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的奇效秘方,神效非常,必见神效

 悦草盆 2024-05-22 发布于山西

治皮肤瘙痒症奇效方

组成:熟地黄100克,露蜂房100克,丹参100克,地肤子100克,苦参100克,蝉衣50克,乌梢蛇5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后备用(装瓶密闭)。用时,每服药末4克,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止。主治:皮肤瘙痒症。病例:用此方治疗皮肤瘙痒症患者145例,其中治愈140例,好转3例,有效2例: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89例,2个疗程治愈者51例。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首乌菊花汤治疗脂溢性皮炎

【处方】何首乌30克,生地黄、野菊花各20克,白蒺藜、羌活、白鲜皮、地肤子、黑芝麻各15克,白芍、赤芍、牡丹皮各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主治】脂溢性皮炎【加减】若头晕者,加枸杞子、天麻、钩藤各10克;        若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土茯苓各10克;        若大便秘结者,加白术20克,柏子仁15克;        若头皮痒甚者,用百部30克,煎水洗头【禁忌】忌烟酒及辛辣、油腻之品

养血平肝汤

养血平肝汤组成 旋覆花10克 生赭石10克 生石膏10克 首乌藤30克 当归 10克 杭白芍15克川芎10克木瓜10克生地10克香附10克杭菊花10克甘草10克功能 养血平肝,散风止痛。主治 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包括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疾患。 加减运用:血脉壅滞明显面见刺痛者,加红花10克,通血脉消瘀滞,属肝气上冲之头痛头晕者,加珍珠母30克、生石决明30克以镇潜之;面红目赤昏花等肝火较旺者,加钩藤30克,配合杭菊、旋骤花以清利头目;若腰膝酸软加川断10克、杞子10克、牛膝10克补肾气;阴虚明显见五心烦热、口干者可加北沙参30克、石斛10克以滋养阴液。

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化裁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

秦艽15g 川芎15g 当归15g 防风15g 羌活10g 细辛3g 白芷15g 僵蚕9g 独活10g 全蝎10g 白附子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    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加黄芩、生地、生石膏;风热表症加蝉蜕、桑叶、去细辛、羌活、独活;若面肌抽搐频发加地龙、蜈蚣以熄风通络止痉;若久病瘀血较明显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    服用方法: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空腹。

六神汤治疗面神经炎

六神汤药物组成:白僵蚕10g,白附子10g,全蝎8g,蜈蚣2条,炮穿山甲10g(研末冲服),地龙15g。
用法:用自来水适量浸泡20分钟,用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汁200ml。复加水适量,同法煎煮。复取汁200ml。2煎混合分早晚温服。然后将药渣以纱布裹包,早晚温敷患处。6天为1个疗程。
随证加减:痰盛者,加白芥子10g,制南星6g;有表证加羌活、防风各10g;体虚明显者加黄芪、鸡血藤各30g;肝阳亢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24g等。

不明高烧半月,中医见奇效

患者熊氏,男,年36岁,主诉半月前身体不明原因发高热。其发烧很有特点,一般下午两三点开始发作,初37.5℃,后逐渐上升。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时,发烧到38.5度以上,最高时可达到39.5度,至半夜12点时,温度逐渐退去。最初服用西医退烧药退烧,后不服药亦可以退烧。去三甲医院抽血及影像检查,未发现大问题。患者担心得了大病,备受折磨,体重下降近10斤,十分痛苦,找吾看诊时,通过四诊合参,发现其最大特点有三点:
一、定时发热。
二、舌苔黄厚腻明显
三、脉洪大
故从少阳入手,且以清湿热为主思路
处方:
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杏仁10克,滑石12克,茵陈12克,石菖蒲12克,川贝5克,木通6克,藿香10克,连翘10克,白蔻仁10克,薄荷6克,浙贝5克,射干10克,薏米10克,淡竹叶10克,厚朴10克。
服用两周,烧退。特别强调一点,我令患者加服同仁堂安宫牛黄丸4粒,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方解:
本方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治疗定期发热之专方,三仁汤合甘露消毒丹,均为清湿毒之良方,清湿热,三方合用,具有“和解少阳,清热除湿”之效,且安宫牛黄丸,为退烧之特效药。本方标本兼治,体温逐步下降,最终回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