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10-320)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5-22 发布于甘肃

第 310 条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虽然也冒一个“少阴病”呀,这里它是少阴病传入半表半里而发为少阳病,心烦、胸满、

咽痛这都是热上炎的一个证侯呀,可见下利也是热利,而不是寒利,不是虚寒的下利,它用

猪肤汤主之,猪肤这个药就是用猪皮一味,这个药润燥解热,它是去热不是去寒的,它又加

白蜜,凡是甜药都能够缓痛,加白密就治嗓子痛,这里加白粉,白粉就是米粉,这是以治胃,

养胃的法子,这个病很轻,这个主要的是往下讲咽痛,那么这个病就是这个少阳病呀以传厥

阴太阴为常,但是也有兼传阳明,阳明少阳也,这一段呢,它是传少阳,他也是表证,所以

表证传里,可以为阳明证,也可以为里阴证,太阳以传阳明、少阳为常,也兼有传太阴和厥

阴的,一样,这个阴阳两种病呀,阴病以传阴为常,因为它虚,根本就虚,所以传里以传太

阴和厥阴为常,也有传少阳、阳明的。这个书上也是这样的,这就是其间的一个例子了。

第 311 条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这里也是,少阴病这咽痛呀,大概古人把它搁在少阴篇里他有用意的,临床上扁桃体发

炎我们常遇到的,这种病来呀都带着感冒,也是开始发热怕冷,那么咽痛呢,轻的没关系,

重的不能发汗,忌发汗,发汗封喉嘛,总之要用清凉解热的法子,所以搁在少阴篇里头有用

意的,搁在太阳篇里头,容易当太阳病发汗,少阴病发汗的机会不太多,按理说应搁在少阳

篇里头,这个口苦咽干目眩呀,眼晕耳聋,都属于少阳,是孔窍的病都应该属于少阳,那么

这个书呢它搁在少阴篇里头,是不是原书就这样子,还是王叔和弄到这里,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我们要知道,就是有少阴病的外观,也是少阴病里传少阳而发生咽痛,可以这样理解,

那么一般的咽痛呀,都是指的一侧局部痛,后面的“咽中痛”,整个嗓子都痛,那是重的,

这个局部咽痛就是咱们平时说的这个一侧红肿呀,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类的疾病,轻的话,就

是甘草汤就行,就是甘草一味,甘草,要是生甘草,它也解热解毒止痛,要是重一点的,要

是红肿轻,吃甘草汤是可以好的,那么肿的厉害一点,吃甘草汤不行再加桔梗,桔梗这个药

呀,它有利于咽痛,后世说它开脾,就是脾气,不对的,它这个药就是一个排痰排脓,嗓子

要是痛又觉得这个地方不利落,可以加桔梗,这是轻症,要是重症呀,只是用桔梗汤也是不

行的,桔梗就是甘草加桔梗。

咱们一般在临床临床上治这个扁桃体发炎呀,常用这个,常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加桔梗,

小柴胡汤里面就是甘草嘛,很好使,但是特别重的,如果是扁桃体化脓的,那就不行了,就

是小柴胡加石膏合用桔梗汤,是不行的,那就得想法子用增液汤这类的,就是白虎增液,或

者用玉女煎这类的方子,加上马勃呀,或者其它的祛痰治嗓子痛的药都可以的,这是我们经常见的病,这是都说治这个。

它凡是咽痛呀都是说局部,很轻,所以用甘草汤类的,甘草汤不好用甘草桔梗汤,甘草

汤就一味二两,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就是分二次服,二两就是六钱,分

二次,就是一次三钱,平时用量就是三四钱,现在用克计算就是 10 克 12 克的样子就行了,

桔梗汤呢就是甘草加桔梗,这个量更较轻,甘草还是那么重,桔梗轻,桔梗为甘草的一半,

也就是甘草各三钱,桔梗就是一钱半。

第 312 条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这个就重了,这个咽中,就是整个嗓子,而且生疮,就是有溃破的地方,那么这个就是进一步的化脓之后了,不能语言,这个重的很,他这个不能语言有几种,一种是疼的厉害,

一种是粘痰呀胶着嗓子这个地方,吞吐不出,这个嗓子疼得的厉害,所以声不出,苦酒汤主

之,这个法子挺妙呀,这个半夏这个药,在古人说是下气治咽痛,它这个以半夏为主的,它搁十四枚,就是重用这个半夏,鸡子,就用鸡子清,把黄去了,它这个煎法也挺别致,黄去

了,蛋清仍搁在鸡蛋壳里头,然后它底下有说法,右二味以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

环中,它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在鸡蛋壳里头搁上苦酒,即是醋,那里头还有蛋清,连鸡蛋

清带苦酒,然后半夏也搁在里头,它那个古人利用这个当时的情景,它也是个秘方,大概古

人也有个说法,那个刀后头都有一个环,那时候古人有腰刀,后头有一个把,把上有一个圆

的,为绑一个绸子或者布什么的,它那鸡蛋正好搁那里头,掉不下去,它那环也不大,然后

再搁在火上,它就是利用这个鸡蛋壳,令三沸,要时间长了,鸡蛋壳就糊了,所以一看开三

开就行了,把这个滓子不要了,少少含咽之,它少少含咽也有用意的,让这个药久久的在嗓

子处存在,咱们吃六神丸也是一样的,六神丸也不能一下子咽下去,要含着,那么它要你少

少含着,在嗓子地方一点一点润,不差,更作三剂,假设吃一次,都是这个做法,不好,可

以连续这么作,吃它三剂,大概可以好的,这个鸡子清这个药呀,它是……的,咱们以前唱

戏的人都知道,嗓子不好,他在后台喝鸡蛋清,马上嗓子就痛快,所以这个方子很妙,它这个醋是收敛,敛疮疡,这个较比以前的嗓子是重。

第 313 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它都大量用半夏,那么这个呢,它是外有风邪,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呀,加半夏,

那么这类的嗓子疼呀,这都是特别凶,它也写个咽中痛,它不是用咽痛呀,全嗓子都疼,这

个古人把这类的嗓子疼呀叫缠喉风,这在现在不常见,这个说死人就死人的,这个喉肿的厉

害,这个相当的凶,所以这个它也有外证,不是没有的,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汤它也是解外,

同时用大量的半夏,来治这个嗓子疼痛,这个半夏治咽痛,是古人说的,这个桂枝也治咽痛

呀,桂枝这个药呀,你们看一看神农本草经里有,治喉痹,所以桂枝这个药也止痛,所以身

疼痛没有不用桂枝的吗?它也治喉痹这种痛,那么这个药现在很少有人用了,遇到嗓子疼呀,

大概都是在解热这方面,滋阴解热这方面下手,但是有这种病我认为还是要用这个方子还是

能好的,它说这三味呀,等分,各别捣筛已,就是要捣碎筛细的意思,合治之,然后搁在一

起,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

三沸,下火令小冷,也是少少咽服,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是指生半夏了,生半夏是有毒的,

