命具体负责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并主持其日常工作(至2018年),创办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左丘明文化、也是肥城唯一一份具有省级内部刊号的《左丘明文化》杂志,任执行主编6期,主编2期。在省市级文史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宋李穆墓志考》在2017年第6期《寻根》杂志(河南大象出版社主办)发表;《民国版与清代版〈左传精舍志〉之初步比较》,在2015年第2期《泰安文史》发表。主持的《左丘明文化发掘传承研究》被泰安市社科联确定为2016年度重点社科课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社科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出版个人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并被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政协文史馆等单位收藏。《甲午书简》荣获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