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感受路,而不必去赶路

 书巷 2024-05-23 发布于宁夏

一时兴起,来看看洛阳。
有时候出发,也不一定要有什么妥当的理由。
在路上,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去了龙门石窟,访了白居易故居,去七彩大峡谷体验玻璃栈道,去洛阳博物馆瞻仰历史文物古迹,也在十字街头寻寻觅觅,最后,在这洛邑古城歇脚。
晚上,翻开日记本,记录一些所见所闻和杂乱的想法,合上本子的那一刻,突然喉咙发紧,悲从中来。
这没来由的情绪,是复杂的。
这没来由的“悲”,更像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像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被突然唤醒了,清晰了。
我猛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对这座城市的期望值和要求过高了,可我有什么理由,去期望和要求它什么呢?我又在黯然失望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外来的闯入者,我怎么会这么无理和挑剔,那些人性中弱点的成分,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时,自己是后知后觉的。
而洛邑,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我内心期待它应该比现如今更繁华吗?还是更接地气?
在合上本子静默的那一刻,白天的所见所闻,开始若隐若现地拉扯我,我似乎看到了这座古都繁华背后的创伤和疼痛。
那一刻,我开始为自己的无知和盲目、为自己的冒昧和打扰感到羞愧。
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面前,个人的任何自我的自私的想法,也许都是肤浅的,不堪说的。
当我匆匆忙忙去赶路的时候,我似乎遗忘且错过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去感受路
这种匆忙也许早已成为一种惯性,并不限于身在哪里,在做什么。
当身体和心灵不足够同步,人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分裂,不是裂成两半,而是四分五裂的。
身体停留在某一地,心灵本该停下来感受时,却在忙碌地运转着,身体接收到信号,眼睛在忙着看,耳朵忙着听,嘴巴忙着吃吃喝喝,腿脚忙着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如果只是为了耳目一新,吃吃喝喝,我想,我出发,来到一座陌生的对自己而言又是崭新的城市,所谓的自由之行,其实并不自由。
我不过是仍被自己的欲望拉扯着,束缚着罢了。
某些东西一旦成为潮流,是否会削弱了原本的一些光芒和真实呢?
我仍旧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一些主观的感受想表达。
我看到汉服体验馆层出不穷,也几乎每个景点,都成为网红打卡拍照地。
人们在同一个地方,变换着不同的姿势拍照,取完景后,就去另一地,这样的动作,在很多人那里重复着,人们乐此不疲地拍照,笑着,走着,表情渐渐紧绷,但还是不知所谓地,去完成这样一个动作。
记录和留念,是否胜过感受和体验,不得而知。
可我终究不能这样想,因为我终究不了解每个人的故事,不了解每个人的内心,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真实感受,一如我不了解这座城市。
我只是隐隐约约感到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但又不能妄加评论什么。
我只是又想到了《我的阿勒泰》中苏力坦那句发问——“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么?”
洛邑的白天,是燥热的,寂寥的,略显冷清的。
傍晚华灯初上时,它才渐渐褪去疲惫,换上红妆。
而夜晚,才是它的主场。
我只是路过它,瞻仰过它的容貌,却不曾读懂它的内涵。
历史改朝换代时,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古迹和文物,在默默承受着一切,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幸运到可以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其过程的残酷和艰难,远非我所能想象。
我又如何能以一个路人的视角,只看到自己所能看到的,而忽略很多我所并不了解、并不清晰的本真呢。
在这片曾发生过很多故事的土地上,除了敬畏和尊重,似乎一切主观的东西都显赘余。
我静静地坐着,不知为何而垂泪,不知为何而伤悲,大概只是想到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但莫能言说。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隐秘的角落,只能去感受,不能去坦露。
这一刻,不知道算不算得上,真正与这座城市产生一些联结呢?
无论如何,那一刻,内心似乎在真正感受着这座城市,而不仅仅是看看它,路过它,离开它。
深夜,在古城一座安静的房子里,在灯光下静坐着,忆起自己所感受的点点滴滴,我尝试着慢慢去理解一座城市,去看到它表象背后,更为丰富的内在。
我感受着自己心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某些持续的影响。
比如,对很多人与事的看法,是否可以更具包容、尊重和理解?
而不是让偏见成为主导,让内心被蒙蔽着,去接受且吸收着周遭的一切,去质疑和否定着,那些自己暂时所不能够理解或接受的一切。
此外,便只是告诉自己,不必为了旅行而旅行,不必为了赶路而赶路。
不仅限于此时此地,未来想去的其他任何地方,也是如此。
路是没有尽头的,重要的不是赶去哪里,而是在哪里,都能记得在路上那种自由的心境,和此时此刻所感知到的真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