现在咱们的半夏都是制的,也有拿姜制的,也有矾制的,用姜制是最好了,与生半夏差不多,

但是毒性没有了,那么以前呀,咽痛都出这些方子,我们要是治咽痛呢,头前那二个小方子

常用的,这个咽痛生疮用这个苦酒汤,这个我试验过,就是这个人嗓子痛,声不出,的确的效,后面这个我没用过,但是嗓子痛以后边二个为最重。

第 314 条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这个少阴病下利,这就要跟头前讲的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是一个道理,那个必下利不是说太阳阳明合病必定下利,不是这么个解释,这个书内面有很多内容,这种话,

例如桂枝汤证,头痛者必衄与这个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是一样的,它是冲着方剂上说的,说

太阳阳明合病,怎么个合病呢,必须有太阴病,同时有下利,必须得这样,没有下利,那太

阳、阳明证候多呀,不一定下利,必须有下利才能用葛根汤主之,象我们说头痛,不是说凡

头痛就要鼻衄的,如果头痛而鼻衄者仍用桂枝汤,因为桂枝的应用呀,全是在津液丧失之后,

如自汗呀,时汗出呀,鼻衄也丧失津液,桂枝汤是甘温养胃益气的作用。那么这里说的,与

那个葛根汤是一致的,少阴病同时有下利,少阴病也是表证,这个下利以表证出现,这个病

还是要欲表解的一种反应呀,所以用白通汤主之。

那么白通汤是什么药呢,你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葱白四茎,四根葱白是很大的分量呀,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葱白是个发汗药,辛温发汗,那么搁上这个温中,亢奋机能的药呀,

干姜附子是大热的药,它是有阴证的,跟我们头前讲的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一样,这也是少阴病的发汗的一个方剂,由于干姜附子温中都有治下利的作用,所以它

用这个发汗,发少阴的表证之汗,这个利当自止,这跟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是一个手段,

那么我们遇到下利呀,又有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与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而用葛

根汤,都是一样的。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下利,如果有表证,要是现无汗脉浮紧的这种情况,

用葛根汤,如果汗出脉弱,那就要用桂枝汤,如果现像阴证的这种情况,脉反而微细,当然

也有表证存在呀,就用白通汤,但是下利没有表证,那千万不可用白通汤,所以中医就是讲

辨证,不是说发汗能治下利,下利而以表证出现者,那你就要发汗,所以这个方剂呀是个发

汗的方子,因为这个豆豉加上葱则发汗,如葱豉汤,一般的解表,这是千金里的方子,我们

家乡常这样,就用点葱,用点姜,搁点红糖等,感冒就拿这煎一煎,喝了就好了。右三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我们为什么讲这么详细呢,就是为了下面这一段,你们好好看看下面这一段。

第 315 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汗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那么这段是有问题的,历来注家都这么说的,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应该用白通汤,同上面一样呀,那么吃完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这不是药有所误,就因为这个

病呀,太寒了,突然一下吃热药,反而拒而不受,所以发生这类的情形,那么怎么办呢,古

人就有一个说法,就是热以寒用,说这个药太热了,加点寒药,加点猪胆汁,这样一吃就可

以好了,这种说法我以前也不信,我学伤寒的,我也这样,其实这是大错。

怎么错呢,你看看本文,头前说少阴病下利,没说脉微呀,那么这段他说少阴病,下利,

脉微者,这个不能与白通汤,与白通汤,不但利不止,还出现底下这个逆治的,坏病的样子,

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而且这个病,有生死的关系,你看后来,吃了这个药,脉暴微者死,

微续者生,多么严重呀,外边没有津液,不能发汗,一发汗,再次亡阳,虚极,一定转入阴

寒重证,那就是底下的这种情况。这个历来注家做方才那个解释,他们认为白通汤不是发汗药,他们认为葱白呀,也是辛温嘛,可是他真发汗。如果脉微,如果不发汗,那么即便他有下利,那也只能治里,不能够再攻表,所以与白通汤他是误治呀,不但利不止,而且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厥逆无脉是虚脱的样子,以前他并没厥逆无脉,这是吃这个药加重了,哪是个割据不受呀。以后的白通加猪胆汁也有问题呀,那么既然是这样了,还可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吗?我认为这也错了,这个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这后头有,这个厥逆无脉,哪有还用白通汤呀,白通汤还发汗呀,再发汗他非死不可,那么加猪胆汗,也应加在通脉四逆汤里头,不能加在白通汤里头,你们好好研究研究这段,这是我这么讲的,应该是通脉四逆汤,

这个白通加猪胆汁汤呀,这是个错误,传抄错误,因为他这个书呀,现在差不多一千七八百

年了,开始没有印好的书,都是传抄,把白通汤加猪胆汁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给搞错了,那你看看后面就知道了,为什么通脉四逆汤可以复脉。可是服完通脉四逆汤而脉暴出,脉暴出

者死,这就像这个油灯,油没有了,这个灯就那一亮就灭了,所灯欲灭而焰反彰呀,这是常

识,拿到这来做比喻,暴出者就是虚极暴脱的样子,所以脉一出马上就没有了,这非死不可,

微续者生,一点一点脉在往回恢复,这是生气欲复之象,这个必活。

所以这个白通加猪胆汁,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看看方剂后面

的作用就看出来了,那么如果虚寒到了极点,想要去这种沉寒,扶阳,非用附子干姜,他这

个书前后可以看出来,那么这个白通汤你看看这个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

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那么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你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

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很争论的一段,所以我注解这本书,把有的地方给改了,里面搁了个

猪胆汁这个药是什么药呢,这个药是个苦味亢奋药,有亢奋作用,但是不能加到白通汤里头,

这个人尿,在通脉四逆汤里头没有人尿呀,这个人尿大概也起亢奋作用吧,即使现在也这么

说,是尿中含有“荷尔蒙”,就是“激素”。所以这个还难说,这个科学还没考验,可是尿的确可治人一时的虚脱。

有时妇人产后昏迷,常用童子尿给她灌,就是解决问题,我也亲眼看到过,那么这个需

要研究的,是不是这个药有这个作用,象我说的是不是里头有少量的激素,这也不一定。即使加这些药,加胆汁和人尿,也要加到通脉四逆,也不能加到白通汤里头,这个要确定。因

为他不对头,他这里的脉微不是随便搁的,头一个,少阴病,下利,当然脉不是微,这一段

特提出个脉微,这不是随便说的,这个注家也把这个脉微给抹了,就认为前后是一个病,不

是一个病,所以这一段呀很成问题,你们好好看看各注家,自己再好好考虑,这个值得研究。

第 316 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这个或下利不对,因为前面有个“自下利”,还“或下利”,这语意重复,不对头,应

该“或不下利”,这样语意者相符,这段就是说内有停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太阳也好,

