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大典”邮票的设计有故事

 QIANSHI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开国大典”邮票的设计有故事

李厚禄

图片包含 游戏机, 地毯, 标志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图片包含 人, 桌子, 站,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

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单枚成套邮票(图1),是以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图2)设计的,邮票图名“开国大典”。该套邮票在“建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之一。1980年第5期《集邮》杂志刊登的《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结果》,30套最佳邮票中仅纪71没有标注设计者。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

男人坐在桌子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

孙传哲著《情系方寸——我的邮票设计道路》一书(图3)给出了答案。孙先生回忆当年设计、雕刻纪71邮票的情况:

“我一次又一次将油画按比例缩小,反复勾画设计,并根据我国邮票印刷的具体情况和原画特点选用雕刻凹版的设计印刷方案。雕刻师唐霖坤……先后三次磨掉钢板上的图案重新进行雕刻。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这套邮票凝聚我们两人的心血及对祖国的一片深情。60年代中期,唐霖坤不幸去世……新中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时,这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第五组)’邮票被评为'最佳’。我坚持把设计者的署名权让给唐霖坤。我对别人说:'应该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成就卓绝、技术纯熟的老雕刻师的名字。’”

笔者推测,当年《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结果》中纪71的设计者空缺,是因为有关部门对孙传哲的意见还没有做出决定。此后有关方面接受了孙先生的请求,故邮票目录将纪71的设计者标为“唐霖坤”。

可见,“开国大典”邮票的实际设计者是孙传哲,但邮票设计的署名权是唐霖坤,这在新中国邮票中是极为特殊的情况。既反映了新中国老一代邮票工作者的高风亮节及合作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雕刻师在雕刻版邮票的印制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笔者认为,由于“开国大典”这枚邮票有关设计者问题的特殊性,故有必要分清这套邮票的设计和设计者。即在统计孙传哲设计邮票的套数时应包括特71邮票,在说明特71邮票的设计者时应说明是唐霖坤,但不宜说“唐霖坤设计了特71邮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