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书重要的不是读完,而是能得到几个启发点

 天使鱼2023 2024-05-22

阅读的历史蛮悠久了,2006年底开始大量买书,早期是童书和育儿类,后来随着兴趣的扩展,可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买书也是一种瘾啊!哈哈……

不过,我买的书也算相对比较集中的了:育儿、童书理论、烘焙、花草园艺、手工、个人成长、艺术史和绘画等。

早年,我的阅读方法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一本书就是看完了。

很多时候,是因为好奇,迫不及待地看完。

当然,书架上还没不少根本没看完的,因为买的实在太多了。

2022年初,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有了两个改变:

第一,读得慢了,开始肆意地在书上划线、写评论/感想。

第二,看完之后,会再翻一遍,把划线内容和感想整理成读书笔记。

如果说我以前追求的是阅读的广度,2022年则开始追求深度了。

2023年,我在成长专栏读者群组织了11次共读,其中有6本我是以前读过的。
2月共读《卡片笔记写作法》时,开始把读书笔记写成正式文章。

这本被我称之为“2022年年度之书”的书,我以为已把它读透。

谁知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又领会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随着我的实践和认知,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已经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就好像爬山,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不一样了。

尝到了甜头,我才发现原来阅读的深度可以这么深!

下半年,又共读了两本我买了很多年的书:少有人走的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共读的过程中,每本我都写了好几篇阅读笔记。再读之下,发现跟“记忆中的那本书”,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举一个今年的例子。

1月共读书目是《富爸爸穷爸爸》,我家里的纸质书是2000年9月第1版,2001年3月第9次印刷。查不到购买记录,估计是大量买书之前的事情。

还有一本《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神奇的现金流象限》,购于2006年11月。

富爸爸系列还是比较好读的,所以我清楚地记得这两本我都看过,书上也有不少划线。

但是,那天写笔记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一直以为是“神奇的现金流现象”,是讲“现金流”的。

在打下书名的时候,才意识到是“象限”!

天!这说明了什么?

书只读是没用的!可能只是看了个大概、看了个热闹。只有当坐下来写笔记、想输出一些感想的时候,可能才是真正地“读”。

另一个发现是,在四个象限中,我一直以为做“B”(Business owner)很难。
本轮共读《富爸爸穷爸爸》,我在一篇阅读笔记分享了书中的“企业家哲学”,其中一句是:
公司并不意味着要有刻着公司名称的大楼、厂房和雇员,它可以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法律实体。

而在十多年前,我显然没有把这句话读到脑子里……

所以,书真的需要重复读。

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习惯七“不断更新”里说的循环: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然后是新一轮的学习、坚持、实践……

最后,总结最近一年我在阅读方法上收获的两个新认知:

  1. 好书不怕重复读,最好每年或每隔几年再读一遍。

  2. 一本书重要的不是读完,而是能得到多少个启发点,并且写下来。

建议大家多写阅读笔记。刚开始不需要写成正式的文章,就单纯写自己的想法或收获就好。

写作打卡,日常生活写腻了,一定要试着写写阅读笔记。

当然,提升最快的方式是,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每天读10分钟、写10分钟!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小文带给你一些启发。

不用在意体重的感觉真好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周计划

聊聊阅读:如何坚持、怎样才能读得快

笔记软件探索 | flomo

做自己,是自媒体人最根本的课题

时间管理新玩法:用周计划解锁你的效率潜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