少阴也好,表不解,二三日不已者,那么二三天以前是要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的,以二三日无里证嘛,故微发汗也,他搁个不已,就是虽然服了麻黄附子甘草汤,而病不已,为什么不已呢,根本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你不先去水呀,则表不解,所以他这个书前后有些病理的关系先后是一致的,没有说这会儿这么讲,那会儿那样讲,咱们讲太阳病里头,与“服

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头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是一样(41:15),那个就因为小便不利,表不解,就象无汗的表证似的,而心下满微痛呢,是水不往下

行,往上撞,就象里有所实似的,所以你发汗、下之,都不能解,你非利小便不可,他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就好了,这段也是这样,二三日所以不已,就由于小便不利,里头有

水气,这个少阴病要是小便不利,里头有水气呀,一到四五天传里,非下利不可,所以到四

五天,传里了,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那么由于小便不利,到四五日,你看看,四

肢沉重疼痛,他这个表还不解,不过他这个不解,里头有湿呀,四肢沉重,他不光痛,他这

个郁于表的这个水分都存在,里头也有水呀,而且不能收摄,他自下利呀,转到太阴病,这

就变成少阴太阴的并病,可是主要由于里头停水,那么这就说明了二三日所以不已,四五天

所以四肢疼痛、自下利,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便不利,里头有停水,所以肯定下一个结论,

“此为有水气”,都是这一个主要原因,其人或咳,这种水气呀,表也没解,湿邪郁肺,他

也“或咳”,或者也许有小便利,头前不是有小便不利吗?或者也小便利,或者不下利,

他小便利就不下利,小便不利则水走肠间呀,这个应该是不下利,不是要或下利,那么或者

至里水上犯而呕,无论或然以下的证侯有无,只要有以上“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

自下利,”只要有这个,就可以用真武汤,这个书呀,你们从头前看,凡是有或然的都给弄一个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绝不是张仲景的,因为有些很不合理,这是后人所补,他这个说是什么方主之呀,他是冲这个主证说的,这个客证有无,你把水气去了,都能好的,去水气以解表嘛,表也解了,水气也去了,这个真武汤也是个附子剂,用于陷于阴证,这是少阴病

呀,太阳病只是用一般的利尿就行了,这个利尿之中加附子的,所以他也用茯苓术,加生姜

他是止呕了,加芍药治腹痛,那么这个水气只是在胃,冲逆于上,或者呕,或者下利,腹痛,

他都治,但是陷于阴证,不加附子是不行的,这个方子非常有用,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底下这个“若咳者,加五味

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这些都要不得呀,他是根据小青龙汤那套,加五味、细辛、干姜,其实这不对,“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也不对,芍药这个药呀,

虽然它不是个酸收敛药,但是……,你们看大泻下药,都不用芍药,如承气汤里头没芍药,

他起收敛作用,可是下利药里头,他用芍药,他治腹痛,如建中汤里面用芍药。这个阴证哪有去附子的,这都乱说,所以这个去加方法要不得。

第 317 条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清谷,这就是说这个少阴病传里转属太阴了,里虚寒之极了,食谷不化,下利清谷,他这个里寒外热是指的下面的证侯说的,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这是里寒,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这是外热。那么这个少阴病,里头虚寒之极,所以下利清谷,而手足厥逆,这个病常常有这个情形,真正到这个危重的时候,一点一点的浮阳都现于外了,里面是一片沉寒,这个病最重,那么这个人应该恶寒呀,而反不恶寒,面色也不就赤,而反赤,这个面色赤不是前面的表不解、不得小汗出的那个浮阳在面,这是真正的虚候,里头极寒,把人身上的一点热量都弄到外面去了,有虚脱之象,那么也有些特征出现,下利嘛,或者是寒刺激肠子,肚子也痛,或者里头的水,上逆故干呕,他有时下利伤阴太重,咽干,也可以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这个利止脉不出,就是无可再下了,没有脉,脉不出,这就是一个虚脱之象,只能用通脉四逆汤,所以叫通脉四逆,脉没有了,能使它复通,所以头前那个应该用通脉四逆。我们看看通脉四逆,就是四逆汤,也是甘草附子干姜,但是附子干姜都加大用量了,附子也是用一个“大”,附子有大小之分,那可相差很多很多,我问了他们药房,附子大的有一两的,甚至一两多的,一般的小附子轻得多,干姜搁三两,你们看白通汤,干姜才一两多,差太多了,而且是分温再服,分二剂,那么干姜这个药三两就是 9 钱,一剂是 4.5

钱,这很重了,要是强人还要加干姜(底下注了),用四两,一剂药里头就是6钱了,现在

就是 18 克了,所以通脉四逆汤就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而增量附子干姜,温中祛寒,而且附子

这个药呀,附子、干姜都有这个作用,都起这个亢奋作用,这个机能沉衰,就象现在的虚脱,

以致于心力衰竭,都能振起这个机能的,你看他这个书它这里面没搁人参,人参这个药也是

个亢奋药,也是个补药,可是它不宜寒,真正到这个沉寒痼冷,到了阴虚之候,人参用不得,

咱们现在还有个最迷信的独参汤,遇到这个时候这个独参汤就来了,用一个死一个,这我见

得多了,只能用通脉四逆这个法子,轻一点的,也得用四逆汤,这个讲义上讲到火论病的时

候呀,这个例子多的很。这里也有些或然的证侯,也用一些加减方,这个加减方呀,一点也

没道理,这个时候你还加葱9茎,要是脉微欲绝,或者脉不出,你再发汗那还不是速其死吗,

所以他这个加减一点也没道理,这个好好看一看就知道了。

第 318 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这个不是少阴病,这个根本就是少阳病,由于气的闭塞,而发生四逆,就是心下的部位,

这柴胡是祛胸胁苦满的,胸胁苦满再加上心下闭塞,阻碍人的气血,也现四逆,但是很少,

那么这个方剂,它祛热,因为它以柴胡为的,治少阳,它不治寒,不应该搁在三阴篇里头,

搁在少阴篇里头还是不行,那么这个古人总是就这个外观呀,看到四肢厥逆的这种情形,也

有时腹中痛,也有治下利的作用,认为这种腹痛下利的少阴病转属太阴,这种看法,其实不

是的,他这个下利是个热利,不是寒利。

这个四逆散我常用,这个方子最常用了,凡是大柴胡汤证,大柴胡汤心下急嘛,郁郁微

烦嘛,这个方子也有心下悸、郁郁微烦,但是不呕,故没有半夏、生姜,没有大黄,不可下,

你就用它没错的,其它都象大柴胡汤证,而且这个方剂呀很少有四逆,因为有枳实呀,这个

气闭寒的厉害,或者有,但是不一定有,所以四逆在临床上很少见,虽然名为四逆散,但四

逆很少见,那么由于气不得下行,这个枳实是疏气的药,上逆于肺,也有时候咳,凡是柴胡

剂大概都治咳,柴胡剂这个药呀,是疏理胸膈这一带,或者悸,悸是指心下悸,或小便不利,

因为枳实这个药,枳实、厚朴,这类药消胀,也有祛水、祛湿,那么小便不利呢,行气也利

水,或者腹中痛,这个方中有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汤二个合起来,枳实芍药汤是行气缓腹

