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关于水

 青旗沽酒有人家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能不能有一种离题万里的表达,不用思考,像痴人梦呓,喃喃自语。

        前段时间去探望一位前辈,他夸我文字简练。这次任性一下,拖沓地随意述说。前辈是我刚工作时的同事,又是我父亲的同学,还是我同学的父亲,因了相同的爱好,做过一点相同的事情,曾被他称为“忘年交”。

        我是一个不善交友的人。

        切入正题吧。

       入夏以来,几乎无雨,太阳每天努力而敬业,带走了大地上最后的水汽。青山正从妩媚变得憔悴。

        说好的一龙治水呢?

       想起书柜里一沓旧杂志,里边有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时关于巩县饿死人的记载。找出来翻看,没查到。记忆总是不靠谱。所以,历史也很悬。

        说是杂志,实则是四十年前编写县志时,编纂组用于收集资料的内参。二零一六年,同事去看望一位老教师,老人家自觉年迈,唯恐史料散佚,便送给他。见面后,他又转赠于我。

        太史公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在那段短暂的工作历程中,得到这份资料,大约也是一种因缘。

         关于水,关于人的老去,最简单的一个例证,是村里水井的管理员。其实,称管理员是为了表示我的尊敬,村里人只说是“看井的”。

        记事起,最初管水井的,我得称“爷”,后来的叫“伯”,现在的喊“叔”。

         时间往前走,从不停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八零后尽管有太多的不堪,但也很幸运。比如,我从小就用上了深井自来水,母亲口中去生产队饲养园的水囤里挑水,毫无印象。

         只记得有年冬天特别冷,夜里有户人家水管冻裂,水向上喷在旁边落光了叶子的枣树上,天亮后全是冰挂,晶莹闪亮,熠熠生辉。

        曾经沧海难为水。后来我便觉得冰雕和雾凇都平常无奇,了无可观之处。

       巩义临河洛,汜水泗河等支流众多,不该缺水。但在许多年前,除北部河边的乡镇,整个南部都少有水田。不止如此,很多地方吃水都很困难。

        西南山村有一老人,每逢周五就走十几里山路到外村挑回自来水,倒进水缸用木板盖了,专等周末孙子女回来做饭用。其余人,一律不许。

        这是二十年前听闻的旧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