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巍 |《西游记》中的科技史(二):猴哥教你做皮衣

 高观点笃者 2024-05-22 发布于江苏

《西游记》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取经故事,讽喻世情,不仅连通“覆载群生”“发明万物”的宇宙原初推动力,还在字句之中,让现代读者了解到许多运用于过去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知识。上篇文章中作者已对《西游记》中出现的古代响器略作解释,今天再试举一例。


小皮匠悟空

在第十四回里,唐僧刚救出被压的大圣,那猴“赤淋淋跪下”拜师,一直过了两界山还是“赤条条”的。这时忽然见一只猛虎,当时老虎还不是一级保护动物,悟空看到它活力满满,眼中仿佛看到一件会跑的大衣,欢喜地只说老虎是给他送衣服来的。照头一棒把虎头打得稀烂。

这时,悟空发挥了他的皮匠技艺,作者记述甚为详细:

好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

悟空暂且揪条葛藤,把虎皮束在腰间,说到了人家再借针线缝好。天晚投宿陈家庄,悟空自己借了针线,先套上师父旧直裰后,把虎皮和 “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勒了藤条再去向师父展示。86版电视剧为表现师父身兼严父慈母的一面,把针线活转给师父做。紧接着第二天师父又在慈母之路上更进一步,学会了唠叨技——紧箍咒。

图片

电视剧里改编为唐僧缝虎皮裙

(来源:86版《西游记》第5集)

悟空动作娴熟麻利,对材料用量尽在掌握。他对裁缝手艺并非完全外行。“马面”源于宋代,是《西游记》成书的明代流行的服饰样式,大致是正面平齐、两边有褶,虎皮两端连接后在正面相叠。悟空被压五百年手艺都没生疏,不禁令人联想之前在花果山时他是否承包了那里的针线活。

图片

明朝马面裙

在荒郊野岭,悟空也只能因陋就简,没有针线也就罢了,还省略了皮革加工的所有流程,拿块生皮就一裹了事。作为一只猴、人和神仙的复合体,悟空的皮衣制作技术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呢?


皮衣的起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惯于打斗的悟空变出来的工具很趁手,牛耳尖刀刀刃锋利,刀尖向后弯曲,适合挑剜。不过毕竟他的条件太简陋了,故其工艺也大概只能定位到相当于石器时代。

人的祖先力量弱小,最早只能跟在其他野兽后面,捡吃剩下的骨头敲开吃。人类很可能只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会出现加工完整兽皮的技术。有一种叫体虱的寄生虫必须附着于衣服的缝隙中,故它们的存在也可作为人穿着衣服的佐证。根据考古遗址里发现的衣虱痕迹,最早的衣服大约出现在距今17万年前。

2021年9月美国学者哈利特(E. Hallett)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走私者”(Contrebandiers)洞穴里,发现了一些用鲸鱼和海豚牙齿制成的铲形工具,它们制作的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9万年间。这类工具很适合在加工毛皮过程中刮削掉内部的结缔组织,同时避免刺穿毛皮表面。在赞比亚和南非等地的考古和探险笔记里也可以看到近似工具。

图片

摩洛哥Contrebandiers洞穴发现的刮皮用骨铲

(来源:E Y Hallett et al., 2021)

这个洞穴里还发现了沙狐、金豺和野猫等动物骨骼,它们的桡骨、尺骨、胫骨和下颌骨碎片上可观察到切割痕迹。这些痕迹透露着原始人获取猎物毛皮的加工过程。他们先在动物前肢和后肢上做最初的切口,从而在四肢骨骼上留下刻痕。猎物皮肤从爪子上分离出来后,被整体拉向头部,为了最终将皮肤从动物的头部分离出来,人们在动物唇部附近做切口,这使下颌骨上出现切痕。由于资源宝贵,原始人处理起猎物来,个个都堪称精明的经济学家。相比起他们,由于打死老虎太容易,悟空对毛皮显然十分浪费。

毛皮利用技术的发展和用火、建筑等技术一道,有利于人们在纬度更高的地方生存,这又反过来促进衣物形式的复杂化。比如带孔针的出现意味着可能存在量体缝衣的行为。另外除前面所说的刮削器外,原始人还需要用石刀来裁剪毛皮。刮刀简单加工后就可成为钻孔用的錾子,这也是悟空所变牛耳尖刀的功能之一。