痛的,这个金匮要略里有,腹满腹痛,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全治的,再就是妇女产后腹

中痛,一般要是没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实芍药散就好的,行气它也有止痛,所以它这个药

也治腹中痛,根本就是治,不用加味,或泄利下重者,有这个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就治

下利呀,芍药甘草汤这二味药,那么如果再有热,柴胡清热,所以这也是治热利嘛,热利心

下闭塞而有下利的,这个方子也治,所以这个方子有治下利的机会。

虽然它是一个或者见证,但是这个我们都把它当成主证看是可以的,用这个方子,假设

说有柴胡证,那么有这些问题,尤其这个腹中痛,或者有下利的这种情况,这个跟我在一起

看病的人都知道,我们治肝病有大便不好的,我常用四逆散,四逆散合用当归四逆散,肝区

痛的厉害的,加郁金、香附,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从哪来的呢,就根据这条,就是下利腹

痛,所以我们在慢性病里头,就是治肝炎呀,我们不能不用柴胡,因为它疏理肝嘛,但是它

要是下利,你用柴胡桂姜汤就不行,柴胡桂姜汤它是治大便干,你用这个倒是很好的,就是

这个方子合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肝功能不好的,你可以加丹参、人参,总而言之,你用这个

方子,你得熟,你到时候合用或是化裁,心里就明白一些,它不呕嘛,你就不要搁半夏,要

呕,就是大柴胡汤把大黄去了就行了,那我也常用过,它底下这些,这些加减更要不得,

第 319 条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这个更不是少阴病,这个根本是没道理,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这个

纯粹是水谷不别,水谷不别的有自下利,起码得有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用

猪苓汤是不行的,也不知道怎么搞到少阴病来了,我想这个也许这里头有错误。猪苓汤是最

常用的方子,猪苓汤这个药和五苓散是不一样的,五苓散有气上冲,五苓散常是表不解,是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这个猪苓汤还有表不解的情况,这个放到少阴篇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个

猪苓汤它是个利尿消炎,就是利尿去热,所以我们是由于利尿有问题而有炎性症的急转,大

家用这个方子都好。你像咱们用这个泌尿系感染这类的病,这方子是常用的,就用这个猪苓

汤加生薏仁就行,那么热的的比较厉害,小便特不利,也可以稍加大黄,大黄这味药呀,虽

然我们从大小便往下行,他能诱导旁壁的炎症,你像咱们在临床中常见的,像肝炎吧,真正

实证也有用大黄的时候,他虽然往下泄,但是诱导其他的炎症,消失,因为大黄这味药是个

好药,但我们对泌尿系这方面不要重用,要少用,不能过一钱,那么最常用的呀就是这个猪

苓散加生薏仁,这个你在临床上可以试验,对这种泌尿系感染的,我认为比咱们西医要快的

很,可以说百发百中。加上大黄呢,对尿结石有很好下的作用,这个生薏仁不要忘了。

第 320 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少阴病传里的时候一般传里传太阴,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也有传阳明的,少阴病根

本就是津液虚,那么它要传阳明呢他一化热就了不得了,所以津液枯竭和大便燥结特别

迅速,所以要有少阴的外观,而发生阳明病,大概都要急下。它这段就是,少阴病只是二三

日的时间,开始的时候在表,二三日之后要传里,那么就突然间口燥咽干,咱们讲太阳病是

口燥咽干不可发汗,说是热盛津液虚衰的一种反应,所以急下之。那么这个要稍一延误,津

液有枯竭的危险。咱们讲阳明病也讲了,阳明病本来没有死证,假设津液虚竭之后,那你就

攻补两难了,正虚而邪实。你攻邪吧病人受不了,你扶正吧邪还在里搁着呢,越补越实,所

以阳明病这个实呀,全是热实津液虚竭,这个少阴病一来就有这种情况,所以没有其他情况

开始就是口燥咽干,这不可轻视,若不急下,转过来就是一个内里头实得厉害,津液再虚竭

就不可措手了,所以需要急下,宜大承气汤。这是二个方面看问题,仲景把他搁少阴病,一

方面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原来是少阴病,那么到二三日了,急剧传里发生阳明病,有这种

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在临床上,假设遇上一般的感冒,咱们说是外邪了,在初作很短暂的

时间内马上发生一个,他口燥咽干呢,外表上就是脉微细,但欲寐,就是有少阴病的征候出

现,与这个是一样的。那么他一出现就发生里热太厉害了,所以他是口燥咽干,津液马上就

要虚竭而且人马上就表现出虚衰的外象,以少阴病的形式就发现出来了,所以这条从不同角

度说,根据具体事实来研究,那么他并没有开始发生少阴病这种情况,那么突然发生这种情

况,也属于少阴病传里为阳明病的,一样治疗,也得用大承气汤,用在这里就是要说明这个,

病来的非常猛,津液有立刻枯竭之势,这类的阳明病伴有虚衰征候可了不得,所以要治病当

急嘛,这个时候你要迎头急下以存津液,否则转瞬恶证逢起,那就不可救药了,所以有这些

问题呀,就得急下,没有其它的什么办法,你象咱们讲阳明病那个三急下,与少阴的三急下

都是这个情形。

第 321 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不是“可下”,在玉函经里就是“急下”),宜大承气汤。

