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叙事 | 聚焦课后题,有效落实编者意图——《羿射九日》第二课时

 新用户75266912 2024-05-23 发布于重庆

聚焦课后题,有效落实编者意图

——《羿射九日》第二课时

文/刘纯洁

《羿射九日》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不要指读”,首次提出“不指读”,这也回答了之前“什么时候开始可以不指读”的疑问。

“指读”,在低年级的阅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初学者集中注意力,建立字形与语音的联系,有效地辅助朗读的正确性和流畅性,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更好地跟随文本,理解内容。

但是,随着阅读技能的成熟,过度依赖“指读”可能会影响阅读速度和整体理解能力。因此,“指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学习策略,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应逐渐减少,直至不再需要。

所以,从这一课起,要着力训练学生不指读,逐步扩大视野范围,习惯于一次捕捉和处理更多的文字信息,提高阅读速度,更加专注于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意。

本课,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聚焦“神奇”,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聚焦“羿”,感受神话人物的形象;聚焦“讲故事”。在这三个学习活动中,要把落实训练“默读课文,不要指读”贯穿始终。

聚焦“神奇”

师:《羿射九日》是一个神话故事,猜一猜,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神奇。

师:同学们还记得怎么默读吗?

生:不出声。

生:不动唇。

生:眼睛看。

生:边看边想。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再加一个要求——不指读,像扫描仪一样,用眼睛“扫描”文字,捕捉需要的信息。学会了这个本领,你阅读的速度会快很多呢。想不想练?

生:想。

师:好,任务来了——《羿射九日》这个故事有很多神奇的内容,默读课文,注意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勾画出你觉得神奇的地方。时间三分钟。

学生默读,勾画相关句子,老师巡视。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把课文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屏幕上勾画,相机指导部分重点句子朗读,读出神奇。

聚焦“羿”

师:神话故事,果然处处都很“神奇”呀!第二个任务——默读课文,继续做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勾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对他的印象。

(生默读、勾画、批注)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4自然段,“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我从这里感受到他是一个为人类着想的人。

生:我补充,他这是舍己为人。

生:“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我觉得他很有毅力。

生:我补充,说明他不怕困难。

生:“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接着,噗噗地在到地上”,说明他很勇敢,不怕太阳爆裂的时候火球砸到他。

生:我觉得这里也说明他力气很大,本领很高,竟然能把太阳射下来。

生:我还觉得羿是一个善良的人,当他看到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就没有把它射下来。

生:我觉得羿爱思考,请同学们看到第6自然段的这句话“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生:是啊,如果羿不爱思考,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人类和动物就没法活下去了。

……

最后小结:羿,为人类着想,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本领高强,英勇无畏,不仅力大无穷,还富有智慧,真是一位造福人类的大英雄呀!

聚焦“讲故事”

(对标课后第三题)

第一步,把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读成一句话、一个词。

首先,回忆讲故事的方法。

师: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讲故事。还记得前面我们是借助什么来讲故事的吗?

生:借助关键词。

生:借助关键句。

生:借助示意图。

师:《羿射九日》是一个故事,故事通常都有起因——

生:经过,结果。

师: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是帮助讲故事的好方法。

接下来,读懂故事的起因。

师:默读1-3段,想一想,起因部分主要写什么?

(生默读,不指读)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没意思,就一起跑了出来,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师:挑战一下,能不能抓关键句,把1-3段读成一句话,用一句话说清楚故事的起因。

生: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师:你真棒,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读成了一句话。你们还能把这一句话读成一个词吗?

生:日子艰难。

(板贴:日子艰难)

然后,读懂故事的经过。

师:用这样的方法,默读4-6段,把故事的经过读成一句话。

生:羿设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师:能读成一个词吗?

生:羿射九日

(板贴:羿射九日)

最后,读懂故事的结果。

师:你也相当厉害!继续挑战,默读第7段,把故事的结果读成一句话。

生: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师:读成一个词呢?

生:重现生机。

(板贴:重现生机)

在读成一个词的时候,实际上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准确规范地概括,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点拨。因为对话比较琐碎,所以记录就省略了。

这个部分,学生由举手少,到主动举手越来越多,充分显示了由“我不会”,到“好像有点会了”,再到“我会了”的学习历程。概括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就是这样在一个个挑战性阅读任务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吧。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丰富表格支架。

出示课后第二题,告诉学生,我们可以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像这样整理在表格里,借助表格帮助讲故事。

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前面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分别围绕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丰富表格,为讲好故事做准备。

接着,学生借助课后第二题的表格、板贴的关键词,练习讲故事。记不清楚故事内容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原文。

学生练习后,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评价,提出建议。

在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加上一定的表演,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学生再练习再讲。

课的最后,给学生推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中国神话故事,鼓励他们在创世神话中去了解世界之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