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房里能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海女407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家庭常备中成药速查图片

图片

学习整理本书中部分经典名方中成药方,供有兴趣书友参考。
1、补中益气丸: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特殊功效:多劳心劳神,长年的用脑致脾胃虚弱人的常备药;治疗气虚发热(一阵阵烦劳发热)。
服用方法:如为了改善体质作保养用,可以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吃一次,晚上临睡时再吃一次,如果需要用它退低热,可以中午再增加一次。(长期调养服用安全的)
类似中成药: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
2、金匮肾气丸:
主要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性热。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特殊功效:减肥——针对脾胃气虚和肾气虚,怕冷虚胖;温补肾阳——针对肾虚腰疼、腰酸,起夜次数多,小便清长,口渴喜喝热水;不感冒但鼻涕、哈喇子多等。
服用方法:丸剂适合长期服用,吃肾气丸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短时的上火、口干、口疮,但如果虚寒症状没完全解决还需要坚持服用。可用凉的蜂蜜水送服,有清热滋阴的效果。
类似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右归丸(纯补药,如有痰湿慎用)
3、人参归脾丸: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特殊功效:改善忧思、健忘、失眠、头昏疲劳、面色发黄等症状。可以做长期服用的补血补气保健品。
服用方法:一次2丸,一天2次,最好空腹服用,清晨起床时吃一次,临睡时吃一次。注意如果热感冒,暂时停用,等发热好了再用,如舌苔很腻的时候也要先用二陈丸之类的药先“打扫”一下肠胃,舌苔薄白后再用。
类似中成药:柏子养心丸(针对失眠)、枣仁安神口服液(更平和)、
4、附子理中丸(性热,易上火):
主要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性热。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特殊功效:减肥——针对中年发福,肌肉变得松软的胖子;遇冷就泻,大便溏稀,肚子怕冷;手脚冰凉的;(阳动力不足)顽固性便秘。
服用方法:春夏天气炎热或者干燥,一天吃一次,也可以两天吃三次,把之间的时间空均匀就可以。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如肚子仍旧怕冷,寒并没有彻底驱散出去,可用冷水送服附子理中丸,也可用黄连1~2克,或者用苦丁茶1根泡水送服附子理中丸。
类似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气祛湿但不驱寒,更温和)、黄芪建中丸(重补,温弱,更适合虚为主、寒为辅的胃肠问题)。
5、八珍丸(适合女性,立秋后服用):
主要成分:当归、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性温。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健脾和胃。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特殊功效:适合气血双虚的“黄脸婆”;改善月经问题;
服用方法:空腹时吃,早上起来一次,一次可以吃1~2丸,晚上临睡时再吃1~2丸。最好在立秋之后开始补养,吃到开春。其间如果有胃口不好的情况出现,可以配合二陈丸之类的药开胃,尽量能坚持吃够秋冬两季。
类似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加黄芪肉桂,温阳补气,适合更虚弱)、人参养荣丸(针对失眠)。
6、生脉饮(唯一夏天补药,防血钾流失)
主要成分:五味子、人参、麦冬,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特别功效:改善气虚体质、夏天容易出汗、容易疲劳、有气无力。
服用方法:生脉饮是口服液,常规是一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一支,饭前服用。如果这个人虚得明显,可以适当加量,每次可以加到两支。人参不能与萝卜同时吃。(萝卜破气)
生脉饮是夏天补药。
自制生脉饮: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类似中成药:四君子丸(侧重补脾气)、补中益气丸(补脾气,不直接补心,慢)、
7、养阴清肺丸:
主要成分: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川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性凉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特殊功效:肺和皮肤随时增加“保湿剂”,也避免干燥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
服用方法:一次两丸,一天两次。如糖浆应该在一天内喝完,一整天都喝这种水,使药效持续。
类似中成药:川贝枇杷露、鲜竹沥水、羚羊清肺丸(去肺热,寒性,中病即止)、二母宁嗽丸。
8、二陈丸:
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吃补药前如舌苔有腻,先吃二陈丸祛痰湿,治脾胃虚弱。
特殊功效:可治失眠。
服用方法:最好是空腹吃,便于吸收。早上起来或者是两顿饭之间吃。
(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藿香正气水。)
9、五苓散:
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性温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特殊功效:解决阳虚口渴问题,可使女人面容变得紧致。
(五苓散是可常用的、调整功能的药物,它的药性相对于其他温补肾阳的药要平和,在帮助女性增加水液代谢的同时,也能避免“甲减”在两年后弄假成真。)
服用方法:只是觉得自己有面部臃肿的问题,想借此改善,可以减少用量,一天服用一两次,一次6克就可以。
类似中成药:胃苓丸、四苓丸。

跟失眠有关的

这本书一方面列出现存的中药来自千金方,我把失眠的整理下来了……
很实用,怎么使用,还有养肾、肝、脾、胃,如何利用中成药减肥都有……
——————————————
柏子养心丸越累越睡不着的失眠者
最早出处:明代《古今医统大全》
使用年限:500年
主要成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五味子(蒸)、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总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心气虚寒引起的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乏力
典型征象:失眠,乏力


天王补心丹开给“文弱书生”的安眠药
最早出处:明代《摄生秘剖》
使用历史:370年
主要成分: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云苓、五味子、远志肉、桔梗
整体药性:凉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导致的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典型征象:失眠,忧思难解

朱砂安神丸专治眼睛含水的失眠人
最早出处:宋代《医学发明》
使用历史:980年
主要成分: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
整体药性:凉
功能主治: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典型征象:失眠,心神不宁,唇色红艳

加味逍遥丸能吃的“祛斑战痘”美容剂
最早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时间:930年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引起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典型征象:郁闷而致月经失调,憋闷而致胃口大失,烦闷而致斑出痘长痘

人参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

问 哪些人适合吃人参归脾丸?
答 劳心劳神的人:工作繁忙的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比较容易产生忧思,经常面色萎黄、失眠,年纪轻轻就开始健忘了,对这种人来说,人参归脾丸是应该常备的药物。
面黄肌瘦的人:瘦是因为脾胃出了问题,要么不能多吃,要么吃了也白吃,消化吸收不了。用人参归脾丸把虚弱的脾气补起来,原来不好的胃口会被打开,过去吸收不了的营养现在可以被吸收,气色也会逐渐变好。

安神温胆丸

安神温胆丸先壮身体后壮胆
最早出处:唐代《千金方》
使用历史:1300年
主要成分:制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炒)、枳实、远志(制)、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大枣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害怕黑暗,不敢独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