那么这个论述根本不是少阴病,这个就是所谓瘟疫了,瘟疫论,就是所说热结旁流,自

利清水,自下利而清水,这个清字当个动词用,就是大便的意思,就是排便,排出便全是水,

这个清古人是当如厕讲,跟下利清谷是一样的。下利同时清谷,便出来的是完谷不是粪,当

然也没有味儿了,谷物都没消化,这都是胃虚的一种说法,这个清水不是色纯清,这个色纯

清,就是青褐色,我得过这种病,这个清水是色十分浑浊,发清黑色,那么就是污浊之水了,

味气难闻的很,心下必痛,所以他这个书呀必字它的用法前头讲了很多了,太阴阳明合并必

下利,就是说这一段必须有这个征候,才是这个情形,如果心下不是疼痛,这个不能说他内

有结实了,他心下疼痛,他这个病一来呀,开始从胃上解,所以他就热结旁流,一方面结者

自结,流者自流,一方面它结,热的很呐,一方面排出水,往下流,结在中,从旁流出,就

起个名字热结旁流,挺有意思。就是一方面结一方面流,咱们一般的阳明病不是这样,一般

阳明病热都酝酿到一定程度,它是使得水分消失,水火不同炉,火盛了水自然就要消逝,所

以阳明病法多汗,小便数,大便硬。它小便数多汗都是消除水分,里头热可以蒸蒸汗出,所

以热结旁流来的猛,一方面结,一方面被水毒的排斥不能出汗,不能小便数就统统往下排泄,

所以这个伤津液、结都是相当迅速。那么心下结他就疼了,心下就是胃这个地方,口干燥,

同时虚燥的津液也反映到了口腔,急下之,这不急下是不行的,急下也的用大承气汤了。我

得过这个病,说话就四十年前了,这个病我最有体会了,睡觉中我就感觉整个身体就晕眩起

来了,想做梦一样,我寻思做梦呢,可是呢难受的很,醒了肚子疼呀,我就往厕所跑,那厕

所都在外头,我跑出去就回不来了,孩子把我弄回来了,所排泄的就是那个自利清水,色纯

清,那个气味难闻的很,回来我就人事不知了,这东西凶的很呢。这一宿差点没死了,后来

他们找了一个西医,给我急救,打了一针。第二天我轻松了一点,并没感觉多大发烧,就是

这个肚子疼,后来我就想就是这个,不是吃大承气汤,吃的调胃承气汤,吃了病就好了。那

嗓子干的厉害,所以这种病古人叫瘟疫,他不是从少阴来的,可是情形的反映像少阴病,它

也是脉不是那么急噪,而且人呐困倦,按现在说我当时就是休克了。当时什么也不知道,给

我打针我一点都不知道,所以这个与少阴病无关,属于瘟疫,你们看看吴又可的《瘟疫论》,它这个病来了就是从里边发现的。所以这个实证如果现出虚衰的征候是不好的。

第 322 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是少阴病转属阳明。腹胀,六七日不大便,肯定它是里实了,由于它是少阴病转属也

要用大承气汤急下,这个要搁阳明病那不能用大承气汤,只是腹胀、不大便,那么它以少阴

病的征候反应,根本上是从少阴病来的,少阴病一般不转属阳明,如果转属阳明了,你就不

要轻视了,所以这个应该赶快急下,去里头结热,渴望其速治。所以这几段在少阴病里头也是特殊的情形。

第 323 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这个脉沉为在里,我们头前讲了一个,“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所以每一段都要看整个的问题,那么这个脉沉既不是始得之,这是第一,第二

也没有表证发热的情形,这个只是脉沉,沉为在里呀,沉也主有水,你们看《金匮要略》水

气篇就有了,脉沉者当责有水呀,我们头前那个麻黄附子细辛汤他怎么不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呢?他就是用细辛来逐水,来逐饮,里头有水饮,一方面逐水饮,一方面解表,那个方子是

那样的,那么这个时候不行,这个时候它没有表证,所以他没说始得之,那么这个脉沉呀里

头有寒水,所以少阴病里头有寒水非要转成太阴病不可,那么转成太阴病就相当危险了,有

呕吐,下利,xx,脉微欲决,再有这个情形就有死的可能了,所以稍见其端,脉沉他不浮,

我们讲的脉微细,是浮之中的脉微细呀,他是在表啊,这个脉沉不可轻视,这个里头是有寒

饮,转过来他就要腹痛下利,阴寒在里太阴病要发生,发生就危险嘛,所以赶紧急温之,宜

四逆汤。只是能用四逆汤,温其里呀。三个急下证是特殊情形,所以他这个书呀都是应急治

变,不要认为少阴病尽出这个事,不是的,如果有阴寒在里的情形发现,那就根据治太阴的

方子,用四逆辈。为什么他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呢?他没有反发热,始得之这种情况。

第 324 条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它这个头一段不是少阴病,有少阴病的外观,饮食入口则吐,它由于胃里有停水,水往

上逆他要吐了,所以饮食不纳,饮食不受,一吃他就要吐,就由于这个问题心中温温欲吐,

这个“温温”是“愠愠”的意思,他们讲《论语》的,“人不知而不愠”,愠就是烦呢,心

中温温欲吐就是说不出来的烦恼,老想要吐,但是复不能吐,而不能吐出来,所以在这个情

形之下,饮食入口则吐,那没问题的,它不受。始得之,手足寒,这个病一开始手脚就发凉,

为什么呢?他有解释:脉弦迟者,弦也主有水饮,迟有寒,就是里头有寒饮,这个寒饮往上

冲逆呀所以胸中实。从病机上来看他就要吐,可自己的本能吐不出来,他老想要吐,老想要吐,就想用吐来解除疾病,就是这么一种机制呀。这很清楚。你们看吐逆都是这样的,不是

随便拿出一个病就要吐的,我们应该顺其势而导之,应该吐不应该下。那么这一段不是少阴

病,可是由于胸中实,阻碍气机,所以脉是弦迟,那么人也是精神不振,他老要吐老要吐,

温温欲吐,而且阻碍邪气旁流,所以他手足也厥冷,外观像是少阴病,其实不是少阴病。我

们头前讲那个热结旁流也一样,这个实质不是(少阴病)。为什么不是呢?这个瓜蒂散,虚

寒用不得的,它是攻实的,咱们汗吐下三种治病方法呀全是攻实,病实需吐之,需汗之,需

下之。虚寒没有用吐法的,若膈上有寒饮,就是胃有寒饮,干呕,他不是真要吐,里头没有

什么水,只是不象上边那个,水往上逆。只是干呕,并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也没

有饮食入口则吐,没有这个情形,只是膈上有寒饮,老想冲逆干呕而已,这就和我们头前讲

那个“脉沉者,急温之”是一个问题。那么假若胃有停饮而发生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这种病情,你不要认为胸中实给它吐药了,这是真正的里有寒而有水气,既和在少

阴病外观,也赶紧急温之。不可吐也,这个你别拿它当胸中实吃吐药那就坏了,他特意出这

么一段大有用意的,就让你辨别二种证,有的时候胸中实瓜蒂散证,象阴证差不多,也有四

肢厥冷,脉弦迟,那么这个你当虚寒治就坏了,你吃四逆汤都不行了。那么这个四逆汤有类

似的,他是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没有这些情况,这是里头真正的在胃里有

寒饮,这与那种要吐而不能吐的病是两种,这在临床上很要紧的,这二个你要用错了,生死

的关系,宜四逆汤。他这个主要给四逆汤立论,少阴病不少阴病不是重要的,少阴病与瓜蒂

散主要的鉴别点在哪呢?真正的病有欲吐之势,你看看头前讲的瓜蒂散,气上冲胸咽而不得

吸者,他这个病整个要往上来,是与呼吸有病变,那你赶紧吐,那么这个呢就是要吐吐不上

来,一吐的得了,所以治病有一个顺势利导,这个顺势利导就是顺病机之势,咱们头前讲的

六经开始也说过,咱们说那个太阳病,病呀他自己要从表解,而不得解,咱们分析那个征候

不也分析了,确实是那个样子。

有一个要出汗出不来汗,所以古人通过临床,这个一发汗就好了。古人他掌握了一种规

律,方法,那么咱们现在呢根据这个规律方法在往下透视看整个情形,这个里证也如此,人

身体呀他有一个愈病的方式,他就把这个病呀,打算从消化道的方面,或者把他吐下去,或

者把他泻下去,就这么个情况。人体有一种防御机制,西医书上有这样说。但是这里有一个

似是而非的,应该温的不要吐之,这个才叫发生太阴病了,虽然只是干呕,但里头确实有寒

饮,这个如果不用四逆汤急温之,马上就发生呕吐、下利这种病。所以治病是个难事呀,……,

你看我们讲这几段全是这样,它要一发作起来了,这个病就很费劲救治了,那么还有一个看

出他要发作,就抓紧治,所以上工治未病,这就是未病,你看前面讲的急温之,就一个脉沉,

这个只是有干呕,但是也有四肢厥逆,是结合上面一段说的。这个也应该用四逆汤来温之了。

第 325 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这一段相当的好。这个你们看前头那个“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这一段叫我

