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小桥流水1i79ra 2024-05-23 发布于河北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国文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然而,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无论我们将处在什么境地里,都不能丢失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

蚕蛹熬得住束缚,终破茧成蝶;草籽熬得住寒冬,终生发成片。

人亦如此,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能顺利到达终点的人,拼的不是一瞬的爆发,而是持久的耐力。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北宋名臣范仲淹身世坎坷,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幸运的是,其继父为人不错,对范仲淹视如己出,对他有着“既加养育,复勤训导”的恩情。在继父的谆谆教诲下,范仲淹自幼便立志求学。
虽然多次科考不中,但他却越挫越勇,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可在继父去世后,家中兄弟相争,范仲淹这个“外人”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如此境况,范仲淹只能独自离家,前往南都应天府求学。身无分文,也无人资助,范仲淹平日里读书的地方就是一座破庙。
他每天只能煮粥过活,为了能多吃几顿,就等到白粥凝固结块后,用刀分成四块,早晚拌着腌菜各吃两块。如此稀粥就咸菜,入睡不脱衣的生活,范仲淹熬了整整五年。
终于,那碗白粥熬出了滋味,范仲淹27岁进士及第,叩开了仕途的大门。
苏轼在《留侯论》里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生在世,磨难、辛酸、委屈都是难免,不能改变,就只有适应。
一个人能成多大的事,未必有过人超世的天赋,却一定有愿熬能熬的决心。很多时候,成事与败事只在一念之差。
拜伦曾说过:“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人生的所有至暗时刻,都是进阶的前奏。

遇到难关,不必焦虑不必忧愁,只要坦然面对,加以坚持,难题终会迎刃而解。滩涂虽能阻人前行,却不致人溺亡,放宽心,余途会更加精彩。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好的人生,都要细活慢工“熬”

香而醇厚的浓汤,苦而利病的良药,淡如清水的白粥,终究逃不过一个细活慢工的“熬”字。
人生也是如此。“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熬出来的人生,更有味道。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那年,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失去双足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华罗庚就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华罗庚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华罗庚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之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并发表了十篇论文,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
磨难,是很多人成长路上必经的。但不是所有的磨难,都那么可恨。
如华罗庚,这些受得住苦难的人,必定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内心永不坍塌的人,一定能真正做到“逆天改命”。
我们所经历的磨难,终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归还回来,在起初贫瘠的土地上,栽种出一整个春天。
熬,是生命最好的磨石。回头看,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熬过了那些最难的时光。

若是您此刻身处黑暗,就为自己点一盏灯。若是已见天光,那就努力向前,更进一步。相信自己,能咬牙熬过命运的重压,迎来的就是人生的蝶变进化,脱胎换骨。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夜读丨人生,熬不过就出局,熬得过就出众
主播:沈文
愿每天都是“声”心明媚的时光

文章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

作者: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