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你主机值得买吗?深度体验零刻SEi14一周,聊聊真实感受

 Cool说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一年前写过一款5700U的零刻迷你主机,没想到热度非常的高,1500万的展现和大几千条的互动,也反应了大家对迷你主机这个“新物种”兴趣还是极高的。其中有一个朋友的评论就引发了大量的追评,他是这样说的:

“这玩意就智商税!主流游戏玩不了,甚至5、6年前的大作也不可能超过30帧,另外需要图形处理软件也用不了...”

从这位朋友的评论内容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确实有部分用户对迷你主机的定位和使用场景心存疑惑,再就是潜意识中觉得设备“越大才越强”。确实,5700U处理器性能已经限制了其使用场景局限于办公、影音、图文视频处理及小型游戏,毕竟售价在那里摆着。再进一步讲,如果舍得花钱,狠心一点换成是8845或125H,我想体验之后这位兄弟对小主机的观点或许会有很大转变,甚至迷你主机不容忽视的优势会让他拍案叫绝的。

比如今天这款新品零刻SEi14,不占空间、轻便易携带等小主机的有点就不说了,搭载了最新英特尔Ultra 5 125H处理器,计算和图形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在AI方面更是“战未来”的存在,再加上零刻全新的散热系统和外观设计的加持,性能够强、外观有质感、散热好足够静音,如果你还说不够强,那么就真的out了。

再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关心的,搭载8845HS的零刻SER8和125H的SEi14如何选?尤其是这两款机器价格相差也就一百块。这个其实很简单,如果玩游戏多一些,那么肯定是AMD,如果是为了剪辑、办公、直播、轻娱乐,那么肯定英特尔了!虽然AMD看似更yes,但是全新的英特尔Ultra 5 125H搭载的NPU AI加速器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视频会议、美颜、背景虚化、降噪以及图形增强低功耗运行性能上,表现会更好。另外,个人感觉英特尔在营销和软件生态上要好一些,毕竟10多年的稳定王者地位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

下面正式开始聊咱们今天的主角零刻SEi14,上手第一感觉就是质感给的太足了!从专利散热到磁吸式供电,虽然说零刻每一代产品都不乏创新的设计,都能看出厂家一直在精耕迷你主机这个细分领域,但是这次零刻SEi14壳体在材料和工艺上更高端,一体CNC成型全素金属外壳,是不是瞬间有了MAC Studio的味道。

另外,全新的风道设计也让整个机身开孔更少,一改常见的侧面、背面、底部进风的设计,气流从底部进入,依次通过SSD、内存、主板及处理器,再经由大面积VC均热板从机器背部排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道,设计思路上很像MAC Studio,不过零刻从新优化后,散热模组尺寸更小了一些而已。

接口部分,前面为用户准备了一个USB3.2(Gen2 10Gbps)和一个USB-C(10Gbps)数据接口,需要注意的是这款主机有前后3.5mm的音频插孔,实际使用中就很方便。

机身背后接口也是相当的丰富,除了2.5G网口和电源适配器插孔之外,还为用户准备了USB2.0接口(480Mbps)、USB3.2(10Gbps)、USB4(全功能40Gbps)、HDMI (支持4K/60Hz)及DP1.4a(支持4K/144Hz),还能轻松实现多屏异显,零刻SEi14的“大满贯”接口也满足了部分用户进阶的需求。

拆开底部盖板,就能轻松为主机清灰、更换内存、固态等,内部无明线的布局不仅反应了厂家设计和装配上的硬实力,也为后期的保养升级大大降低了风险。拆开防尘盖板就能看到内部的元件。

从下图可以看到,这次专门为固态硬盘这个散热大户设计了一个散热模组,全金属材质面积很大,对内部元件的热量快速传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杜绝了与主板间相互的热量传导,当然对于厂家来说成本也更高。

用过零刻产品的都知道,双风扇设计零刻走在了前头,如今摒弃风扇支架方案,个人感觉并不是这种方案效果不理想,而厂商设计人员更多的是追求高效散热性能下的极致静音。事实也证明,全新升级的MSC2.0散热设计确实狠,散热一级棒的同时,噪音控制的是真的好,安静的不像一台高性能电脑。

取消了2.5英寸硬盘位,改为双M2盘位,最高支持到8TB,双通DDR5最高支持到96GB,还有54W标压处理器带来的强悍性能动力、Arc Graphics 7核心显卡及增强NPU AI算力,在影音剪辑、渲染、游戏及硬件解码上都有了更为出色的体验。

零刻家产品一般都会分为准系统和整机两个版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如果手上有闲置硬盘和内存,并且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完全可以选择准系统。如果是不喜欢折腾,到手即玩,那么就直接整机版,其实算下来价格都差不多,还有正版win11送。

处理器方面,零刻SEi14搭载了英特尔酷睿Ultra5 125H处理器,14核18线程,其中4个性能核、8个能效核、2个低功耗高效内核,最大睿频可达4.5Ghz,18MB的英特尔智能缓存,相比以前的锐炬核显,这次Ultra系列搭载的是英特尔全新的Arc Graphics 7核芯显卡,支持光线追踪技术,支持了如OpenVINO、ONNX、WindowsML等多种人工智能软件框架及应用,也是AI PC的新起点。

