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书写的一首豪放词,在苏富比上拍卖了2300万,成了全球最贵的一首词。

 蘅滋雅集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大约千年之前,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之冬,辛弃疾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居留十日。两人相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两人反复唱和。于是就有了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千年之后,2024年春,在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辛弃疾书写给陈亮的《破阵子》笔迹,拍出了2300万的金额。

但在我看来,这首词的辛弃疾亲笔书法之作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额来衡量。这首词里所体现出来拳拳爱国之情和为国献身之志,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矢志为国家民族富强复兴而奋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释译】

醉梦之中,挑亮灯芯,
灯光之下,凝视宝剑。
恍惚之间,又回军营,
号角声声,接连不断。
分食牛肉,官兵同乐,
边塞军乐,慷慨雄壮。
秋日沙场,检阅军队。

马如的卢,飞速驰骋,
箭似惊雷,震耳离弦。
收复山河,天下大业。
生前死后,美名相传。
一梦醒来,白发满头!




读了这首词,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他曾经意气昂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现实中,他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只能“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41岁,因权贵们弹劾,而被罢免了所有职务,失意闲居。这天夜里,他独自喝了点小酒,略带醉意。微醺之时,心潮澎湃,先“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于闪闪放亮的宝剑之中,辛弃疾似乎听到了号角之声。他想起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是多么宏大的场面啊: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写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注:八百里:指牛,此处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下阙,词人用文字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大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最后三句,镜头忽然一转,跌回到现实之中。纵使有幸完成收复失地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好名声。那时恐怕也满头白发,人到暮年了。

“可怜白发生”,这一句也从侧面反映了收复失地困难重重,是个遥远的梦。曾经的凌云壮志,已经成了“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他想到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如今,他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这首词意境雄奇。全词在结构上打破传统规则。前九句情感浓烈,刻画生动,为末一句的失望之情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辛弃疾词的独特的豪放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图片来源于“遇与元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