动物皮毛很柔韧,想把它们切开,必须具备边缘锋利、耐用的刀片。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采用棱柱形石叶技术,打出的工具可以把肉类、木料以及皮料切成各种几何形状,从而满足制作服装要求的精细度。在中国,这套技术开始于距今约3-4万年前,并随着人们向东北迁移,一直跨越白令海峡的路桥传播到北美。

在西伯利亚曾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用猛犸象牙做成的小雕像。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这些小雕像上残存的描绘帽子、皮衣、鞋子、装饰品甚至背包线条的痕迹。这些服饰与今天生活在东北亚的伊捷尔缅人、科里亚克人等民族的穿戴仍很接近。这些民族服饰除精心剪裁的毛皮外,串珠、刺绣图案等也非常显眼。

图片

西伯利亚发现的石器时代雕像与20世纪初当地儿童服饰的比较(来源:L. Lbova, 2021)


从生皮到熟革

当生产条件改进后,仅用孙悟空在野外处理虎皮的手段就不够了。为让毛皮变得更加耐用而不易降解腐烂,需要用各种方法来把它鞣制成皮革。鞣皮可以通过含鞣酸的植物、动物脂肪以及明矾等矿物这几种途径进行,这些技术路径最初发源时间无法考证,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最早形成手工业体系。中国的制革工艺相传出现于黄帝时代,到商代有了初具规模的制革业。直到现代,在寒冷的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等地居住的因纽特人,传统上仍于翻滚拍打并用尿液浸泡海豹皮后,再用牙齿咀嚼皮子,使之柔软后再用脂肪来鞣制它们。

图片

摩洛哥非斯的传统鞣皮作坊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在详细描写悟空做皮衣的《西游记》成书的明朝,制革技术又发展得怎么样呢?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对其记载比较详细。他介绍了“东北三宝”之一貂皮大衣的来历,称六十多张貂皮才能连缀成一件大衣,当时售价五十多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两三万块钱

图片

《天工开物·乃服》中对裘皮的记载

书里还介绍了贵族穿的羔羊皮、穷人穿的老羊皮、做鞋袜的麂子皮、价格低贱的猪狗皮、特供皇帝穿的金丝猴、猞猁皮,以及“杀生盈万,乃得一裘”的天鹅绒等等。孙悟空获得的虎皮,被认为拥有最美丽的花纹,适合威武将军穿用,显然这也很符合悟空的特点。

《天工开物》还记述了皮革生产的具体工艺:“麂皮去毛,硝熟为袄裤”。所谓“硝熟”,指的是用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和面粉来鞣制加工皮革的方法。这种“硝面法”当时已沿用数千年。《西游记》第92回悟空等捉拿几只犀牛精后,也曾“叫屠子宰剥犀牛之皮,硝熟熏干,制造铠甲”。

悟空很懂得照顾自己,稍有条件就要改善着装,前面说的借针线缝衣服只是第一步。《西游记》第42回里,孙悟空与观音乘莲花渡海时,担心跌下水去,“湿了虎皮裙,走了硝,天冷怎穿”?这是因为芒硝易溶于水,虎皮裙浸水后,芒硝溶解流失,皮革会恢复成生皮的硬态,但变硬后难以再使用。可见取经路上几番寒暑,悟空不知何时把虎皮裙进一步做了改进,而且对这件衣裳还挺爱惜。

悟空杀虎取皮时,唐僧刚结识好斗嗜杀的悟空,为维持取经事业,只能默许他的残忍行为。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穿在身上的动物皮毛背后,是万物生灵的巨大痛苦。因此选购皮草产品时,为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应尽量选用替代材料制品。


参考文献
吴承恩.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E.Y.Hallett et al., A worked bone assemblage from 120,000-90,000 year old deposits at Contrebandiers Cave, Atlantic Coast, Morocco, iScience, 24, 102988, Sep.24,2021.
I.Gilligan. The pre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Archa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a thermal model,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2020, 17(1):15-80.
L. Lbova. The Siberian Paleolithic site of Mal’ta: a unique source for the study of childhood archaeology. Evolutionary Human Sciences, 2021,3(e9).
何露, 陈武勇. 中国古代皮革及制品历史沿革. 西部皮革,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