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贺承德 2024-05-22 发布于山东

1923年11月12日,陶行知先生在给妹妹陶文渼的书信中写道:“我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何谓四通八达的教育?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指平民教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长河里,平民教育无疑是一种奢望。穷人家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学,无书、无师和无权无势一样,都是穷人的厄运。

读私塾的想必都是富人家的孩子吧,穷人家的孩子可能一辈子连私塾先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拜访私塾的颜值了。

有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四通八达的教育,能够通向全中国,亦能够通向全世界。毕竟教育家是有国界的,而教育是没有国界的。有的人不免疑惑,四通八达的教育能够通往监狱吗?对此,陶行知先生的回答是,能的。监狱是一所具有着特殊性质的学校,被关押在这里的犯人,因为他们的历史上的罪过,而在这里劳动着,改造着。只要他们心存善念,心中愉快,他们所在的地方仍是“天堂”。倘若他们心存恶念,心里难过,他们所处的地方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之遥,源于一念之差。

四通八达的社会是平民的社会。《礼记》中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理想社会的天下,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现实的天下有穷人和富人之分,有男人与女人之别。穷人地位卑微,富人的地位尊贵,但四通八达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谁说入伍的都是男子?女子照样可以参军。保家卫国是男子的荣耀,也是女子的荣耀。受性别的限制,花木兰替父从军需要女扮男装。现在的社会,女子从军何须女扮男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开明的社会。民主与平等,增强了开明的的亮度,也增大了开化的砝码。

敢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真的实现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和陶渊明心中的社会蓝图如出一辙。请问,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实现了吗?答案当然是实现了。阳光里,红旗下,到处都是世外桃源。女子和男子一样,都有读好书的权利。穷人和富人一样,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无巧不成书”,两个人都姓陶。从他们的思想宝库里,我都淘到了“宝”。这个“宝”就是:即使物质再贫穷,我们也要精神富有,做一个有理想、有格局、有涵养和有才气的人,并且为之而努力奋斗,不懈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