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六年级女生遭遇校园欺凌、厌学、人际关系差,该怎么办?

 扶禾心理教育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K同学,12岁六年级女生,来自深圳,进入扶禾心理教育8个月。

经家长陈述以及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拒绝上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频繁请假甚至长时间待在家里,沉迷于游戏世界,与父母的沟通也日益减少。害怕面对学校的种种压力,尤其是学习上的挑战,看到同学比自己优秀就会特别焦虑,感觉自己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同学。

2、负性事件遭遇。对学校的恐惧源于过去的负面经历,两三年级时被班主任的无故批评和罚站;四年级又遭遇了同学的排挤和嘲笑。这些经历让她对学校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开始与老师同学产生对抗。

3、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差也是该生压力的来源之一,父母对她的管理严格而苛刻,觉得父母重男轻女,只爱弟弟。父亲经常训斥她,而母亲很少关心她,在这样的环境下,该生任性而情绪化,容易情绪崩溃。

4、缺乏自我认同感,既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又常常陷入自卑的情绪中,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赶上别人,对任何事情都感到不满意,害怕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总是希望别人能够主动关心她。

5、人际交往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过于迎合他人,常常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面对冲突时,要么选择回避,要么采取对抗的方式,非常好强,输不起,同时害怕被人拒绝和抛弃,总是努力避免让别人生气,以维持表面的和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及合理的思维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进程。个体对自我认知不够明确和稳定,往往忽视自身需求,过于关注外界评价,对他人了解片面,易产生恐惧被拒绝和遗弃的情绪,内心充满不合理的信念,阻碍了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进入机构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入学时父母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自信心培养

3.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4.建构学生力量感

5.抗挫折训练

6.情绪控制训练

7.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3

调整历程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混乱问题


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改变不合理认知和情绪疏导

每周至少一次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通过心理课、沙盘治疗探究学生关系混乱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对其人际模式进行分析和引导,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形象,能够把内心痛苦清晰化,让内心有力量感。其余则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

每周超10+课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性。

期间还会安排家庭治疗课程,让家庭成之间更好的相互认识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找到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提供沟通技巧和情感表达技巧,进而做到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家庭心理咨询
2、一对一教学,解决基础不扎实问题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和个性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逐步提升该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检验学生人际互动模式调整,增加其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

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活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对一些基础不牢的学科进行基础式学习,对掌握比较好的科目,进行超常学习。

另外,一对一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检验学生人际互动模式调整,从比较自卑到乐观积极和老师互动转变。


3、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具体地、持久地进行养成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自省习惯等具体化的素质因素。从习惯着手,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性。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
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兴趣爱好培养

  •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续反馈

学习动力方面,学习能力及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规划,深刻理解了学业对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意愿也得到了提升,能够主动调整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对学习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能够自觉地安排学习计划并执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与转载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