看就从那儿来的,脉微在仲景的书里提了多少回了,脉微者为亡阳啊,亡阳就是亡津液,没

有津液,这一段你不把 xx,微者津液虚,血液虚则涩,涩说明津液血液俱不足,那么少阴病

下利有这种脉你不能发汗,白通汤你们还记得吧?“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马上就

是一个巨变,书上解释的我很不同意,说不是要有所 xx,大寒致病,咱们用热药,病反发生

格拒了,怎么办呢?得加点凉药,热药凉用他就好了。所以白通汤加猪胆汁,说的是很在行,

很像。我开始研究伤寒论我也信,可后来我越看越不对,明明是错的。因为头前“少阴病,

脉微者,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头一段:“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那是非常肯定

的,吃白通汤就好了,白通汤是个发汗药,以大葱为君,白通啊,通什么,就是通津液以自

汗嘛。第二段他提出来: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干呕,烦躁,等等,脉也没有了,

那还是药无所误?那纯粹是误了,脉微者,不可发汗。这一段就是从这上来的。怎么知道呢?

他怕你不明白,不但微还搁个涩,说明就是津液血液不足,为什么不足?你看前面就知道了,

一方面下利,一方面呕而汗出,津液丧失于上,于下,于外边汗,有虚脱之象,你可知道?

所以脉应指既微而又涩,所以这样的情形你放心,他不会泄下无度的。必数更衣,反少者,

一会跑厕所,一会跑,xx 虚的不得了,可是呢没有多少东西,津液有枯竭之象,脉微涩,津

液不足,血液也不足,没有什么可泄的,所以必数更衣,反少者,所下的东西是有限的。当

温其上,灸之。当温其上注家闹的可热闹了,他没准确,当温其上注家们说了,最上是哪个

穴啊?百会,脑袋顶,应该灸这个地方,瞎说八道,它这个下利呀,我们回头想想头前讲的,

有两种,一种应该在中焦,头前不有个利不止,用理中,理中者,理中焦,不行,吃了更剧,

所以此利在下焦,那么与禹余粮汤,x 可以利小便,所以一利小便或者用收涩固肠的药都是治

下焦,他这个告诉你了,应该治上,当温其上,治什么?治胃,它胃虚,这个津液虚衰值得

咱们讨论呢,这个津液虚衰也有两个不同的情况,像我们头前讲那个急下之,口燥咽干,那

是津液虚,是由于热,那你非得想法子,要如果实就得攻,攻下以存津,如果不实只有热我

们用白通汤加人参那个方法,清热,也救津液嘛。那么这个是由于胃太虚衰了,他不能生津

化液而且还是一切征候都是虚的象征,上吐下利而汗出,这是虚脱的象征,所以你非治胃不

可,胃气存在津液自恢复。所以我们后头讲霍乱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有很多它津液虚竭了,

他由于胃的衰败,你非的亢进胃气不可,这个时候一点滋阴药也用不得,一用滋阴药坏其胃

非糟糕不可,这个咱们容易犯这个病呀,有此脏腑辨证,这个虚,那个虚,说阴虚生内热,

那地黄麦冬上来就要命,这个是不行的。这是是当温其上,温胃,应该用四逆汤,后世就认

为津液虚呀,这个干姜附子不能用,这是错误的。《医宗金监》那些太医院的老爷们都这么说,这个东西误人不轻呀,这个津液衰就是因为胃,不能消谷,哪来的津液呢?你恢复了一

层胃气,就恢复了一层津液,这个地方书里头多的很,就是让你温胃,四逆汤。灸,叫我看

也不是灸百会,准是灸三里,温胃嘛,所以仲景的书,我上次提到过一回,凡是穴位都不提,

为什么?咱们想张仲景这个当时啊针灸器普遍,一说大家都明白,那是不成问题的事,所以

到后世都成问题了。所以中医在晋南北朝时候乱,是有些退步啊。所以大家对这个穴胡揣,

这一段很好,同时也说明头前的白通汤,少阴病,下利,如果脉微啊只能温上,你不能在发

汗了,所以白通汤是错的。那么后来加猪胆汁一定加通脉四逆汤,也绝不会加到白通汤,所

以这个书错误是有的,小二千来年呢,大家传抄,加上后人往里头乱填,所以咱们上次讲的

白通汤讲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所以咱们读这个书呀不要死看它这一句话就

是这个,那么注家还有这个毛病,他就要圆原文之说。

那么今天把少阴病讲完了,那么少阴病这个病历来的说法啊都说少阴病,不敢说它是表

证,其实它明明白白是表证,头前讲的很清楚了,“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

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也,没有里证,就是冲表证说的,为什么以至于那些注家他不怎么说

呢?有一个问题,就是咱们把这个六经啊按成经络之经了,少阴病嘛,少阴肾经,怎么跑出

表来了呢?就犯这个病了,所以六经这个病存在,我们现在临床上还是有,咱们遇到的感冒

不都是太阳病吗?太阴病几天,虽然脉浮,它细了无力了,那不就是少阳病吗?脉浮细而嗜

卧者,外已解也,那么如果在恶心,现柴胡证,你用柴胡汤准好吗?这我们不也在临床上常见

吗?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太阳病是不是太阳经,这成问题的。所以咱研究古人东西啊尤

其我们研究伤寒论,必须掌握他辨证的方法和规律,这六个类型这是事实,古人也是经过千

难万困才发现的,昨天和一个同志谈中风啊,伤寒啊,都是这个。太阳病有二个类型,一个

呢有自汗的,有自汗自然脉就浮缓,那么就叫太阳中风,因为出汗自然就恶风嘛;没汗的脉

就要浮紧,这里头血液充实,没有一点汗,那么他必恶寒,或者不恶风,或者少恶风,他不

出汗,咱们来这天头,你出一身汗,他就怕冷。尤其在澡堂子里洗完澡,那身上老感觉鸡鸡

冷冷的,你非披上点不可,三伏天也那样,可是古人他说什么了,他看到你恶风,这就有风

邪,他就起名叫中风,所以这个名字不好起的,与太阳病是一样的,少阴病一样,恶寒,那

就叫伤寒,这个错误不是只是这么一点错误,影响整个中医。由于中风,咱们用桂枝汤治中

风证,这种事实在临床中治疗汗出这种感冒他好吗?那准好,可是桂枝汤是散风呢,就由于

他治中风,桂枝汤也治中风,这就把药物和这个统统就下来了,这都是错的。伤寒就是伤寒

邪,那都来了,辨证,以致和他们说病理,就是伤寒呢就是伤寒论的伤寒了,不外乎受风邪

受寒邪,于是乎温病了。他温病从里头来的,从里头热,他就是阳明病嘛,没有什么。他不

敢说是外受风寒了,这个是由口鼻入的,又跑到里头去了。这都是读伤寒论读错来的,这把

中医越弄越支离,于是乎又出来温病这套营卫气血呀,上焦,中焦,下焦的说这个。

他就是太阳病,他就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怎么办?你去阳明病

篇去看吧都是,阳明病里头,只是不是胃家实,白虎汤,温病一卷书主要还的是清热,不能

够发汗,不能够吐,不能下,更不能用温针,那说的很明白了,谁让你温病当伤寒治了?当

伤寒表证治了,没有那么说的。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中医根本古人怎么办呢?他没法

