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兵原创】老兵李勇先生的摄影、书法、短文合集荐赏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4-05-22 发布于内蒙古

老兵李勇先生的摄影、书法、短文合集荐赏

一、家乡

    清晨,太阳从山的那边爬上来,一缕金色的光铺在黄土坡上,瞬间它变的鲜亮起来,凸凹中,显现了强烈的光感,使本来灰头土脸的黄土坡,闪烁着金色的光,荒芜中蕴藏着勃勃生机,苍凉中凸显着铮铮风骨。查干沐沦河静静的沿着黄土坡一路向东,她是滋润着两岸的母亲河,是鸟儿们的乐园。岸边的枯草像是涂上了一层金粉,黄灿灿的,与泛着清波的河水交织在一起,闪动着耀眼的光芒。大天鹅超低空的飞着,这是它们每天例行的晨练,在这静谧的没人惊扰的地方栖息、休整、觅食。家乡的天格外的蓝,蓝的纯粹,蓝的透彻,没有一丁点杂质,家乡真好。







二、鸿雁

   在右旗至林西的一条一级公路上,一座几百米长的大桥横跨在查干沐沦河上,宽阔的水面和大片的湿地为成千上万的鸿雁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地方。站在桥上,看见鸿雁们每天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散步、觅食,着实为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里平静的生活而慰藉。鸿雁体型较大,是空中飞行的顶级高手,可在地面上步行,却是不好恭维,它们行的迟缓,摇摇晃晃,踉踉跄跄,用鸿雁在地面行走的姿态,做“鬼子进村”的形象代言人,确有相像之处,只是辱没了鸿雁的形象,因为日本鬼子比畜牲差远了。

三、将军石


  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二道沟,有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当地人称之为“杨令公石。”一身戎装,全副披挂,低垂的眉眼,翘起的山羊胡子,鼻子、嘴巴清晰的轮廓,特别是被压歪了的头盔,无不刻画一个威武刚强,宁死不屈的老将军的形象。据当地人传说,一千多年以前,北宋二十万大军进攻雄踞北方的大辽。辽军在著名的女军事家萧绰的指挥下大败宋军。在山西宁武一战中,宋军大将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但他英勇不屈,拒不投降,辽军统帅深知老令公是宋朝国之栋梁,中流砥柱,一门忠烈,不敢僭越,遂押送其向辽上京进发,老将军在行至宁城二道沟时绝食而亡,化作巨石 ,屹立山上。








四、水暖鸭先知


   宋代诗人苏轼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经典诗句,道出了勃勃生机的初春景象,各种雁形目的鸭子们,像一张张鲜活的京剧脸谱,粉墨登场。虽是阳春三月,寒意却迟迟的不肯退去,仍就是满眼的枯黄,南方的鸭子们,不远万里,向北迁徙,有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还有鸳鸯等水鸟和渉禽鸟类,迁徙至赤峰地区做短期逗留休整。一只花脸鸭和一只斑嘴鸭搭伴向月球奔去,他俩一定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的太多了,于是突发奇想,哥俩一商量,咱到月球去晃荡一圈如何,俩人一拍即合,说走就走,蹭——朝着月亮就奔去了。








五、秋之韵


   有人说,"是谁打翻了调色板,让秋天变的色彩斑斓",这绝对是一句名言,在四季舞台上,最多彩靓丽的应该是秋天,单单是树的叶子,就足够让你在缤纷的童话世界里体味着颜色对你视觉的冲击和渲染,枫叶的火红,白桦的金黄、杏树的粉红,无与伦比的是蒙古栎的叶子,蒙古栎是东北次生林中最重要的种群,它耐干旱、耐贫瘠、耐严寒,隐忍从容,淡定沉静,在欧洲寓意着思念与荣耀,被很多国家誉为神圣之树。在我家乡的大山里有非常多的蒙古栎,村民们叫它"波勒轰子",可能是蒙语翻译的不够准确,它的果实叫橡子,是野猪们的最爱,它在落叶前有四种颜色的叶子魔术般的变幻着,由绿色变成橘黄,再由橘黄变成火红,最后又红的发紫,特别是由最初的绿色渐变橘黄的时候,叶子的外圈是橘黄,中间是绿色的,像是翡翠嵌在玛瑙上的挂满了枝头的一串串璀璨的宝石,着实的赏心悦目。








六、将军

   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军黄忠,一身戎装,披挂上阵,在定军山大败曹军守将夏侯渊,一路厮杀,劳顿不堪,本想靠在山上打个盹,却睡得太沉了,一觉睡到了21世纪,于是乎就成了化石。低垂的眉眼,翘起的山羊胡子,鼻子、嘴巴清晰的轮廓,特别是被压歪了的头盔,无不刻画一个疲惫、酣睡的老将军的形象,宁城二道沟拍 








本文所使用图片、文字均为作者李勇提供

作者简介

李勇,58年出生,77年入伍,先后在守备第11师司令部、220医院、赤峰市环境保护局工作。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