我与SER8的8845HS进行了对比,从跑分中不难发现,虽然总分上来说125H的SEi14低一些,仔细看会发现,分数的主要差距来自于硬盘容量方面,在处理器性能和核显成绩上,两者各有所长。

零刻SEi14有节能、均衡和性能三种工作模式可选,在BIOS中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开启不同cpu频率,以获得不同的性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性能的释放也会伴随温度和噪音的些许提升,仔细对比是有感知的,不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54W性能模式下,这款主机依然很安静,后面会有相关测试。

使用CINEBENCH R20和R23两个版本分别进行跑分测试,可以看到R20多核跑分为5023,R23中多核12579pts、单核1630pts,多线程倍率为7.72x。这个成绩与8845HS的跑分进行对比,其实也不难发现,核心性能上相较而言不是125H的强项,毕竟其核心频率相对低一些。

使用CPU Profile进行CPU基准测试,最大线程得分5808,在1、2、4、8、16 及最大执行绪效能上表现也还可以,当然如果在游戏、应用等不同场景下也不能按照分数高低来界定,比如16 threads成绩再好也只是对运算、数位内容等偏向于密集型计算任务有效,对于游戏来说影响并不大。

都知道影响游戏更多的是核显性能,Arc Graphics 7核心显卡到底如何?下面我们使用3D Mark的Time Spy、Night Raid、Fire Strike Extreme及Speed Way几个项目来跑一跑,看一下这款主机在游戏方面的数据表现。

对于7核心的Arc Graphics的性能,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毕竟与8个Xe核心的 Ultra7/Ultra9算是英特尔一次对AMD最有效的反击。可以看到在首先登场的Time Spy中得分为3666分,确实表现上相比Radeon 780M要强了一些。

Night Raid虽然是低能耗平台含集成显卡的DirectX 12 基准测试,但是覆盖DX11 1080P、2K、4K、DX12 2K、4K及移动设备等测试项,包含了动态反射、延迟渲染等诸多测试内容。零刻SEi14总分为27911,预估Apex Legends在1080P下有115+fps帧率。

Fire Strike Extreme包含了两项显卡测试、一项物理测试和一项CPU、GPU的联合测试,对硬件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主要用来测试中高端游戏本、主机及专业工作站的性能。测试中得分为3771,预估Apex Legends在1080P下有110+fps帧率。

Speed Way中得分为429,与Time Spy成绩一致。

Time Spy压力测试,20次循环下99.5%通过,可见在CPU可用性、磁盘、内存、网络带宽、负载、并发耦合等整机综合性能方面,还是很强的。

游戏测试环节,《绝地求生》1080P中等画质下,整局下来平均帧率为49fps,都知道这个游戏优化非常烂,不过体验还是挺流畅的,并且波动性不大,毕竟这么小的电脑,核显有这个水平也算是可以了。

《永劫无间》1080P下,将模型精度、贴图质量、特效品质全部调为“高”,其它为“中”,整局副本打下来平均帧率为53fps,效果还是可以的吧?

《极限竞速:地平线4》是一款画面超逼真的开放世界赛车游戏,仿真风格自然对硬件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对显卡更是考验。1080P全“中画质”下,平均帧率为49fps,搭配手柄,距离屏幕稍远点,玩起来还是很爽的。

散热方面,这个是很多人所关心的,其实不管是零刻的MSC还是常见的散热方案,都问题不大,毕竟内部元件的空间相较于笔记本来说还是很充足的,区别就在于:散热是否对处理器频率形成了影响?风扇风噪控制的如何?恰恰这两个方面也是检验厂商产品设计的硬实力。

实际压力测试中,54w性能模式下,室温26℃,对设备进行CPU、FPU+GPU的“双烤”,实测30多分钟处理器核心温度最高81℃,平均为77℃,没有出现锁频、降频的情况。

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满负载运行的噪音分别为35分贝和40分贝,这个成绩真的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基本可以忽略。个人觉得其中最大的功劳来自于大面积的VC均热板、SSD散热器及静音风扇,全新风道设计也功不可没。

使用红外温度测试仪可以看出,热量主要集中在背部出风口区域,顶部和周边温度上升不明显,出风口温度最高位58℃。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出风口和壳体中间加入了塑胶,这就有效解决了热量导向壳体的问题,确实细节上零刻拉的满满的。

最后,经过十多天的重度使用,零刻SEi14总体给我的感受还是非常不错的。本来冲着英特尔Ultra 5 125H去选的,到手后感觉颜值质感、散热静音才是亮点,相较于传统的大主机或ITX来说,优势很多,无明显短板,怎么能说迷你主机是智商税呢?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迷你主机作为电脑的一种形态,更多关注的还是稳定性、颜值、接口及噪音控制情况,这些方面是真真正正关乎我们日常体验的,个人觉得比追求所谓“谁跑分更高”丝毫要更重要一些,硬件这种东西还是够用就好,性能过剩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再说下价格,准系统两千多块,一般来说都能接受,毕竟同款处理器的笔记本都得五六千往上了,并且零刻家产品还提供长达3年的质保和长达30天的免费试用。所以,都2024年了,像这样颜值、性能及体验俱佳的迷你主机,难道不值得试一试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