子,为什么这个病有一个出汗的,有一个不出汗的?有一个恶风的,有一个不很恶风的?他

要说明那个道理,但限于科学水平,他没说,他就拿现象当本质,就这么个事。在不然就是

拿脑袋臆测,主观,你要说太阳病,他就说太阳经,这个原始是这样的,用那时的经络之说

就有了,所以在《汤液》上也是搞这个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经受邪发病,就有这个意味嘛!

这其实是错了。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呀规律一个,怎么样的认识规律又一个,我想

提高中医,认识方面就得提高,不提高不行啊,中医治病据我的体会很有疗效,有些西医不

能治的病中医就能治嘛,可是世界对中医的看法与我们的实际可差的太远了,世界看咱们是

不科学的,不科学是咱们没把整个方法给人家看,给人家看的都是不科学的,你可知道?所

以人家瞧不起中医,就在这一点上。你就拿伤寒病说吧,名字伤寒杆菌,人家给你弄的清清

楚楚,你还说受了寒邪入里化热了,人家科学证明的东西你就别再与人家瞎辨了,所以中医

犯这个病,我是中医,我敢这么说,我是西医,我不敢这么说,这里是成大问题的,真是个

问题呀!咱们都是大夫,天天那一个,不是都搞病历吗?你辨完他辨,为什么不一样,真理

能不一样吗?不一样能是真理吗?能是个正确的东西吗?一个病你马上四个人分十个步骤,

你辨完了让他辨,他总辨不出一个样来,一个人开一种方子,学这个东西就不一样,你不信

你就试试,他这非常肯定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就是用桂枝汤主之,没有第二个说

法,他这个就是个太阳表虚,你只能这么来说,还能说什么呢?所以咱们这个辨证是成问题

的,怎么不成问题你说?你们在临床上考虑是不是有这个情况。我们这个少阴病就是这样,

本来它是个表证,这个表证为什么这么复杂呀?咱们讲完了,这里头有嗓子疼,又是惊吓,

这是表证吗?不是呀,太阳篇也这么讲的,太阳篇调味承气汤,四逆汤啊,讲的很多啊,它

这个表证不能老在表,他要传里的,少阴病传里,传半表半里和太阳病传里传半表半里一样,

张仲景这个书是表里相传的,表证就要传里传半表半里,不过是少阴病传里,传半表半里和

太阳病传里、传半表半里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少阴病虚,什么虚呀?就是津液虚,血液虚,

它传里已传太阴为常,而且在表的时间最短,只是二三天,所以他说了二三日无里证啊,那

么要过二三天呢它就要传里,太阳病不是的,太阳病五六日传少阳,七八天才传阳明,特殊

的有时侯不传里,是不是?他在表的时间长,为什么?实,他这个人不虚呀,虚对病的抵抗

在表的时间就短,而且传里以传太阴为常,太阳病传里已传阳明病为常,这都是一般的事。

而人的生死,胃是根本的。全在与胃,人死多在太阴病这个阶段多,如果胃气败,必死。所

以少阴病本来就虚,传到里发生太阴病危险的很,非的把太阴病的死症都搁到少阴病来,这

很好。这个书的精神好的很,所以少阴病这几个死症大家好好看一看,全是少阴病传里而并

发太阴病,这都有死亡的可能。所以开始有这么几句话:二三日无里证,这是你把握机会,

赶紧发汗,可挽救他传里发生太阴病危险征候的出现,所以后头急温之都是从这头来的。要

当机自辨,这是它这一章书的主要(内容)。传半表半里也是一样的,传少阳很少,传厥阴

的多。厥阴,咱们说气血这套东西都属于厥阴了,传厥阴就虚衰也可以致死,他这里头也有

这么二段,所以少阴病它有这些情况。但是有的特殊情形,也可以传里,随着人的身体,一

看这个人的津血虚,它胃肠素热,他要传里就发生阳明病,那更了不得了。发生阳明病,津

液虚竭,躁结迅速,这都是不能当一般的看。如果少阴病传阳明,见到津液虚衰之端就要急

下,见到口干咽燥就要急下,那么传到少阳呢,也有啊。他也举例子了,你向这个咽痛等等

的都是。这口苦咽干应该归少阳的,孔窍一类的病。少阴病主要注意的就是这些东西。不过

这个名字值得考虑,xx 厥阴病讲完了,再把六经好好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六经该怎么样来认

识他。不是不好认识,能够认识。那么古人呢,没法子,限于科学水平,我们现在条件比他

好的多了,咱不光看伤寒论,还看旁的东西了,我们还有一般的科学赏识了,专门不够了,

科学常识都有,所以这些年了,提高中医就是指的这些。是的提高,不然中医呀早晚都不行,

他必须科学,非与科学见面不可,那么中医治病的精神究竟在哪呢?我们讲完了好好谈一谈。

是这个阴病还是少见的,你就是太阴病也少见,平时临床,全是这个三阳病多,这个三

阴病的确少见。少见确实是有,你要临床多你就遇到了。有这么几种关系,所以谈到三阴病

啊,……。因为他也没见着过,他就看看注家这么说的就没法不这么说,这是有这些问题的。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 326 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也像少阴病似的,津液不足,血液也虚,津液虚他就是渴,引水以自救嘛,甚至

消渴,消渴咱们都讲过了,他由于上边虚,下边寒乘这上边这个虚呀气往上撞,自己一个感

觉证了,气上撞心。人阳气布于胸中,下边这个寒气往上,上边的热不得下布,所以心中既

一方面感觉气上冲撞心之疼,也感觉热,这个热不是发热的热,饥而不欲食,厥阴病属于半

表半里,不属于胃了,胃没有毛病,但是寒从下往上冲,虽急而不能 x,(34 集完)……上

面有虚热的情况,认为有实热,而误下,使之陷入里,而下利不止,阴虚证不能下。

仲景在每一篇都有提纲,即是概括地说,半表半里证的提纲都不好作,少阳证的提纲只

是说口苦,咽干,目眩,那还能够说出来半表半里的局部,热盛在局部,顺着腔间往上攻,

所以孔窍之间感觉有热候,还说得过去,但太概括了,有些内热的病,如白虎汤证,也有口

苦咽干,此为热结于里,为阳明病的外证,故少阳证的提纲也不够好,所以要研究柴胡证,

仅凭这还不行。为什么呢?就因为半表半里的部位,即胸腔腹腔,这个空间相当大,为一切

脏腑所在之地,心肺肝脾胃肠肾等,如果病邪在此部位充斥,易引很多脏器出现问题,故此部位的病复杂多变,如小柴胡汤主证,虽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另外底下有这些的或然见证,或者波及到这个脏腑,或者那个,所以没有固定证候,很难概

