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金钱公式

 小马889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上一篇改命之「高配得感」怎么获得?提到因果公式——没什么,一定是没有给出过这个东西

嘎嘎好用一公式

没有爱,就给别人爱;没有自信,就让别人自信;没有钱……

停一下

这个逻辑套在金钱上……得,变个身。

没钱,就给别人钱。这个逻辑,没错。但粗糙了些,实操性差了那么一些,容易让人以为,哐哐撒钱就完了。

结果撒完钱一头蒙,面对油盐酱醋的生活还是一样的手足无措,金钱状况依然在原地打转。

今天捋捋这个问题。

咱以前上学是学商科的

来,我们梦回一秒《经济学》

敲黑板:金钱不是实体。

举手🙋‍♀️:为什么说金钱不是实体?

当我们脑海中勾勒拥有金钱的美好画面时,想的是什么?

请看 “有钱生活”vcr

vcr1
买房,安置一隅温馨小屋,三餐四季,春夏秋冬。
vcr2
买衣服,自己和家人,穿着大方得体,漂漂亮亮迎接每一天。

vcr3
买食物,营养搭配,供养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不难发现,当我们在谈论金钱的时候,想要拥有金钱的时候,脑海中想象的,其实是生活中一件件物品。

图片



再继续想象一个场景。

你受邀进了某银行的保险金库,金碧辉煌,数不清的红色毛爷爷小山一样堆在你眼前,随你拿。

有这等好事!

你库库往兜里装钱,临出门,有人拦住你——钱,随便拿,但不许用这钱买东西!

你聪明的小脑袋立刻发现金钱的bug。

不是,家人们谁懂啊,不让买东西,我要这钱干啥?



图片



金钱最初发明出来,是为了物品交换的便利。

时光倒回几千年前,某广阔的绿色大草原上,两位原始人蹲着唠嗑

原始人1: 
——我家多一只鸡,想要布匹,给那口子缝件衣裳

原始人2: 
——巧了,我家多布匹,娃嗷嗷要吃鸡肉

俩人一拍即合,物物交换,高高兴兴,各回各家。

但,并不会每次那么巧,俩人的供需正好对上。

大草原的另一边

原始人 3:
——我有一头牛牛,想换个几亩田地

原始人 4:
——我没田,一头驴换不换?

不是,这人有病吧,我家牛牛这么能干,这么漂酿,我干嘛换头丑驴?

俩人不欢而散。

原始人3只能大海捞针,苦苦寻觅匹配正好的良人……

无奈良人难寻。

基于这种情况,交换媒介——贝壳,应运而生!(你猜“财”为什么是贝字旁(无聊的知识又增加了😉

原始人3喜不自胜,牵着牛牛哒哒哒去换了一定数量的贝壳,然后拿着贝壳成功换到了田地,美滋滋。

后来,来稳定性好的金属,金银铜铁等,就被固定下来,充当交易媒介,就是古代货币。

无论是古代的金属贝壳,还是现在的纸币,金钱其本质,是代表了物品的价值。

缩写,钱代表价值

回到最开始的公式——没钱,就去给别人钱

魔法变身——没有钱,就去给别人(提供)价值。



图片



公司朝九晚五的职员,每月获得工资收入,是因为助力公司提供价值,

作者写文章,获得稿费,是因为给他人提供了知识价值。

哪怕是说段子,逗别人一乐,也能赚得钵满盆满,比如徐志胜(哎呀,真的就很爱徐志胜老师(包治不开心

即,情绪价值也是价值。(人需要情绪价值,尤其男人,会给老公提供情绪价值的,老公都爱给钱,真理颠扑不破,公主们😉

小仙女总让我们每日一问——我能为别人提供什么?

为什么总让我们练这个利他思维?

利他思维,就是最究极的商业思维、赚钱思维。

那些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不就是能站到别人角度,体察入微地思考别人需要什么,然后精准提供给对方么?

赚钱和修行其实是一件事。

赚钱,抛掉自我视角,看见别人,发现别人需要什么,然后给他。

修行,这也是这回事嘛~

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曰:贪欲,嗔怒,愚痴,我取……

离掉自我的感受,自我的情绪,离'我'想要的……


图片

自我即盲区。

能离掉多少的自我,就能解锁多少的新视野,就能发现多少别人的需求。

再结合自己手上有的,擅长的,能作为产品/服务,提供出去的。

金钱,易如反掌。

不需要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无所长。

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擅长,一定是还没建立起“给”的习惯。

一旦大脑习惯去给,天天琢磨怎么给,大脑只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发现自己擅长给众生提供什么。

越给越有,是宇宙真理。

但是前提一定是,给他人他需要的,不是自认为他人需要的。

只要按照宇宙道法去实施“给”,你会拥有越来越多可以给的东西

想通这一点,剩下的,就只是小小的“训练 执行”问题。

认知对,方向对,

一切就会变得纵享丝滑~😉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