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从《郭杜》说开去

 北漂老吴360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也从《郭杜》说开去——不想揭开的伤痛

引子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山路弯弯”的公号文章《从〈郭杜〉说开去》,文章开门见山写道“2024年注定是洛南文学界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文学一直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洛南有三位作家出版了自己的新作,他们分别是赵永刚出版的《郭杜》……”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更多的是洛南本土人,洛南的作家和操弄文学、文字的人都会欢欣鼓舞。是的,洛南写文章的人出了书是好事,出了有影响的书更是好事。但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没有惊喜,只有隐隐的伤痛。

准确地说,《郭杜》以及另外两本书,任文的散文集《爬满青藤的阳台》、胡云山纪实文学《本分》是走向图书市场的书,任文的《爬满青藤的阳台》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胡云山的《本分》和赵永刚的《郭杜》2021年就下了书号,2024年初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这三本书都是单书单号,目前在各大平台有售。

之前,写作者以自费出版为“耻”,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书是自费出版的。现在,已经渐渐明白,一是著名作家,二是网红作者,三是畅销书作者,这三种作家(作者)本身自带流量,出版社给他们出书走向市场不会亏,做好了还能大赚一笔,也有一种,就是为了国家大计,国家扶持的项目,除了上边四种,没有哪个普通作者在目前市场经济下可以得到公版出版的机会。故而,正规的自费出版已经成了只是自己掏了出版基础费(书号、编审、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等)外,其它待遇和公版没有区别——上架销售、图书馆收藏、加入某组织等等。

说了些废话,也是普及下知识。言归正传,还是回到以上这三本书上来。

这三本书都是我六年前,也就是2019年到北京某出版公司上班后签的出版合同。我也是三本书(公司所有接收的书稿)的第一责任编辑。任文的《爬满青藤的阳台》是一部散文集,他秉承一贯的现实风格,洋洋洒洒二十万字,写尽了故乡洛南的人文风貌,北山的风景、北山的人物,以及时代变迁中北山人观念的变化与冲突。他用细腻的笔法把一个活生生的洛南描写给外界看,让读者在安静的文字里感受秦岭的美丽和美好。

因为他的合同签得比较早,这本书也出版得比较早,几乎是按合同时间出版了。

胡云山和赵永刚的合同签得比较迟,20195月,我所在的公司老总突发疾病去世,也就是这一意外事件导致公司停摆,一个月后我被迫离职……这样,这两本书的出版之路就走得比较艰难。

2020年,是我在北京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那个刚开始就说我“打工的”的某人的妻子打电话用很恶毒的话骂我是“跑回老家骗人”,让我崩溃到极点。此后,我一边在别的公司工作,一边时不时和原来公司的老总爱人,也是现在的某总联系这些没有出版结果的书的进程。我和公司联系,打出版社的电话——虽然作者的出书钱不是我收的,是打给公司账号的,没错,我是拿到了提成,但九牛一毛也是我应得的,就和我上班拿工资一样。我联系公司,联系出版社也是我应尽的义务,但让我自己退款、骂我是骗子就让我很受伤!是的,很受伤!

2023年初,得知我组稿的书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进程中,我从公司老总那里要来出版社社长、具体主管电话,打电话、发微信……说好的三个月、六个月、年底……但……终于在2024年这个春天,和我有关的书出版了。不仅仅包括家乡这两本,也包括武汉、湖北、北京等地文友的书。这些书出版了,最重要的是上架销售了……在我认为,作为写作者书籍上架销售比挣到很多钱都有魅力。一本书出版了,如果不能上架销售,就是最大的遗憾!

但就在书出版前的几个月,某人的妻子又通过某人要挟我,不得已,我从公司拿到印刷文件,自己掏几千大洋印制200本寄给她。前两天,我发朋友圈展示了我责编的书在全网销售的截图,如果胡老师在,他绝对会理解我的。当年,申请QQ,邮箱发邮件、以及后来的微信申请,都是在我手把手的指导下实现的。现在,他的书上架销售了,这是他写了一辈子文字,爱好一辈子文学、“出版”了好几本书,唯一公开上架销售的书。他肯定会高兴并且欣慰的!本人不才,已经很多年不写了,但打开电脑,我的书还满满地充斥图书市场,十年前出版的书现在还在重印……说这些的意思是,上架销售是每个写作者最大的荣耀!

另外,用迟到的五年时间换取最少三万的少付出,难道不香吗?

《郭杜》出版后,某一天,老家电视台的“沙哥”微我,听说《郭杜》那本书很好,口碑和评论都不错,让我帮他联系作者,一睹为快。我推荐了作者微信给“沙哥”。

赵永刚是我去北京工作前在西安认识的,也是和他在一起聊天时接到北京公司电话的。因为同样喜欢写文字,就成了文友吧。后来,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把《郭杜》的书稿交给我,也签了出版合同。

《郭杜》这本书以高新区开发前为背景,围绕郭杜写了几个年轻人在历史变迁时的生活和爱情。最有特点的是人物的名字和绰号,“郭耀子”“豆芽”等,很有乡土气息,人物的语言很接地气。当时看稿时,脑子里不时和陈彦的《主角》发生碰撞。也许在某方面,他们有共同的着笔点吧。一部小说,如果只有故事,没有历史背景,那就是架空历史,就会觉得单薄;反过来,历史背景有了,而人物的塑造和故事展开不成熟,也会影响书的质量。《郭杜》的好评我以为是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好,让读者在关心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了解了郭杜的前世今生,也对那个改革开放前夜的西京历史有了真实充分的认知。

赵永刚在送我的书扉页上写道:“感谢付出,感恩相遇”,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真的,没有经历的人不会相信。几年的委屈在那一瞬间土崩瓦解。不管如何,结果是好的,不管如何,能得到一声感谢感恩是好的。

昨天,陈敏大姐给我微信,发了一组快寄编码,说是给我寄的家乡特产“山阳青茶”。那一刻,我的心很热。不是这一盒茶,是朋友的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动。

同样的,当天,我也拉黑了一个人,一个从我这里拿了书号的北京人。说好的,只要书号,而后来让我做了封面、内文很多分外的事,全程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说话毫无遮拦。这样的人,不交也罢。他的钱不挣也罢。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说也罢!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应该是:理解。感谢。感恩。

还是永刚说得好——感谢付出!感恩相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是古人说得有道理!

                                                   2024.5.22 北京


TO
我们出版的书


关于我们

北京稻田文化传媒携手北京松树下文化公司、北京墨知缘文化有限公司、九天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等推出自费快捷出版项目。另外,我们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出版渠道,出版性价比非常高。

北京稻田文化传媒致力于全网最低价,以最快的速度为作者朋友出版最好的书。合作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北岳出版社、太白出版社;德国世界图书出版社、英国莱茵出版社、美国九天文学出版社、中国香港太稚出版社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