括,如表证、里证单纯。唯独半表半里,无论在阳或在阴,都不好说。这个提纲,厥阴病可

能发生这些情况。不是说凡是厥阴病都有这个情形。故六经辨证有六个类型,我们只能掌握

四个基本类型,另外少阳与厥阴,不能具体,这个怎么办呢?下面再解释。这个辨证,表里

易知,如表证,邪气交争在表,只有阴阳之分(太阳与少阴,前者是发热畏寒,后者是无热

畏寒,其它的与太阳病是一样的,脉微细但欲寐,这是虚呀),里证也容易,也分阴阳两类。

这个表里知道了,除去表里,全是半表半里,这个人身上的病位的反应,不是反映在表,就

是反映在里,或者反映在半表半里,在半表半里属阳性的,或者热,或者实性的,为少阳病,

反面,阴性的,虚的,寒的,为厥阴病,这本书呀,六经的顺序,虽然与内经上的顺序是一

样的,但这里有辨证的一种意味,先讲太阳,后讲阳明,事实上四五日,五六日,传少阳,

六七日,七八日,传阳明,为什么太阳讲完了,不接着讲少阳,再讲阳明呀?这里就是这种

表里阴阳辨证的意味,且表里易知,除去表里,皆为少阳。讲阴证,表为阳,里为阴,它先

讲里,这是阴证的讲法,先讲太阴,再讲表少阴,除去里和表证的阴证,就是厥阴。所以在

辨证上没有多少妨碍。可是研究这个书呢,对少阳病的提纲,厥阴病的提纲要活看,这个不

是一定,你看少阳病也是的,凡是有内热,无论在肠道之里,或者在胃肠之外,大概有口苦

咽干,那不定是少阳病,但是少阳病可能有口苦咽干,这个比较泛。而此厥阴病的提纲比较

窄,这个就是厥阴病有这种情况的,上边虚的厉害,下边寒的厉害,寒乘虚往上来呀,感觉

气上冲心,心中疼热,这是自觉证,这个蛔,现在也研究了,大概古人没有蛔虫的很少,过

去卫生差。如果寒从下往上冲,蛔要受波及,要吐蛔,如果没有蛔,再怎么冲也不会吐蛔,

故有些注家牵强附会。

第 327 条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这个阴性病一转阳,病就会好,脉微,为亡津液,虽微但浮,就是由阴出阳,这病要好

的,反之由阳陷入阴为凶,如阴盛而胃气衰败,人则死。厥阴中风是概言之,伤寒也是如此。

第 328 条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第 329 条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15:41)

厥阴病虚,则渴,渴了就稍稍给点水,欲饮水自救,从这一段看,提纲所讲的消渴就成

问题了,因为稍稍与饮就能好,可见不是消渴,即便是有消渴,也不是厥阴病普遍都存在的。

这个厥阴病非常简略,就这四条,以厥阴病起头的,就这四条,从这以下就没有厥阴病了,

从题首就看出来了,前后不是论述一个主题,前面都是论厥阴病,以下呢,在这个玉函,以

及成本等宋以后,分为金匮与伤寒,这个玉函的编制与以前差不多,一卷论伤寒,中卷论杂

病,最后出的方论。玉函内关于论伤寒这一章,也是有这个,可是到第四条之后,它又立一

个题目,这个不是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嘛,这四条,在这四条之后又一个名字,它是辨厥利呕

哕病形脉证并治第十,怎么出了个第十呢?它这个书呀,六经,太阳篇就给了三篇,从太阳

到厥阴是八篇,但旧编制把痉湿竭三个病变成一篇,放在六经之前了,共计九篇,那么在九

篇之后,又立一篇,叫第十篇,即是辨厥利呕哕四病,如果我们好好研究下边呢,的确一点

不错,开始论治厥,再论治利,再是呕、哕。可是这四种是杂病,放在后头,为什么放在厥

阴病一起呢?这是王叔和搞的,王叔和不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对医学很有修养的人,他收

集仲景遗论,它编书的时候一看呀,厥阴病,六经病后头都有证治,但厥阴病没有,他一看

后头象似论厥阴的,尤其根据前面的题纲及后头的乌梅丸,很象说的是厥阴病,有的就把它

放在厥阴病后头了,因为三阳三阴后头搁个杂病,他又想这又是一个不能不累的,本来三阴

三阳篇论的是治疗伤寒嘛,搁个杂病,他认为也不对,所以附在厥阴篇之后,皇甫谧看了,

知道是有问题的,你看后头的方剂就知道了,发汗吐下,能有皆有,他看也不对头。所以一

种本子就放在里头,另一种就是玉函,仍就隔开,让后人研究。这是王叔和的意思,一方面

他以为第十篇是杂病,不应该在六经之后有这个,而且这里头有些似是论厥阴病的,但有些

绝不是厥阴病,故同是他编的二本书,却又所不同。玉函此成本及宋本后发现的,故成无已

到这个地方就胡说八道了。故只要是把后面的当成厥阴篇就没法讲了。其实根据书的这个提

法看,厥阴病只是这四段,底下这个还是玉函那个。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张仲景为什么在此书之末附带一个杂病呢?我们看看杂病说的什么,这个厥利呕哕,全

是与胃有关的一种证侯,胃是生之本,头前讲了胃气存而生,胃气绝必死,所以治病必固卫

胃气,陈修园认为仲景用药喜用甘药,甘以调之,就重视胃气,六经讲完了,特拿出这一章

给六经做总结,不能把胃治坏了,胃是一个主要的关键,那么与胃有关系的厥利呕哕,这些

常见病的缓急生死,搁在这个地方让大家看看:另外还有一个用意,这六经不是专给伤寒预

备的,这个表里阴阳,概括万病,是病就不会超过这个,病位就是表、里、半表半里,病理

反应不是阳就是阴,所以六经就是表里阴阳,概括万病,就用治伤寒的法子,在这里治杂病,

你看后面的方子无一不是伤寒论里的方子,……可是张仲景看厥阴病的提纲,他也认为不适

合,没法子在这里头述一种方证的治疗,这里头虽是杂病,但有些是论厥阴,也视其方而已,

如乌梅丸,当归四厥,这都是厥阴病的治疗,就是补提纲之不足,所他有三种用意,故在主

经之后,有这么一个杂病篇,这是我的看法,其它注家都没这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